熊楚舒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学院,湖北黄冈438002)
近年来,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日益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2012年,教育部等国家七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文件,对高校加强实践育人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神圣使命,应把实践育人工作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不断丰富内容,拓展形式,增强合力,努力开创实践育人工作新局面。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观点。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也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高校培养人才尤其是培养人才的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的主要目的是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出发,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技术性人才。高职院校必须充分认识实践育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立足新的历史起点,着力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体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主要以老师、粉笔、书本为主,注重老师的单向理论灌输。学生基本上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信息,使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成为“两张皮”。重视教育过程的实践性是高职院校不同于其他高等教育的突出特点之一。加强实践育人工作,既增加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实践环节,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也促使思想政治理论与现实实践相结合,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同时,还可以及时回应和解决高职院校学生遇到的现实难题。这对于增强实践教育的育人功能,对于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作用不容小觑。
首先,实践育人是高职院校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通过开展实践活动,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成才的意识和理想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激励他们立志向学、成人成才。其次,实践育人是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抓好素质教育是提高高职院校学生质量的根本,学生素质提高的标志就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实践活动是培养和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基本途径,也是推进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再次,实践育人是高职院校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必由之路。开展实践活动,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扩大他们与社会的接触面,增加他们社会竞争的经验,锻炼他们的能力,让他们毕业后能够更好更快地融入社会,适应外部生活的挑战。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注重学思结合,注重知行统一,注重因材施教,以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为主要内容,以强化实践教学有关要求为重点,以创新实践育人方法途径为基础,以丰富多样的活动为载体,以实践育人基地建设为依托,构建实践育人体系,建立长效机制,引导高职院校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1],努力成长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作出积极贡献。
一是坚持育人为本,实践贯穿教育过程的原则。将实践作为育人的必要环节,把实践育人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努力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让高职院校学生在实践中增长才干。二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知行合一的原则。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教育规律和高职院校学生成长规律有机结合,坚持理论学习、创新思维与社会实践相统一,引导和鼓励高职院校学生走向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增强实践育人的针对性、实效性,努力培养高职院校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三是坚持统筹兼顾、协调推进的原则。加强对实践育人工作和思想政教育工作的系统谋划和整体设计,全面整合学校、社会、家庭三方以及学校各相关部门的力量,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协同推进实践育人工作的开展。四是坚持动态发展、与时俱进的原则。根据实践不断发展变化的特点,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尊重实践教育的生成性,随着客观环境、实践内容、教育目标的变化而改变实践育人的内容、方法、途径,努力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的长效动态机制。
实践育人是一项系统工程。构建一套适应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与理论教学相配合的实践育人体系,是培养实践创新人才、促进高职院校科学发展的关键。构建实践育人体系,要把握以下几个重点:一是加大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的比重。按照强化实践、提升能力的要求,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减少理论课学时,增强实践教学环节,突出创新能力培养,引导学生在研究中学习、在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学习,使各专业设置的实践教学环节占总学时比重达到50%以上,主要技术基础课程的实验教学单独设置。二是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在课程设置上,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差异,设置基础实践课程、应用实践课程、创新实践课程等,循序渐进安排课程内容。同时,注重将课堂内外、校园内外有机融合,将实践创新活动“课程化”,对每个学生提出明确要求,实施严格考核,让学生能得到多种能力的培养,全面提升其综合素质[2]。三是丰富实践内容和加强实践育人基地建设。丰富实践内容方面,重点是以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为导向,进一步充实实践教学、军事训练、社会实践活动等内容。加强基地建设方面,突出抓好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学科实验室、校内实训实习基地、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努力形成立体的、开放的、互为补充的实践教育基地。四是推进校企合作。包括教学场地、设备、设施等“硬件”建设,实践大纲、教学目的、实施计划等“软件”建设,以及实验、实训、实习、设计等内容选题,实践指导、检查、考核等全过程、各环节,都及时与企业进行互动,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主要是建立健全四大机制:一是组织领导机制。成立学校实践育人组织结构,如实践教学工作委员会等,切实加强对实践育人工作的规划、协调和领导,并逐层落实实践育人工作责任,扩大实践育人的参与范围,提高实践育人效果。二是宣传引导机制。加强对实践育人工作的宣传报道,包括实践育人的新经验、新做法、新思路等,同时树立实践育人中的先进典型,让广大学生学有榜样、赶有目标,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实践教育的有效性。三是运行保障机制。设立实践育人的专项经费,加强实践育人队伍建设,建立多领域、全覆盖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育基地,从人财物等方面为推进实践育人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四是考核评估机制。按照充分发挥实践育人主体作用、与学校其他各种奖励评估机制有机结合的思路,制定评估考核的基本标准,对实践育人工作实施全过程督促检查,确保实践育人工作取得良好效果。
主要搭建五大平台:一是搭建教育型平台。积极开展主题教育活动,通过活动载体对学生进行实践教育,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由教室向社会延伸,帮助学生了解社会,正确认识社会现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搭建创新型平台。组建一批与专业相结合的科技社团,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开展学术研究和技术创新活动。三是搭建服务型平台。组织学生广泛开展“三下乡”、科技和教育扶贫、志愿者活动、社会调查、挂职锻炼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各种公益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活动中受教育、做贡献、长才干。四是搭建文化型平台。通过开设人文大讲堂、科技大讲堂,举办大学生科技节、大学生文化艺术节等方式,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底蕴的育人功能。五是搭建就业型平台。围绕学生就业积极开展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岗前培训,体验职业生活,到用人单位参观学习,收集用人信息,了解用人标准,通过创造岗位实践机会,让广大学生做好就业心理准备,积极迎接社会及用人单位的挑选。
[1]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Z].
[2]朱正伟,刘东燕,何敏.加强高校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7(0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