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戴逸先生的《应该建立“避暑山庄学”》——编写《避暑山庄学概论》的总体思考

2013-08-15 00:54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围场避暑山庄艺术美

舒 苑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老干部处,河北 承德 067000)

1983年,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清史研究所所长戴逸先生,以《应该建立“避暑山庄学”》为题撰文,提出了建立“避暑山庄学”的构想,并且信心十足地说:“我们一定能够建立起这门新的学科。”

戴逸先生把“避暑山庄学”,视为一门“新的学科”。所谓“学科”,是指“按照学问的性质而划分的门类。”(《现代汉语词典》)因此,对“避暑山庄学”的“学”,可理解为学问。《现代汉语词典》,对“学问”一语有二解:一解是“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系统知识”;二解为“知识”、“学识”。按第二种解法,可以把“避暑山庄学”理解为研究山庄的知识。从这个角度来分析,“避暑山庄学”早已出现了,因为在避暑山庄建造过程中,就有人开始研究与评价避暑山庄了。新中国成立以后,研究避暑山庄的人越来越多。许多学者或发表论文,或出版专著评介避暑山庄。这些论文或专著,其知识含量很高。从整个避暑山庄研究领域来看,有关避暑山庄的知识,是极为丰富的。诸如避暑山庄的创建、发展过程、景区与景观、历史地位与作用等。避暑山庄丰富的知识,不仅有利于中外游人了解山庄,而且为深入研究与探讨避暑山庄奠定了基础。

《现代汉语词典》不仅把“学问”解为“知识”,而且认为“学问”是“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系统知识”。从这个角度来分析,可以说“避暑山庄学”尚未建成。胡适先生在《清代学者的治学方法》中说:“凡一种科学的学问,必须有一个系统,绝不是零碎堆砌的知识”。胡适先生所言“科学的学问”,就是“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系统知识”。避暑山庄研究领域,已经发表或出版的论文与著作,大多数都能正确的反映避暑山庄,但没有一篇论文或一部著作,能从横向和纵向把避暑山庄方方面面的知识系统化。为了在避暑山庄研究领域,构建出能涵盖“系统知识”的“学问”,应该把“零碎堆砌”的知识,以鲜明的观点和理论原则统帅起来,有条有理地进行阐述。文学研究领域,以文学为研究对象编写的《文学概论》,就是“一种科学的学问”。避暑山庄研究领域,也应该建立“一种科学的学问”,编写出类似《文学概论》的著作。我们可以为这种著作,定名为《避暑山庄学概论》。

编写《避暑山庄学概论》,必须在思想上明确几个问题,其中包括《避暑山庄学概论》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编写《概论》的基本原则等。

一、《避暑山庄学概论》的研究对象

《避暑山庄学概论》的研究对象,既包容皇家园林避暑山庄,也涵盖与避暑山庄相关联的皇家猎苑木兰围场和皇家寺庙外八庙。

康熙二十年设置的木兰围场,早于避暑山庄出现在清史上。康熙为什么要在塞外设置木兰围场?为什么要选择蒙古喀喇沁、翁牛特部落的游牧地区作为猎场?康熙为什么要在赴木兰围场的御路上建立行宫?这些都是“避暑山庄学”研究的对象,也是《避暑山庄学概论》应该包括的内容。

晚于木兰围场的避暑山庄,创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康熙为什么要创建避暑山庄,其具体缘由是什么?避暑山庄的创建过程,大致经历几个阶段?避暑山庄的景区分布,大致包容多少景观?这些也是《避暑山庄学概论》要叙写的内容。

在避暑山庄建造过程中,构筑的一处处庙宇,共有十二座,因其中八处有定额喇嘛,并享受国家响奉,所以被理藩院称之为“外八庙”。外八庙,即避暑山庄周围寺庙,不是一次建成的,而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政治需要,在不同时间建成的。每一座庙宇的建造,都有其具体缘由。对于外八庙中一座座庙宇建造的缘由与清帝的政治用意,是“避暑山庄学”应该着重研究的,也是《避暑山庄学概论》需要着重叙写的。

避暑山庄、外八庙、木兰围场,虽然是各自独立的,但又是互相结合的。避暑山庄与木兰围场相结合,是清帝肄武绥藩、行政运作的舞台。避暑山庄与外八庙相结合,便于清帝利用佛教笼络蒙古上层人物,团结众蒙藏牧民。以避暑山庄为轴,分别与木兰围场、外八庙相结合,使三者形成不可分割的整体,共同在实现国家统一、民族团结过程中发挥作用。因此,“避暑山庄学”必须把这三者都作为研究对象,《避暑山庄学概论》也应该把这三者的关系,作为重要内容来叙写。

二、《避暑山庄学概论》的主要内容

《避暑山庄学概论》拟题八章,其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对避暑山庄本体的研究,包括第一章避暑山庄的性质;第二章避暑山庄文化的组成部分;第三章避暑山庄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第二部分,是研究避暑山庄与不同种类文化的关系。包括第四章避暑山庄传承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这一章的内容实质是研究避暑山庄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第五章避暑山庄的继承与发展中国园林艺术,其实质是研究避暑山庄与中国园林的关系。第六章避暑山庄包容并展示自然美和艺术美。其实质是研究避暑山庄与美的关系。美是客观存在的现象,美的形态有种种,避暑山庄所包容的美,主要是自然美与艺术美。叙写自然美与艺术美在山庄里的表现,是不可忽视的内容。第七章避暑山庄的兴衰与变化,其中需要深入探讨的内容,是山庄的兴衰变化与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与经济的关系,特别是与政治的关系更为重要。

第三部分,即第八章避暑山庄研究,主要是概述以往的避暑山庄研究成果。这一部分的包容量很大,既涵盖清代与民国时期的避暑山庄研究,也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避暑山庄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研究成果,是极其丰富的,需要分门别类进行概述。

三、《避暑山庄学概论》的编写原则

(一)可吸取已有成果但要自成体系

《避暑山庄学概论》,就其立意与策划而言,纯属首创;但具体的编写工作,是离不开已有的成果。避暑山庄研究领域,以往的研究成果是很丰富的,并为《避暑山庄学概论》的编写工作奠定了基础。编写《避暑山庄学概论》,可以吸取已有的成果,但不能随意撷取。既要考虑全书的整体结构的需要,也要围绕每一章节的主导思想来选择和组织材料。特别值得提出的问题是:无论是全书,还是具体章节,都要有自身完整的体系。为了形成自身的完整体系,必须注意逻辑关系,力求各部分之间有内在联系。比如《概论》的第五章,研究避暑山庄与中国园林的关系,标题为《避暑山庄继承与发展中国园林》。为了阐述得有系统,第一节以“中国园林源远流长”为题,概述中国园林的发展历程,并充分地展示其辉煌成就。然后,在第二、三、四节中叙写避暑山庄对中国园林的继承与借鉴以及在继承与借鉴基础上的创造与发展。显然,后三节的内容与第一节是存在着因果关系的,其内在联系极其紧密。因为有了这种内在联系,就使这一章的知识形成了系统。

(二)应以明确的观点与科学论述统帅材料

《避暑山庄学概论》在研究避暑山庄一个个问题时,既要占有丰富材料,又应亮明观点和进行科学的论述。如果没有明确的观点与科学的论述,材料无论怎样丰富,也难以构成“科学的学问”。因此在研究问题时,首先要明确论题以及对此问题所持的观点,然后围绕这一思想观点组织材料,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论述。比如《概论》的第六章,研究避暑山庄与美的关系,应以“避暑山庄包容并展示自然美与艺术美”命题。“自然美”与“艺术美”都是美学中的术语,这就需要用美学中的观点和理论来阐释这两个概念。弄清了两个概念内涵以后,就要围绕“避暑山庄包容并展示自然美与艺术美”这一基本观点选择和组织材料。然后具体地叙写避暑山庄的山水与林木花草的自然美以及建筑、雕塑、绘画、诗文碑联的艺术美,并以这些为依据,阐述避暑山庄及其包容并展示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姿态,表明它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三)应涵盖丰富而又准确的知识

著书立说重在知识,编写《避暑山庄学概论》也是如此。戴逸先生在《应该建立“避暑山庄学”》一文中说:避暑山庄“具有建筑、艺术、宗教、文物等多方面的价值,值得我们大力地从各方面加深对她的研究。”研究避暑山庄各种现象,可以获得丰富知识。如果能把这些知识纳入《避暑山庄学概论》,可以使读者从多方面了解和认识避暑山庄,这也是我们编写此书中的主要目的。涵盖丰富而又准确的知识,既是实现编书目的需要,也是编写过程中论述问题的需要。在编写《避暑山庄学概论》过程中,常常要针对一个个具体问题来立论,这种立论必须以丰富的知识为基础。如果没有知识的基础,空洞的论述是缺乏说服力的。比如《概论》的第三章,研究避暑山庄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其中有一个立论:“清帝利用佛教成功地团结了众蒙古民族”,为了论述这一问题,这一章介绍了佛教的起源,佛教传入中国后的发展历史,藏传佛教的形成以及蒙古民族笃信藏传佛教等方面的知识。以这些知识为基础,分析与论述清帝利用佛教推行“怀柔远人”政策的必要性,就可以得出富有说服力的结论。总之,编写《避暑山庄学概论》,不仅需要丰富的知识,而且应该力求知识的准确性。因为,不准确的知识,会产生误导作用的。

猜你喜欢
围场避暑山庄艺术美
探究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美
海报设计中的自然美与艺术美
河北围场朝阳地晚泥盆世侵入岩的发现及锆石U-Pb年代学证据
北京 避暑山庄里的烟波致爽
土家族房屋花窗文化内涵及其艺术美——以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为例
2017,谁的江湖
康乾盛景避暑山庄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的艺术美
围场北部古风壳的发现及地层划分意义
沁园春——木兰围场坝上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