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军环保领域华新水泥的成功转型

2013-08-15 00:50:19贺光岳
四川水泥 2013年5期
关键词:华新废弃物市政

文 | 贺光岳

对于水泥行业产能过剩现状带来的问题,业内人士无不扼腕叹息。一个繁荣昌盛的行业,仿佛眨眼间便走向了另一端,景气度大幅下滑。这可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2011年,水泥行业景气度达到了高峰值,全行业共计生产水泥20.9亿吨,实现利润1020亿元,平均每吨利润45元,创造了水泥行业历年来最好成绩。

不过2011年的大好局面在2012年未能得到延续,当年全国共计生产水泥21.8亿吨,实现利润657亿元,同比降35.6%。平均每吨利润30元,同比降了三分之一。

而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归根结底是全国水泥产能严重过剩,水泥需求增速赶不上产能的增速。对于产能过剩,已是老生常谈了,尽管一些业内人士和地方官员仍然在为其辩解,但2012年已超过30亿吨的产能和21.8亿吨的产量,却实实在在的告诉我们行业的现状并不好,产能过剩很严重,尤其是还有数亿吨新产能仍在建设中。

水泥产能的严重过剩,最直接的影响是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进而使得价格的持续下跌,最终致使水泥企业的利润下滑甚至亏损。在这样一种境况下面,水泥厂的各种销售手段都显得有点苍白无力,因为在质量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客户自然会选择价格更低的产品。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如此下去,水泥企业利润根本无法保证,更别谈行业的健康发展了。

尽管如此,行业发展也非死路一条,从华新水泥转型大力发展生态水泥,或可为广大水泥企业借鉴。

华新水泥进军环保领域

华新水泥是我国十大水泥企业之一,截止2012年,水泥产能已超过7000万吨、商品混凝土生产能力1500万立方,在湖北、湖南、江苏、云南、西藏、河南、四川、重庆等省市及中亚的塔吉克斯坦皆有布局,总资产达230余亿元,为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

在水泥事业上,华新水泥可谓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其并没有止步,不顾自己身处“两高一资”行业,大力发展环保事业,进军环保市场,并意图实现企业的环保转型,发展生态水泥。

生态水泥,主要是指在水泥生产过程中,同时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废弃物。水泥窑协同处置废弃物技术,即从其他行业的废弃物中回收能量和物质,将其作为燃料和原料运用于水泥生产过程,同时对废弃物进行“无二次污染”的处置过程。该技术已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但直到上世纪90年代,我国的部分水泥企业才开始研究这一技术,华新水泥便是其中之一。

水泥窑协同处置废弃物技术研究中,会遇到许多问题,“焚烧垃圾可能会影响窑内热增,从而影响水泥产量”、“如何处理污泥水分过重”等。从上世纪90年代到2007年的十余年里,华新水泥一直在埋头研究处理这些问题,这一时期正是我国水泥行业快速发展的时期,不需任何花哨的推广,水泥厂也能够赚钱,因此华新水泥的举动在当时实际上并不被看好。但华新水泥不管其它,在自身水泥事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一如既往的投入到水泥窑协同处置废弃物的研究中,只管突破技术,解决难题,积累经验。

在经过十余年的经验积累之后,2007年,华新水泥正式设立环保事业管理部,将其在环保领域探索的成功经验,运用到环境服务领域。当年,华新水泥即凭借水泥窑协同处置工业和农业危废物方面的成熟技术,参与了“中挪合作中国危险废物与工业废物水泥窑协同处置环境无害化管理项目”以及“中德合作农药废弃物管理合作项目”,为项目的成功做出了巨大贡献,并首次尝到了环保产业带来的甜头。

每年汛期,长江上游大量的漂浮物顺江而下,形成百余公里长的漂浮物带,形成一个巨大的水上垃圾场,直接影响到三峡工程的运行和航运安全,并对库区水质、周边生态环境及库区旅游造成较大影响。长江三峡集团每年都会投入上千万元,组织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清漂,但对于垃圾的处理却甚是令人头疼,只能简单焚烧、填埋甚至露天堆砌,处理方式十分不科学。于是三峡集团找上了华新水泥。2009年,华新在湖北省秭归县建成了三峡库区技术最先进的日产4000吨的水泥生产线,并投入5000万元,配套建设了水面漂浮垃圾处置系统。一年可以处理15万立方米,可以解决整个三峡库区的漂浮物。

在此之后,华新又把矛头对准了市政垃圾。2010年初,华新水泥与湖北武穴市签订协议,在武穴市兴建水泥窑市政垃圾处理工程,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武穴市每天产生的市政垃圾。该项目与2011年4月投产,每年可处置城市生活垃圾10万吨,并可节约标煤2万吨。

至此,华新水泥在水泥窑协同处置废弃物方面运作风生水起,成功进入环保领域,打开了环保市场。

环保成为华新水泥四大事业之一

2011 年华新水泥明显加快以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为依托的环保业务发展步伐,实现了自身的“华丽转身”。华新水泥明确制定了以全国一线特大型城市为龙头、以水泥厂周边城市为主体、以城市生活垃圾及市政污泥预处理业务为核心的战略规划及商业模式,为环保业务的快速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

随着华新水泥在湖北的武穴生活垃圾预处理项目、黄石污泥预处理项目的投产,其生活垃圾、市政污泥预处理技术被广泛认可之际,华新水泥迅速制定了以北京、上海等全国特大型中心城市为目标,开拓城市生活垃圾、市政污泥、污染土等处置业务市场。同时,也加快了武汉“1+8”城市经济圈、宜昌、襄阳、十堰以及湖南长株潭、郴州和重庆涪陵等地区生活垃圾、市政污泥项目的开发和拓展工作,迅速抢占华新水泥工厂周边城市市场。

2012年,华新水泥成功签订武汉、上海、珠海、株洲、信阳、襄阳、重庆、辽宁灯塔等生活垃圾、市政污泥预处理项目12个。其中武汉、信阳、赤壁等6个生活垃圾预处理项目已开工建设,武汉、赤壁项目与今年上半年投入使用。

为加快环保业务的发展,2011年华新水泥投资设立了华新环境工程有限公司,专门负责开展水泥窑协同处置和生态工厂建设,其环保业务涵盖了城市生活垃圾、市政污泥、水面漂浮物、危险废物、污染土、工业废弃物等。到目前为止,华新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已在北京、上海、珠海、武汉、黄石、宜昌、十堰、武穴、赤壁、秭归、信阳、株洲、奉节、南漳等地成功开展了水泥窑协同处置环保业务。而环保业务也成为了华新业务中与水泥、混凝土、骨料并列的四大业务之一。

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此言不虚。

2009年,时值湖北省宜昌市创建国家级卫生环保模范城市,各项指标均优秀,但在市政污泥处理上,总不能令人满意。

得知这一情况后,华新水泥主动联系宜昌市有关部门,表示可以利用目前无害化程度最高的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帮助解决污泥处置过程中存在的所有问题。经过实践检验,华新水泥不仅力助宜昌市“创模”成功,而且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断改进处置工艺,使市政污泥处置技术日臻成熟。宜昌市政府为表彰华新在污泥处理上的突出贡献,还对华新水泥宜昌公司给予了150万元的环保奖励。而在随后的全国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工作现场会,环保部还专门介绍推广了华新利用城市污泥生产绿色水泥、解决宜昌城市污泥处置难题的成功经验。来自全国各地的近300名代表,专程参观华新污泥处理车间。

有了这次实战经验之后,华新水泥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理市政污泥技术取得了巨大成功。2012年8月,华新水泥武汉龙王嘴污泥生态处理及水泥窑资源综合利用一体化项目正式建成投入使用。该项目每天可处置市政污泥300吨,与传统的的填埋、堆肥等方式相比,具有占地面积小、投资少、处置彻底无残留等优点。

之所以能有如此成就,与华新水泥始终坚持技术研发、创新密切相关。华新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借鉴了其控股股东豪瑞水泥在全球废弃物处理技术领域的成功经验,结合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市政污泥和工业危废等特点,自主研发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该技术涵盖了废弃物预处理及水泥窑协同处置一体化,实现了废弃物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置,获得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及环保部等相关部委的认可和肯定。

在技术创新上,华新水泥每年斥巨资大力开展环保技术自主研发和应用性研究,并组建了污泥研究实验室。目前华新水泥已获得了15类危险废物的处置经营许可证和40余项国家专利。以华新技术为蓝本的“生活垃圾预处理及水泥窑协同处理技术”被列入国家发改委、环保部、工信部等相关部门颁发的第一批“国家鼓励的循环经济技术、工艺和设备名录” 。

环保事业的成功源于华新理念的转变,华新水泥总裁李叶青先生的一句话充分体现了这一转变,“过去,华新是在生产水泥的同时做环保,现在是做环保的同时生产水泥。”

生态水泥—水泥业的发展方向

在湖北武汉市,污水经过处理以后,每天将产生污泥300余吨。在以前,这300吨的污泥将被运到垃圾填埋场处理,但随着环保要求提高,含有重金属元素的污泥现在已不能随意处置。而预计到2015年,武汉日产污泥量将达到1000吨,如何处理这些污泥,成了武汉市污水处理厂的难题。

2012年初,华新水泥环保事业部找上了门,言称能让这些污泥既达到环保要求,还能变成水泥。这正好解决了污水处理厂的难题,二者一拍即合。华新水泥随后投资2400余万元,在污水处理厂建起了污泥干化设备。含水率较高的污泥,经过一系列脱水措施,最后成为饼状的块泥,再转运到水泥厂加工成原材料,而污水处理厂只需付给华新水泥每吨污泥180元的处置费即可。自该项目建成投入使用以来,截止今年5月,半年时间已成功将武汉市产生的5万余吨污泥转换为水泥,真正实现了变废为宝。这也是水泥窑协同处置废弃物的成功运用,即生态水泥。

从上面的事例可以看出,国内对于水泥窑协同处置废弃物是有需求的,并且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这样的需求会越来越大。并且随着人们的环保意识和对生活品质的要求提高,水泥窑协同处置废弃物这种最高效、最清洁、最环保的技术、方式将是不二之选,因此发展生态水泥是有市场的。

同时,上述事例还可说明,从事生态水泥对水泥企业自身生产而言,若技术成熟,也是有极大好处的。不必说每吨180元的处置费,半年时间已经产生了9000万元的效益,5万吨的污泥转变为水泥,实际上是为水泥厂减省了5万吨的水泥生产原材料,这实在是节约了水泥厂生产成本。

此外,事例之外,我们还可以知道,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实际上是可以节省能源降低能耗的,并且市场广大。武汉市每天会产生7000吨生活垃圾,已经投产的华新水泥武汉生活垃圾处置厂一期,每天仅能处置500吨生活垃圾,也就是说如同武汉市这样的大型城市需要的类似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项目需要14个,更别说全国所有的城市了,市场前景不可谓不广阔。并且每天500吨的生活垃圾处置,实际上也是500吨燃料或者原材料。

基于以上事实,可以很明显的看出生态水泥与普通水泥的竞争优势,一个能够将城市生活垃圾转变为原料、能源,并能通过这些措施获得额外的效益的水泥厂,与一个普通的水泥厂竞争,势必拥有极大的成本优势。同时人民环保意识的提高,生态水泥也将更容易被广达客户认可、接受,市场归属不问可知。

因此,笔者以为,生态水泥必然是水泥行业的选择,是未来水泥行业的发展方向之一,也是能够有效应对产能严重过剩,市场情况不佳的有效方式。在这方面,华新水泥开了一个好头,值得业内人士思考借鉴。

猜你喜欢
华新废弃物市政
制造了全世界三分之一废弃物的产业
英语文摘(2022年6期)2022-07-23 05:46:26
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简述
BIM技术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新型医疗废弃物焚化舱
电子废弃物
世界博览(2020年19期)2020-10-30 10:02:46
挪威Bodø市政大厅
现代装饰(2020年3期)2020-04-13 12:53:14
许华新作品
艺术家(2019年8期)2019-09-13 03:39:56
市政园林绿化设计创新思考
爱陪伴救人英雄的最后时光
“废弃物”中有孩子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