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玫序
(苏州市职业大学 教育与人文学院,江苏 苏州 215104)
近些年,虽然我国的经济始终保持快速发展,但贫困大学生的数量居高不下。据统计,普通高校中,贫困生占学生总数的20%以上,其中家庭特别困难的占5%左右,而中西部地区的高校贫困生比例更加高。这些贫困生大多来自于欠发达地区、民工、下岗职工家庭,自身拮据的物质生活与繁华奢靡的外部世界形成强烈对比,很多贫困生在这种无形压迫下意志消沉、迷失方向、情绪不良,产生种种心理问题。[1]归结起来,大学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分为五种类型:
贫困大学生大多自小就生活在生活拮据的家庭环境下,全家依靠父母劳作挣来的微薄收入支撑度日,父母往往积劳成疾,没钱看病,节省下来的钱主要用来供儿女念书。贫困生明白家里的困境,但又必须缴交学校的各种费用,维持基本的生活开支,因而背上了沉重的心理包袱,为自己拖累父母而苦恼,尤其是那些没有考上名牌大学只能念一般高校的贫困生更加难过,觉得自己无能,辜负了父母的期望,害怕将来没有出息而成为家庭的罪人,这种自责、愧疚的心理长期折磨着他们,使他们不敢花钱,省吃俭用,久而久之,导致身体和精神都出现严重问题。
贫困生的自卑主要来自于物质生活的对比。在校园集体生活中,贫困大学生与其他生活富裕的学生朝夕相处,日常生活消费的反差巨大,各种学生活动、交友、出行都需要一定的经济实力,贫困生一方面渴望参与交流并得到同学及异性的认可,另一方面因害怕别人瞧不起自己,担心得不到别人的尊重而逃避这些社交活动,长期的自卑抑郁心理易导致自轻、自贱、自我鄙视,并使他们对自己持有完全否定的态度,缺乏生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常常自我封闭,形成孤僻冷漠的性格。
随着社会物质文明的极大丰富,上层富庶群体的生活日益奢华,同时市场竞争的无情与复杂性导致就业艰难无比,贫困生常常觉得自己很渺小,未来的事业遥不可及,对生存在这个世界很无奈,看不到希望,似乎只能过一天算一天了。在大学生就业交流市场,经常会有在角落里默默流泪的贫困生。
来自于家庭、社会、生活和学习的多重压力让贫困生性格内向,敏感易怒。教师和学生的无心话语、真诚的关心帮助都常常会触动他们脆弱的神经,他们有时会歇斯底里地与教师、同学大声吵闹,有时还会捶胸顿足地号啕大哭。过于敏感的心理会让他们失去朋友,这让他们成为更加孤立的个体。
各种职业资格证书、技能培训、社会实践、社会关系的获得都需要经济作为支撑;而缺少这些,贫困大学生在起点上就比别人落后一大截。少数贫困生无法接受物质匮乏导致巨大差距的现实,他们觉得这个世界太不公平,他们习惯于使用尖锐、极端的语言抨击社会,对于政府与富人非常仇视,愤世嫉俗的心理导致他们把精力和时间都花费在毫无意义的社会研究中,从而荒废了学习和生活,有的学生甚至走向极端,做出危害社会的行为。
近年来,我国政府逐渐重视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相关教育部门有针对性地采取了多种措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奖、贷、助、补、减、勤”和“绿色通道”等方面的资助体系,大多数高校还为学生设立了心理咨询机构,免费为学生做心理咨询,这些措施能够帮助贫困生完成基本的大学学业,但是,从实际效果来看,这些措施对于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帮助却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主要是过分夸大了贫困生的负面问题,而忽略了开发其长处,不注重学生内在精神意志的培养和教育。
其实,贫困生具备很多富家子弟较欠缺的优势,大多数的贫困生心理都很健康,他们吃苦耐劳,要求不高,善于独立生活,对恶劣环境适应能力较强。但现在的社会不仅吝于对那些贫困生给予肯定,而且逐渐地开始妖魔化贫困生,这些都是导致贫困生产生心理疾病的重要外因。
心病还需心药医,外助不如自强。富兰克林说过:“贫穷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以为命中注定贫穷或一定老死于贫穷的思想。”[2]要想改变当代贫困大学生的负面心理状态,首先应当使他们的内心变得坚强而有力,从而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青春活力。
现在我国军队及很多企业都在提倡狼性文化,推行狼性管理,那是因为人类世界的竞争法则和狼的世界有很多类似的地方,只有像狼这样品质的强者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狼性法则对于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不无裨益。
狼性法则有很多精髓,但是归结起来,适合应用于高校贫困生心理教育的主要有五点:
1.独立上进,自强不息
狼从小就能独立生存。狼在哺乳动物中也是最有韧性的,要想生存繁衍,必须捕捉到足够的食物,所以狼懂了利用技巧,确立目标锲而不舍。通过磨炼不断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3]
狼性法则告诉我们:贫穷并不可怕,但我们不能认命,不能丧失斗志。对于那些心理自责、悲观及自卑类型的贫困生,应该树立信念,学习狼在艰苦环境中独立生存的勇气,努力成为强者。
2.忍辱负重,能屈能伸
不屈不挠、忍辱负重是狼的一大特点。狼在各种严峻的考验面前,都十分淡定。它不会为了所谓的尊严逞强去做超出自己能力的事情。它会忍辱负重,等待自己强大到可以实现的那一天,这也是成为强者应具有的成功品质。少数有愤世、仇视心理的贫困生也需如此,寒门的出身与贫寒现状是无法改变的,气愤、感慨只能徒增烦恼,既然这样,我们为什么不选择坦然地面对生活?抛开那些“自尊”,努力学习和奋斗,逐渐由小变大,由弱变强,贫困生也有一片广阔的天空。
3.锲而不舍,永不放弃
狼的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处于饥饿状态。为了生存,它们不得不四处寻找食物,有时为了跟踪猎物,一连几天都不能合眼睡觉;狼在捕猎的时候,常常会遇到猎物的拼死抵抗,一些大型猎物有时还会危及狼的生命。但只要狼锁定目标,不管跑多远的路程,耗费多长时间,它都不会放弃的,不捕到猎物誓不罢休,永不言败。狼的体力和耐力在后天锻炼中达到动物的巅峰,它们有能力以60公里/小时的速度连续奔跑20公里。在狼的生命中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替代锲而不舍的精神,因为它使狼得以历尽千辛万苦生存下来。
很多贫困生认为他们的人生目标遥不可及,按照他们目前的条件永远都不能实现,因此觉得前途渺茫,情绪悲观。事实上,贫困生应该像狼一样,切合实际,不要给自己定遥不可及的目标,狼不可能打算去猎杀老鹰,寒门学子也不要梦想成为亿万富翁,大学前三年全力完成学业,后一年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工作,工作前几年,掌握岗位技能,熟悉本职业务,处理好内外部人际关系,踏踏实实,五年内成为部门经理,这样的目标很难实现吗?
4.铁血强悍,宠辱不惊
人们常说狼冷酷无情,事实上狼不是没有感情,而是把感情深深埋在心里,不轻易表露,只有当觅偶、生子、失去同伴等大喜大悲时,狼才会真情流露。狼性中最令人称赞的优点之一就是铁血强悍,宠辱不惊。铁血不同于热血,热血是激情、狂热,热血虽然华丽、猛烈,但不能持久,最终往往令人扼腕。而铁血是冷静、是坚强,具有钢铁般的意志不为外界条件的改变而屈服。
贫困生也应该像狼那样,为了更好地生存下去,为了不辜负家人的希望,战胜心魔,炼成坚强的意志,成为内心强大的人。
5.勤俭节约,珍惜资源
狼从不浪费食物。狼总是把猎物吃得干干净净后才去猎取下一个食物,绝不浪费一块肉。而且狼总能利益最大化地分配食物,尽可能让食物支撑更多的时间,因为狼知道,每一份食物都来之不易。
贫困生要学习狼的勤俭节约,精打细算,珍惜一切家里给的、国家提供的以及学校资助的资源,最大化利用手中的财富,尽可能利用那些免费的公共资源进行学习。勤俭不丢人,善用地球每一点资源都是一种美德。
高校应用狼性法则开展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参考社会上很多企业的做法。
1.通过对狼性文化的学习,培养并鼓励学生独立上进,自强不息的品德,纠正学生对奢华物质生活的虚荣心。学校可以采取制作一些幻灯片课件,播放由专业咨询公司制作的有关狼性文化的讲座视频,以及像《亮剑》这样的励志电视。
2.经常组织互动性质的讨论,教师、心理咨询师会同学生一起真诚讨论狼性法则,让学生充分感悟人生哲理。讨论现场要策划周密,准备充分。
3.带领学生参加一些户外拓展活动,也可以组织一些实现起来比较艰难的户外活动,爬山、越野、农田劳动都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自身的潜力和价值,认识到在大自然中,唯有精神意志才是最真实可贵的。
4.可以考虑成立一些“狼文化”协会,鼓励贫困生参加,通过交友、互相沟通,很多贫困生会从别人身上学习优点,战胜负面心理。
5. 高校在宣讲狼性法则时,要辩证地开展,注意提炼筛选出那些积极正面的狼性法则,而对于狼的那些凶狠、残暴、贪得无厌、自私自利等不良品性要进行过滤和屏蔽,告诫学生学习“狼性”中健康的方面,勿做“恶狼”。[4-5]
我国古代的先贤出身寒门的不在少数,他们均不以穷为耻,反而励志勤勉,终生不懈怠,正如王勃所说:“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6]
高校贫困生心理教育任重而道远,采用狼性法则心理教育未尝不是一种好办法,希望教育界可以进行相关的实践,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1]徐小娟.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室,2006.
[2]新月.细节决定成败:青年版[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0:205.
[3]隋文泉,姜琦.比对狼性法则,历练团队精神[J].大庆社会科学,2012(3):92-94.
[4]郭佳.狼性思维对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竞争力培养的启示[J].商业文化,2012(11):269-270.
[5]王贵林,王玉霞,伊长文.心理尺度对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影响[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3(1):38-41.
[6]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M]//徐中玉,金启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