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训练中设计意识培养方法探究

2013-08-15 00:52王贤培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物象主观艺术设计

王贤培

(苏州市职业大学 艺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104)

在视觉艺术中,色彩一直是历代艺术家和设计师孜孜不倦的研究对象。艺术发展史也因为无数艺术家的探索和实践,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色彩理论与实践经验。自20世纪初以来,西方现代艺术蓬勃发展,深深地影响和改变了传统的审美艺术习惯,尤其是深刻影响了艺术设计领域以及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理念。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艺术设计观念的进步,原有的传统色彩教学理念和模式,已不能适应艺术设计专业色彩教学的要求,特别是对学生的设计意识训练缺乏足够的认识。在设计基础色彩训练中,如果不对学生的设计意识加以培养,势必会影响其下一阶段专业设计课程的学习。因此,如何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艺术素质和特点,在设计专业色彩训练课中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并循序渐进地进行课题训练,以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创新思维能力以及艺术想象力,从而与专业设计课程顺利对接,已成为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色彩教学中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学生艺术素质基本情况分析

刚入学的新生,对艺术充满着憧憬和向往,尤其是对新的学习环境和课程充满着好奇与期待,学习热情和积极性都非常高,渴望在大学的三年时光中学到真正有用的知识,掌握设计专业的技能。无疑,这些是他们进行专业学习的重要动力。然而,毋庸讳言,由于诸多原因,高职院校相当一部分新生在艺术素质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

第一,高职类设计专业一年级学生的美术基础和色彩理念相对薄弱,色彩写生基础起点较低,原先所具备的色彩写生能力和知识只能满足美术高考的需要,且多是概念性的或默写性的,是高考前突击训练得来的。因此素描基础较差,色彩知识较为浅薄,并受传统绘画性写生色彩影响较深。

第二,相当一部分学生文化基础不够扎实,而设计意识的形成,除了专业训练外,还需要较广的知识面和较强的理解能力。部分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势必加大了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难度。

第三,由于多年接受应试教育的训练,很多学生形成了传统单一的思维模式,缺乏活跃的艺术想象能力,而艺术设计专业的色彩训练正需要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及发散性思维的能力。

第四,他们对色彩的性质和艺术的规律缺乏思考和深入了解,尤其是对艺术的形式美及其点、线、面等基本元素缺乏最基本的理解和感悟;同时对色彩写生中的美感表现和怎样强化物象美的认识较为模糊,更缺少主观表现能力和设计意识。

针对以上这些问题,在色彩训练中,必须尽快使新生从绘画性色彩写生模式转入设计色彩模式,从定向性思维转变为发散性思维,显然,此时课程训练的科学设置就显得尤为重要。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创新能力,首先必须通过从立体到平面、从客观到主观的色彩写生训练,以此来转变学生观察和表现物象的观念。实际上,色彩的训练过程就是把学生固有的普通绘画造型转变成装饰造型,从习惯的绘画色彩转变到设计色彩,从而逐渐形成设计意识和主观创造能力。

二、循序渐进的课题训练

为了培养学生在色彩基础训练中的设计意识以及主观表现物象的能力,笔者在色彩写生训练的初始阶段,采用写实性色彩归纳写生方式,因为写实性色彩归纳写生训练是介于具象性绘画与平面性装饰绘画之间的一种过渡形式。在这一课题的训练中,要求学生对纷纭复杂的物象作秩序化、条理化处理,对对象的明暗色彩关系加以概括、提炼,以使画面既有绘画中的体积感和客观色光效果,又带有一定的装饰性。由于这种色彩训练方式具有传统绘画写生的特性,因此学生在写生过程中也较容易掌握。同时在这一课题的写生训练中,学生在处理色彩和造型时,已逐渐加入了自己的主观意识。

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客观性色彩写生课题训练。客观性色彩归纳写生是写实性色彩写生到主观性色彩写生之间的一座桥梁,它主要研究色彩规律,使学生建立起对色彩要素的感性认识。将客观物象复杂的立体形态作平面化处理,把丰富的色彩关系、明暗关系以及微妙的色彩变化加以简化,而在观察方法上仍可采用焦点透视法,但需弱化空间透视和光影变化。

在这一课题的训练中,要求学生对客观物象作理性的设计和主观的表现,并依据逻辑推理的方法,对一系列具体的物象进行概括、取舍、提炼和升华。因而学生在作业练习过程中,围绕色彩的基本元素与色彩搭配、造型的变形处理及物象条理与秩序的设计等都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这对学生设计意识的培养,无疑会起到重要的作用。如果说客观性色彩归纳写生,还必须参照客观物象的自然序列来进行的话,那么主观性色彩归纳写生则比前者有了更进一步的主观色彩和设计属性,已无需客观物象自然序列的参照。

下一个阶段是主观性色彩归纳写生。主观性色彩归纳写生能够改变学生常规的观察与表现方法,用散点透视法来构建画面,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设计意识。主观性色彩归纳写生是色彩归纳写生训练的重点,也是在观察方法、思维习惯以及表现方法上的实质性变化。与客观性色彩归纳写生相较,主观性色彩归纳写生具有较大的主观创造性,其最大的特征是画面的完全平面化。这一阶段对客观物象只是参照,重要的是如何在画面上作主观的构图、构形、构色,并对色彩与物象造型进行主观的夸张、变形、变色,从而通过透叠和构架,去寻找出形体与色彩的美感。这就是说,不仅要画看到的,更重要的是要画想到的,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创造思维能力。通过平面、简化、夸张、秩序、条理等一系列训练,使学生掌握设计色彩的主观创造能力,把作业的写生过程变成学会主观创造和设计的过程。

课题训练的最后阶段是解构和重组的色彩创作,它有助于学生创造性地掌握和运用色彩的方法,这也是通往专业设计创作的有效途径。其目的主要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对色彩艺术的鉴赏能力,掌握和运用色彩形式美的法则、规律,丰富设计色彩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解构和重组色彩的思路是:对所选定的色彩对象的格局进行打散并重组,在整合后进行再创作;同时对原图的色调、面积、形状等重新加以调整和分配,抓住原作中典型色彩的个体或部件的特征,抽取出来并按设计者的意图在新的画面上进行有形式美感的概括、归纳、重构和设计。

通过上述写实性、客观性、主观性平面色彩归纳写生以及解构和重组等色彩课题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形与色的构成关系,并学会运用点、线、面的设计元素来经营画面,增强设计的悟性,逐步走出传统绘画的写生模式,掌握设计色彩的观察、表现和思维方式,并在学习设计色彩的同时,设计意识得到很好的训练和提高,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手段与方法探索

通过多年的色彩教学实践,笔者还探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其一,高职新生入学前所接触和训练的内容均为传统的写实性绘画,对于设计色彩和平面设计作品了解甚少。为了使学生全面了解设计色彩的形式表现以及设计的形式美法则,尽快掌握色彩归纳的写生方法,因此在讲授色彩理论课时,笔者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即根据教学内容和课题训练的要求,制作图文并茂的教学课件,包括优秀的现代绘画作品、当代富有创意的设计作品以及教师的设计色彩示范作品等,给学生以直观的作品感受。这就避免了空洞的说教,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同时,理论讲授的内容和进度均与课题训练同步,讲授时分阶段、分层次,并不是一次性把理论全部讲完,这样有利于学生消化、理解和吸收。

其二,针对高职学生的基础特点,在课堂教学以及辅导过程中,笔者多采用示范作画教学法,使学生能具体地感受和了解教师在色彩写生过程中,面对物象是如何作构图、构色、构形的主观艺术处理的。通过现场示范,学生不仅能看到教师写生的方法和步骤,而且能感悟到教师的创造性思维方式以及作品中所体现的设计意识。

其三,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离不开群体的共同研究与探讨。也就是说,教师不仅要能找到学生色彩审美上的共性,而且要善于发现并肯定学生的艺术个性与独特见解,鼓励其“创作”与众不同、富有新意,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所有学生的作业完成后,教师都要进行认真的评讲与讨论,要求学生对自己作业中的一些色彩处理、形式构成、设计创意等进行阐述,这有利于学生对设计色彩理论及其实践知识的提高。

其四,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其自信心,在色彩课题训练中,笔者常在教室展览往届学生的优秀作业,使学生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追求。因为大师的作品常让学生感觉可望而不可及,而本校往届学哥学姐的优秀作业则是可望又可及的。因此,既可使学生从中得到启发与借鉴,又能催发其奋进赶超。

综之,设计意识的训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以激发学生的艺术想象力与设计创意能力。从这一点上来说,在设计专业色彩基础训练中,培养并使学生形成设计意识这一理念,同时构建相应的课程设置,这对帮助高职院校设计专业的学生尽快形成专业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林家阳.设计色彩[M].北京: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陆琦.从色彩走向设计[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4.

[3]林家阳.林家阳的设计视野—设计创新与教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4]徐海鸥.设计色彩[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1.

[5]朱旗.色彩归纳教程[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0.

[6]毛峰.艺术设计类专业相同课程的差别化教学与课程设计[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2,26(1):46-48.

猜你喜欢
物象主观艺术设计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物象再造系列
物象几何——新艺美固整木展厅
记叙文构思之“物象法”
《星.云.海》
《花月夜》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武术文化中“物象与兴象”的博弈
刑法主观解释论的提倡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