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增强统一战线各界人士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的学理依据

2013-08-15 00:49:00杨彦斌
关键词:三个自信理论体系道路

杨彦斌

(内蒙古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内蒙古包头0140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宏大叙事”的最新理论成果,不仅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凸显了鲜明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更展露了中国共产党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巨大的理论勇气。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1]3-2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形态、道路形态和制度形态,共同演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不仅全党要坚定“三个自信”,更要引导统一战线各界人士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增强统一战线各界人士的理论自信

理论是对实践经验的形上概括和事物发展态势的预见,有真伪之别。一个正确、科学的理论,不仅对实践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而且还能准确的预测事物发展的趋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进程中,紧紧抓住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以及“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最终探索出来的理论成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奋斗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实践精神,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的壮丽史诗,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新变化。实践已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科学的。在接下来的伟大探索中,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包括统一战线各界人士在内都应坚定这样的理论自信。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所以是科学的,原因在于它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人类社会思想发展史上的壮美日出,宣告了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使社会主义理论走出了“乌托邦”的荒原,从空想走向了科学。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在于它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2]742-743正因为如此,马克思主义和各个国家的具体实际都具有对接性,这就给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提出了一个重大现实课题:如何结合本国的实际,把马克思主义本土化、民族化、大众化。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问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既继承前人,又敢于突破常规,把马克思主义深深植根于中国实际,产生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构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显而易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原点是科学的,建构方法是科学的,形成的子体系是鲜活的、实用的、与时俱进的,这就注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科学的。诚如习近平同志所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不断发展进步,最根本的就在于它既破除了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理解,又抵制了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既继承了前人,又创新了内容,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是深深扎根于中国大地、符合中国实际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3]255

理论只有彻底、科学才能征服人,理论征服不了人是因为理论本身不彻底、不科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彻底性就像一颗磁石一样不断地吸引、感召和凝聚统一战线各界人士,同心同德,群策群力,最终形成坚定的理论自觉。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所以是科学的,原因在于它的方法论基础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什么是社会主义”不应仅仅停留在社会主义是什么的层面,还应明确我们今天所建设的社会主义处在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哪一个阶段上。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4]252党的十八大报告又特别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扎扎实实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1]3-25

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也是最基本的国情,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在“两个一百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历史重任。只要我们认真做好统一战线工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这两个历史任务就一定能够实现。统一战线各界人士要坚定这样的理论自信。

最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所以是科学的,原因在于它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使我们国家快速发展起来,使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起来。”[1]3-2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三大规律”的深刻领悟,也必然在实践中进一步丰富“三大规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源于对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这对统战工作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统战工作也有其规律,应善于把握规律,寻找统战工作的共同点,求同存异,最后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诚如俞正声同志在全国统战部长会议上的讲话中所指出的:“各领域统战工作都有各自特点,也具有共性要求,必须善于把握规律、抓住重点。要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始终坚持并不断增进共识,以博大的胸怀对待不同党派、民族、阶层、宗教信仰者以及不同社会制度下的广大成员,实现和而不同基础上的团结。”[5]4

二、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独特性增强统一战线各界人士的道路自信

如果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构建了理论宗依的话,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则为其开辟了具体的实践路径。统一战线各界人士应沿着这条正确的道路不断探索,树立坚定的道路自信。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道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1]3-25“回首近代以来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展望中华民族充满希望的未来,我们得出一个坚定的结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3-25这样的一种豪言壮语,这样的一种道路自信,源自我们党九十余年的建党史、六十余年的执政史和三十余年的改革开放史。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就领导中国人民苦苦的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历经半个世纪的不懈追求,直至党的十七大才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出了明确界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6]11党的十七大以来,我们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行,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成就的同时也经受了种种挑战和风险。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实践,党的十八大报告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这一道路的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1]3-25这条道路以其独特的视角科学的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基本国情、基本路线、总体布局和奋斗目标,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凸显了区别于其他国家的“中国气质”、“中国特色”;既没有走封闭僵化的老路,更没有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应该说,我们的选择是科学的、正确的。故而,统一战线各界人士应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

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没有出路;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有死路。所谓“封闭僵化的老路”,是指改革开放以前的传统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孤立的、片面的、抽象的“钟情”于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偏爱”于社会主义的公有制,“执迷”于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最终使本来可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普遍贫穷、发展太慢、平均主义、两极分化和民主虚幻等不符合社会主义的历史现象。所谓“改旗易帜的邪路”,是指背弃了马克思主义,放弃了社会主义旗帜,而走向了资本主义,或者所谓的“第三条道路”。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中国虽然不走资本主义道路,但资本主义的反映社会化大生产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还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对资本主义应该以“扬弃”的态度来审视。“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斗争尚未完结的历史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实承担着化资本主义,而不被资本主义所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以让中国在当代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做到‘入乎其内,出乎其外’,为利用资本主义同时又有能力与资本主义脱钩提供了最好的制度安排。从社会主义倒退回资本主义,是没有出路的。”[7]265统一战线各界人士要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时刻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这是我们在与资本主义的较量中,时刻吸收资本主义的有益因子,但又不被资本主义“西化”的“护身符”。

三、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统一战线各界人士的制度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常态规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相比,更具根本性、全局性和稳定性,有着其他制度形态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同样关乎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是统战工作的制度保障,统一战线各界人士更应坚定这样的制度自信。

实事求是的讲,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探索也经历了一个过程。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征程中,我们党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攻坚克难,最终形成了极具中国特色的制度体系,这就是我们树立坚定的制度自信的历史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并不是一个特色概念,而是一个复杂的制度体系,是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和各种体制的有机结合。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1]3-2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中国特色,尤其凸显在它的政治制度之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主要指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以及为他们服务的相应的各种体制。具体而言,根本政治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是国家政权掌握在人民手中、人民当家作主的鲜活体现;基本政治制度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在此我们仅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与统战工作的内在关系做一简要的阐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学说与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产生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判断一个国家的政党制度如何,是否优越,不能从主观出发,客观事实又无法直接给出答案,只能诉诸于这一制度在国家政治生活的实践效果来评判。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统一战线各界人士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越来越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进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协调各种关系,汇聚各方力量,积极进言献策。实践已充分证明,统一战线各界人士已经深深的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之中,为我国社会的发展和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而这都源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

总之,时代的发展赋予每一代人各自的历史使命,任何人都难以超越他的时代。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接力探索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社会主义中国凸显了独特的“中国气质”,汇聚了强大的“中国力量”,创造了惊人的“中国奇迹”。在取得的举世瞩目的历史成绩面前,我们自豪、欣喜,由衷产生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但“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1]3-25社会主义中国依然在历史的三峡中穿行,在前行的征程中还会遇到种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挑战和风险,这就要求统一战线各界人士在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的同时,不断解放思想,激流勇进,凝聚力量,攻坚克难,最终完成时代赋予的新的历史课题。

[1]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求是,2012(22).

[2]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4]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5] 俞正声在全国统战部长会议上强调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在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中的重要法宝作用[J].中国统一战线,2013(1).

[6]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Z].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7] 陈学明,黄力之,吴新文.中国为什么还需要马克思主义[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三个自信理论体系道路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0
道听途说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青年歌声(2020年12期)2020-12-23 06:30:00
《文心雕龙》理论体系再认识①——兼论“依经立义”与《文心雕龙》理论体系之关系
西南学林(2016年2期)2016-11-08 12:16:30
对“三个自信”的认识
商(2016年5期)2016-03-28 10:18:54
从“三个自信”看“四个全面”
坚持“三个自信”是高校辅导员的基本要求
以“三个自信”筑牢意识形态安全屏障
红旗文稿(2015年18期)2015-11-10 13:37:10
一次骑行带来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