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宏博(中国石油辽宁锦州销售分公司 辽宁 锦州 邮编121001)
全世界近几百年来的工业发展表明, 企业虽然提供了大量适合人类需要的物质产品,但同时也向环境排放了大量的废气、废液、废渣、粉尘、废热、噪声、微波、放射性物质等,造成人类生命支持系统——自然环境的急剧恶化。 更为严重的是有的产品在生产的过程中,已直接损害生产工人的健康,甚至危及工人的生命安全。
中国石油大力调整油气储量和产量结构.加大天然气勘探开发的力度,天然气储量和产量逐年增加。 同时,对规模小、生产工艺落后、污染较为严重的炼油化工生产装置坚决实行关停并转。无论是年度工作安排还是检修、改造计划,必须包括健康、安全与环保的内容。 在各级管理人员进行工作汇报与工作总结时,第一位的内容就是健康、安全与环保情况。 按照“健康、安全与环保”的管理原则,公司树立“安全生产是投资不是开支”、“安全是员工最大的福利”的观念,实行零事故管理,要求员工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并制定了具体的管理规范。坚持狠抓“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确保“三不伤害”(不伤害别人、不伤害自己、不被别人伤害),落实“四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受到处理不放过、员工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事故的原因未查清楚不放过、没有落实防范措施不放过)。 用“健康、安全与环保”的管理原则指导管理活动的各个环节,实施循环经济建设,打造“绿色石油”。 公司大量采用当今世界石化行业先进的新技术和新工艺,推行清洁生产理念,从原料采购到生产组织并延伸到产品销售的全过程,注重从源头严格控制“三废”的产生和排放[1]。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全员动手、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安全管理原则,建立了一套有效的安全工作体系。 从总部到基层单位都建立了完整的安全管理网络,组织机构健全,不断加大安全考核监督的力度,组织企业开展自查、专业化检查和全系统安全大检查,促进安全生产责任制和整改措施的落实。 把治理和消除安全隐患作为一项重要的措施,凡是没有消除重大安全隐患的企业,一律不安排新建项目; 把隐患治理所需资金放在投资的第一层次优先安排。 对新建及改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卫生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把设备缺陷和安全隐患消灭在源头。 对已建成的装置、设施和公用工程开展风险评价,积极进行隐患治理。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职业安全健康事业也取得了长足进展。 但这种形势不容乐观。 我国的安全生产形势还非常严峻——显性的工伤事故总量居高不下, 迟发性的各种职业病危害也有日趋严重的趋势。 我国企业事故多发原因非常复杂,既有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也有经济改革和社会转型的影响;既有面对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不适应, 也有职业安全健康保障措施的滞后……但总体来看,人为因素仍是主要原因[2]。 ①立法滞后。 长期以来,我国在职业安全健康方面的立法滞后,过去的相关立法都是针对国有企业,县以上大集体企业参照执行。 近年来,随着《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出台,安全生产法制化进程明显加快.但对非公有制小企业的安全生产条件和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仍缺乏足够的法律规范和处罚依据。相当多的非公有制企业不具备基本的安全生产条件, 安全管理松弛,导致事故不断。②体制不顺。我国安全监管体制历经变化,但长期存在的政出多门、职能交叉的状况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很难形成高效、统一的工作机制,增加了部门间的协调成本。 如安全生产归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职业病防治归口卫生部门,工伤与职业病保险还留在劳动保障部门,而特种设备的安全检测则归口质检部门。 此外,安全监管职责不够清晰,如交通运输、防火、危险化学品的公共安全和事故善后处理等工作与职业安全卫生混淆在一起。③地方保护。一些地方政府片面强调眼前的利益.重发展经济轻安全生产;有的官员甚至与违法者串通一气,为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提供保护伞,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潜伏着很大的危机。
尽最大努力为员工的安全和健康提供保障。 目前中国石化所属各分、 子公司均设有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 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覆盖率在90%以上,毒物、粉尘和噪声监测点检测合格率均为90%以上。 对有害作业岗位职工定期开展职业性健康体检。 中国石化始终注意抓好安全教育培训.努力提高全体员工的职业道德意识和安全、业务技能水平,增强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开展事故预案演练,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全面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保持生产经营安全平稳。 中国石化以追求最大限度地不发生事故、不损害人身健康、不破坏环境、向社会提供符合安全和环保要求的产品作为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 对建设项目环保管理和环境监测等工作实施专项管理, 对重点污染源实施重点整治,加强污染物的有效监控。 严格新建项目的环保评估和管理,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积极开展废弃物综合利用,注重节能、降耗、节水、减污技术的开发与应用[3]。
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和传播安全文化, 促使全社会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和科学发展观。 只有让广大群众真正懂得和掌握“不伤害别人、不伤害自己、不被别人伤害”的道理和知识,只有在全社会形成“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浓厚氛围,职业安全健康状况才会逐步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