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地区“非主流院校”城市规划社会调查课程教学方法探索——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城市规划专业为例

2013-08-15 00:48:29宋亚亭
河南科技 2013年16期
关键词:非主流城市规划环节

宋亚亭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建筑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城市规划专业在国内主要分为以 “老八校”、“新四军”为主的工科背景院校和以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为主的地理学背景的院校两种类型,而本文所说非主流院校是指专业设置年限较晚,学科特点不突出,院校类型不明确,教师主要以青年教师为主,学生规模较大的一些院校。

中部地区给人的整体认识多为:信息比较“蔽塞”、沟通交流较少、城市建设进程缓慢等,这些外在环境会为中部地区院校城市规划专业教育带来一定的影响,如专业讲座、专业会议等较少。特别是这些“非主流院校”,由于缺少相对成熟甚至是完整的教学体系的影响,造成这些院校的专业教育更是参差不齐,教学体系较为混乱,缺少特色。

城市规划社会调查是城市规划专业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中部地区“非主流院校”中同样存在着教学目的不明确、教学方法针对性不强等问题,笔者以亲自参与社会调查活动并且承担社会调查课程教学任务的实际情况为基础,拟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城市规划专业为例,探讨城市规划社会调查课程合理的教学方法。

1 社会调查对“非主流院校”城市规划专业的教学意义

首先,《全国高等学校土建类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及主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城市规划专业》提到城市规划社会调查教学任务的课程有以下6门: 城市社会学(专业基础课)、城市规划系统工程学(专业基础课、核心课程)、城市研究专题(社会经济类选择课)、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规划技术类选择课)、规划设计与综合社会实践(教学实践环节)、毕业设计(教学实践环节)以上6门课程均明确指出了城市规划专业教育对于城市规划社会调查的理论和方法的知识内容要求。其次,许多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了社会调查课程不仅是城市规划学科的内在要求,而且是城市规划专业应对转型时期外部挑战的有效途径,是城市规划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社会调查能够通过对各种社会现象的仔细观察和分析,让城市规划专业的同学认识到很多社会问题背后的本质规律,感知到经济、社会等各方面问题在空间上投影的规律。

特别是“非主流院校”往往缺乏名师,故而教学过程中相应的理论深度和实践的广度都与主流院校有很大的差距;但城市中不断出现的社会现象是一样的,只要通过对这些社会现象较为认真的调查与分析,便能够认识其背后的规律,直观深刻的理解相关城市规划的理论。

2 “非主流院校”城市规划专业的教学困境

2.1 学生多、教师少

现今城市规划专业在主流院校的招生规模往往是1—2个班,而“非主流院校”往往在高就业率的目标导引下而开设的城市规划专业,其招生规模与其他工科专业十分相似,一般在3个班甚至更大规模。相应的专业教师的规模却由于中部地区城市发展环境的影响很难扩大;师生比与一般主流院校的专业教师规模相比更是少之又少。

2.2 教学体系不清晰,教学特色不突出

中部“非主流院校”城市规划专业由于其办学时间较晚,与外界沟通相对较少,造成其教学计划安排往往模仿“老八校”或其它主流院校,由于每个学校教学管理的不同,其教学计划的安排却未根据每个学校教学管理的特点进行适当调整,而造成教学体系较为混乱,更缺乏特色。

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社会调查相关教学内容为例,首先,对社会调查的概念、主要特点、类型和方法等的理论讲授课程安排在了三年级上学期,相对比较滞后;而在二年级下学期的时候安排了社会调查的实践环节,教学环节安排的时序缺少系统梳理。其次,各个环节教学内容之间缺乏协调,如在各个课程设计中,都会安排课外调研的环节,其安排的课外调研缺少与实践环节的社会调查和社会调查这门课程的统一与协调。

2.3 效仿其它工科专业

“非主流院校”的教学管理通常有一套自己的管理体系,由于缺少专业学术带头人,相对来说变通性较弱,有比较严格的管理制度;如讲授课程必须板书、理论课程讲授必须按照教科书进行讲授,相对来说就会缺少较为灵活形式的专题讲座和报告,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也较少。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城市规划专业为例,教师教学过程中通常采取的是一种相对“八股”的教学方法;几乎没有任何类型的专业讲座和专题报告,缺少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

3 “非主流院校”城市规划专业社会调查课程的教学探索

3.1 明晰课程架构,简化理论教学内容

鉴于“非主流院校”教学体系相对不是特别完善,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所教授的课程从整体教学计划的视角去分析,明晰每门课程所应达到的教学目的,去弥补教学体系的不足。经过分析,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社会调查这门课程,不仅承担着理论课程的作用更重要的还承担着实践类课程的任务。故而在讲授这门课程的过程中,缩短理论教学的学时,将讲授的内容分为以下四个环节:城市规划社会调查概述和选题、调查方案的制定及主要调查方法、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城市规划社会调查报告的撰写。

第一环节:城市规划社会调查概述和选题。该环节除重点强调社会调查的概念、基本理论、类型和基本方法外;还要强调选题的意义、原则和方法,并辅以相关的案例分析。要求同学对社会调查基本的概念、理论等知识点予以理解,能够梳理掌握基本的调研方法和原理。

第二环节:调查方案的制定及主要调查方法。确定完每组学生调查报告的题目后,讲授如何展开城市规划的社会调查,主要包括城市规划社会调查的前期准备、调查方案的制定和社会调查的主要方法;要求同学对相关理论有所了解,熟练掌握相应的调查方法,如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的一些技巧等。

第三环节:资料的整理与分析。主要为收集到大量一手资料后,如何甄别、筛选和整理相关调研资料;重点要求同学掌握整理资料和分析资料的一些基本方法,重视实际应用。

第四环节:调查报告的撰写。主要在前三个环节的基础上,如何将这些调查的资料组织起来,形成一篇有吸引力并且逻辑清晰、内容完整的调查报告;重点要求掌握一个社会调查报告的整体框架的构建,并且重视一些基本的语言组织问题。

3.2 以课堂互动替代针对性的辅导,提高交流效率

在四个环节当中分别加入讨论内容,要求每组同学随着讲授内容的进度制作相应阶段的PPT,交流社会调查报告的进展,这样既能增加了实践辅导环节的内容,而且大大提高了交流的效率,从而弥补了“教师少、学生多”带来的交流较少的问题。其次,可以从本质上解决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在每个环节的讨论课程中,邀请其它专业教师共同来进行指导和交流,特别是在调查报告选题这个环节,力求每次讨论对每组的调查报告都起到一个很好的督促和促进作用。

3.3 明确每个环节社会调查教学内容的重点

专业课程的学习是相通的,在其它的设计课程调研环节或实践环节的社会调查环节,在不同的年级应要求学生掌握不同的调研技巧与方法,明确每个阶段应掌握的重点,使社会调查真正融入到城市规划专业的教学环节中。

设计课程调研环节的社会调查,主要是针对每种类型的建筑或街区进行的专题调研,往往以实地踏勘等基本的方法为主,辅以适当的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等相关调查内容,主要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空间分析方法和表达方法,了解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等调查方法。

实践环节的社会调查,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为例主要包括居住区调查和城市与建筑认知实习两个内容。居住区调查这种社会调查难度不大,但是城市里面的一种典型空间,能够反映出城市问题一定的复杂性和综合性;要求学生能够初步通过对城市现象的调查与分析,揭示城市现象背后的规律和本质问题。城市与建筑认知实习主要要求学生运用实地观察或踏勘的调查方法,记录与分析城市空间,并将自己的感想、启示能够记录下来并表达出来;要求学生能够具备一定的空间感受能力,重点强调其具有空间的敏感性和较为完整的表达能力。

城市规划社会调查这门课程主要强调其系统的整理与梳理,要求学生系统掌握城市规划社会调查的基本概念、类型、原理和主要方法,并能够较为熟练的进行社会调查,培养同学观察、分析和认知城市空间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4 结语与展望

社会调查是城市规划专业同学认知城市的最重要的途径,特别随着近期我国正处于经济和社会的转型时期,涌现出来越来越多的新现象和新问题,城市规划专业如何应对?进行有效且科学的社会调查更加弥足重要。对于大量的“非主流院校”而言,更应该认清自己的教学现状困境和特征,将授课内容更加清晰化且通俗易懂,提高教学效率,形成一套相对完整的教学体系。

[1]李和平,李浩.城市社会调查方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全国高等学校土建类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及主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城市规划专业》.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非主流城市规划环节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反思西方意识形态的历史叙事——以近年来国内非主流历史话语为对象
原道(2019年2期)2019-11-03 09:15:26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今日农业(2019年16期)2019-09-10 08:01:32
生态景观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探索
中华建设(2019年4期)2019-07-10 11:50:58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学习月刊(2015年10期)2015-07-09 03:35:18
浅析城市规划中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应用
河南科技(2014年10期)2014-02-27 14:09:32
非主流折纸图赏
“非主流”中学生的行为表现及心理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