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功能分区是自然文化遗产地普遍实行的保护原则,即区内严格保护遗产,主要满足精神文化(包括科研、考察、参观)功能的需求,区外主要承担为区内服务的商业经济功能。水利风景区水文化遗产资源种类丰富,特别是工程类型的水文化遗产,其内部不同空间区域具有不同的资源特征、重要性和敏感度,必须统筹这些差异进行功能分区,以确定不同的保护方式,使水文化遗产的利用严格限定在功能价值不受影响范围内。
一般来说,可按照核心保护区、建设控制区、环境协调区、开发利用区等四个功能区域对水利风景区进行划分。
重点保护水文化遗产历史沿袭形成的空间布局形态、建筑群体组合及其他具有地方特色的人文景观和民俗风情等构成历史风貌的各种要素。核心保护区内的遗址遗迹、工程建筑必须保持传统历史风貌,不可擅自改变建筑物、构筑物的立面和色彩,达到文物级别的必须严格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除确需建造的建筑附属设施外,不应随意新建、扩建建筑物、构筑物;现有的建筑物、构筑物改建时,应当按照传统建筑手法设计,尽可能地保持或者恢复其历史文化风貌,建筑的内部设施和空间布局,可视情况加以必要的变动;确需采用现代结构和保护技术加固的,应当符合传统做法并经规划主管部门批准,以尽量减小与历史环境的冲突。修复遗址遗迹必须按照原有特征、使用相同材料进行修复,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建筑、构筑物由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确定保护级别,并作出标志,实行挂牌保护。
贵州安顺鲍屯水利工程位于长江上游乌江水系的三级支流型江河上,始建于14世纪末,大致在明朝末年形成基本完善的工程体系,至今仍保留工程原始的规划布局、传统的水利建筑型式、水资源分配和管理形态。2004年以来,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史研究所主持,对鲍屯水利工程损毁的堰坝局部进行了修复和必要疏浚,并重点修复了现存唯一的水碾房及其水轮装置,最大程度恢复了遗产原貌。201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遗产保护委员会在泰国曼谷授予中国贵州安顺鲍屯明代水利工程保护项目亚太遗产保护最高奖“卓越奖”。
建设控制区为水文化遗产地的主要缓冲地带,可以适当安排适应景区发展需要但不宜在核心保护区内进行建设的项目。同时须严格控制建设标准和规模,对新、改、扩建建筑必须在建筑高度、体量、色彩以及环境尺度、比例上与核心保护区内的传统建筑风貌协调。建设控制区内若设置户外广告、招牌等设施,应与景区水文化遗产主题景观相协调,不得破坏建筑空间环境和景观整体风貌。针对建设控制区内原本存在且与周边环境风貌有较大冲突和视觉障碍的建筑物,短时间内没有条件拆除的,要进行强制性整饬。有条件拆除的,应及时采取更新举措:一是重建,拆除后根据历史原貌恢复重建曾经存在过的建筑;二是新建,即拆除后新建与历史风貌较为协调的建筑;三是拆除后不再建,根据功能要求将空地改造为公共空间、环境设施、绿化用地。
1996年,宜昌县人民政府与宜昌市旅游局合股投资4000万元,建成了号称世界最大人造缩微景观群的“三峡集锦”景区。“三峡集锦”以长江三峡山水为主体,以三峡大坝为中心,采用艺术微缩和现实写意的手法,将近百个观光景点集合在一起。但事实证明,游人对三峡景区邻近区域的这些虚假三峡景观并无太大兴趣。2006年,鉴于“三峡集锦”景区建筑质量差,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且与周边景观环境极不协调,已经基本丧失旅游功能,当地安监部门对景区建筑进行了强制拆除。根据规划,“三峡集锦”景区内的建筑物全部拆除后,将建设一个城市公园。
环境协调区为水文化遗产地的外围环境构成要素:水体水域、陆地水岸、山体植被、农田灌渠、周边水系、村落民居等,是水文化遗产赖以存在的景观环境基础。能否确保水生态环境不被污染和破坏,是水利风景区建设和营运的前提。因此,环境协调区内要严格控制建设大中型的建筑项目,尤其要限制各种工业污染以及任何有不良环境影响的建设项目,严禁开山采石,尽力保护好景区现有的植被和山水环境。完善区内各路段的排水系统,保障雨水排泄通畅,加强水土保持和绿化工程建设,提高景区森林植被覆盖率,防止水土流失,在水域周边建设绿化隔离带,防止游人污染水质。严格控制旅游区内生活用水的使用及排放,完善污水分流体系,旅游区内的餐饮、宾馆要进行统一合理设计,建立合理的污水处理管道,严防各类废水流入河流水域,影响水资源环境以及周边的自然生态环境。
对于水系、水体、岸域等遭到破坏的水文化遗产,要积极通过湿地生境恢复、水质改良、水深控制、水生和湿生植被栽培、生态护坡和生态驳岸设计等措施,对水文化遗产地的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和更新。安徽省凤台县淮上明珠水利风景区始建于2000年10月,其所依托的茨淮新河为1971年治淮工程中确定开挖的大型人工河道,具有一定的历史遗存价值。但在水利风景区建设过程中,由于各种人为因素影响,出现了严重水土流失问题,制约了工程效益发挥和水利风景区面貌。为解决这一问题,凤台县水利部门按照生态效应与景观效应相结合、植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原则,积极开展景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修复整治,使水域岸线退化的生态功能逐步得到恢复,有效保护了当地的水文化遗产环境。
在这一区域内,在水文化遗产环境和功能不受影响的前提下,按照规划要求,报请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流域管理机构批准后可以进行开发建设活动,如观光、娱乐、休闲、度假或科学、文化、教育活动。近年来,关于旅游开发活动破坏景区生态环境的报道时有耳闻:以云南碧沽天池为例,碧沽天池地处海拔4 km的山里,池水清澈澄明,池畔遍布硕大鲜艳的杜鹃花,周边覆盖着茂密的原始森林和草地。但2004年电影《无极》剧组的到来,使美丽的天池遭遇了一场“毁容”之灾,饭盒、酒瓶、塑料袋、雨衣等垃圾代替了杜鹃花海,天池边禁伐区的一片高山杜鹃被推平,用沙石和树干填出一条简陋公路,一个混凝土钢架耸立湖边,一座破败的木桥将原本浑然一体的天池硬生生劈成两半,曾经美丽的“圣湖”黯然失色。鉴于此类事件频频发生,应强化对景区旅游环境的监督管理,严格限制如影视拍摄等影响或破坏水文化遗产地形地貌和人文环境的行为和活动。确需进行此类活动的,必须进行认真评估和论证,提出切实可行的保护方案,确保水利风景区水文化遗产资源与环境得到严格保护。
在具体实践中,与一般自然文化遗产景区有所不同的是,水利风景区内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往往融为一体、难以分离,必须对地形地貌、河流水系、空间布局等实施统一保护,这就需要有关部门进一步明确水文化遗产地内部空间格局的保护措施范围和开发利用强度,逐步建立适应不同水利风景区自身特点、保护与利用相协调的功能分区模式,以促进水文化遗产资源的有效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