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 哲
(河北省大清河河务管理处新盖房闸所,河北 保定071051)
受副热带高压和西来槽共同影响,2012年7月21日,大清河系北部山区普降暴雨,局部地区出现特大暴雨。受大暴雨影响,大清河北支发生中等洪水,上游河道断面出现了1963年以来流量峰值。此次洪水不仅给上游部分地区造成了严重灾害,而且威胁了中下游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为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减轻上游洪水压力,新盖房枢纽做好了迎接上游洪水的充分准备。7月23日15时30分,新盖房枢纽迎来上游洪水,16时30分,引河闸下流量达18.5m3/s,整个分洪过程指挥有力,秩序井然,充分发挥了水利枢纽防洪泄洪功能。
所谓人文精神,是指对人的生命存在和人的尊严、价值、意义的理解和把握,以及对价值理想或终极理想的执著追求的总和。水利人文精神应包含3个元素:①对人本身的尊重,水利本身是为人服务的,为民造福减灾,对人的尊严、价值的尊重是水利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做好水利工作的基础;②对真理的追求,即求真务实的精神、科学实践的精神,水利工作关系国计民生,水火无情,必须兢兢业业;③对生命意义的追求,人不仅要活着,而且要工作,不仅要工作,而且工作要有意义、有价值,这是对生命的超越。对水利工作者来说就是水利实践能否实现人生价值,使生命更有意义,超越生命本身。新时期,大力培育人文精神,是水利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要求,是水利职工队伍建设的一项具体内容,同时也是水利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利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以水利活动为轴心的各种文化现象的总和。作为人们对水利活动的理性思考和社会认识,水利文化不仅是历史的文化,也是未来的文化;不仅是传统的文化,也是先进的文化;不仅是时代的文化,也是发展的文化;不仅是继承的文化,也是创新的文化。水利文化是人们在长期治水实践中逐渐积淀下的,内含了人们的价值观、价值取向及终极关怀,这些意识形态和观念反过来又指导着人们的治水实践。水利人文精神是水利文化的核心、精髓。水利文化建设的终极目的是用以指导治水实践,促进水利更快发展,给水利工作以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在水利科技、水利管理水平极大进步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使水利工作更加科学化、系统化、人性化,是当前水利文化建设的主要着眼点之一,人文素质的提高已成为水利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水是人们一刻也离不开的重要资源,水多、水少、水脏都会给安定团结的局面带来负面影响。水利工作者,要有一种人文关怀,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水利人文精神的培育必不可少。
人文精神的培育是水利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要求。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要努力把思想教育同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努力营造实现职工自身价值的环境,大力弘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让职工自身价值与工作共同展开得以实现,才能更加有效地开展工作。同时人文精神的培育,能有效地消除水利工作枯燥的认识偏差,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改变水利工作、水利单位在公众中的形象。
借助传统文化,提升水利职工的道德素养、人格修养、审美水平,提高自信心,增强水利职工队伍的战斗力、凝聚力,是人文精神培育的主要任务。
水利人文精神的培育内容包括治水传说、人物故事、诗词歌赋、水利工程及水利实践中体现的无私奉献、勇于探索、求真务实、艰苦朴素、以身作则等优良作风和高尚品德。通过水利文化系统地渗透,提高职工的人文素养,增强自信心、自豪感、责任意识、奉献意识,进而提高水利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实践能力。
3.1.1 活动载体
通过群众直接参与实践的方式,把人文精神落实到基层。如参观各种水利工程、举办水利展览、学习水利系统的先进人物、开展各种文体活动等。
3.1.2 文化载体
文化载体是指能够承载社会文化的事物,包括相应的组织、机构、场馆、设施、环境、历史遗迹、文化遗产、人文景观等。大江、大河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存在诸多的历史、文化遗迹,同时也拥有大量的人文景观,利用文化载体加强职工对流域的了解,使水利工作变得生动、鲜活。
3.1.3 管理载体
管理载体是指各种规章制度、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使人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1.4 传媒载体
传媒载体是指利用、借助媒介的特殊形式向群众提供信息,提高人文素质水平的一种方法。
突出文化特色,通过文化专栏、论坛、征文、演讲等多种形式,宣传水文化及所在地区、管辖流域的历史人物、文化遗产遗迹、治水故事等,使文化渗入治水实践中,激发职工自豪感、增强职工归属感。
在各种载体中,当前尤其要重视互联网这个全新的工具类载体。日益深入人们生活的互联网,在改变人们学习习惯、思维习惯、工作习惯及生活习惯的同时,也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并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政治态度、道德风貌和价值取向。由于它所独具的及时性、隐蔽性、开放性、随意性和互动性等特性,使它有着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所无法比拟的影响力。
培训内容多着重于技能的提高。在重点加强技能培训的同时,还应在人文精神培育方面多下功夫,对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促进水利工作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①要高度重视人文精神的培育,给教育培训以人力、物力的支持。②人文精神的培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急于求成。坚持计划性、长期性,才能突显人文精神培育的作用及影响,促进水利工作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促进。③要紧紧抓住水利人文精神培育的终极目的,不做表面文章,不流于形式,要使人文精神的各要素真正渗透到受教育者的思想中去,进而影响受教育者的行动,提高其归属感、自豪感,增强凝聚力,提高战斗力。
[1]河北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河北省“7·21”暴雨洪水分析[J].河北水利,2012(7).
[2]张健,张博,赵纪彬.浅谈水利精神[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2(17).
[3]河北省大清河河务管理处新盖房闸所.闸坝水情[R].2012.
[4]河北省大清河河务管理处新盖房闸所.河北省河道地图集大清河系分册[R].1999.
[5]国家防汛总指挥部办公室.防汛手册[K].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