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茹
(广西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南宁 530000)
突发社会公共安全事件专题档案建设的思考
王静茹
(广西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南宁 530000)
通过建立突发社会公共安全事件专题档案,并对实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有利于应对和预防各类突发社会公共安全事件。文中针对突发社会公共安全事件专题档案工作,通过分析突发社会公共安全事件专题档案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和建立专题的重要意义,对突发社会公共安全事件专题档案的建设提出了几点设想。
突发社会公共安全事件;危害公共安全;专题档案建设
随着全球性经济一体化格局的形成、各地区和民族文化的交融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类社会矛盾日渐复杂并呈现出形态各异的局势。由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导致自然灾害和群体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频繁发生,近年来,我国目前已处于突发社会公共安全事件的高峰期,这些突发社会公共安全事件的发生不仅严重威胁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还影响着我国正常的生产生活和经济建设。面对这种严酷的现实,作为社会重要职能机构,通过建立突发社会公共安全事件档案,实行科学有效的管理,不仅客观反映了社会发展的要求,也凸显了档案部门服务社会的重要职能。因此,关注突发社会公共安全事件专题档案的系统建设,已经成为档案部门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突发社会公共安全事件专题档案是指整个社会预防、应对和处理各种危害公共安全事故和重大自然灾害过程中形成的、记录于不同形式与载体的、具有保存价值的重要原始记录,是人们同各种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和自然灾害之间抗争的真实写照。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加之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人民群众的公共安全面临着极为严峻的挑战。适时建设和健全突发社会公共安全事件专题档案工作,并进一步完善对其管理,已成为档案部门贴近社会、服务人民群众的有效形式,值得档案工作者进行深入研究。
1.2.1 涉及领域和来源范围具有多元性和广泛性
由于公共安全领域的广泛,突发自然灾害和安全事故类型的繁杂,突发社会公共安全事件专题档案首先具有涉及领域和来源范围的多元性和广泛性的特点。突发社会公共安全事件可能由自然因素引起,也可能由人为因素造成,自然因素包括地震、海啸、旱涝、台风等,人为因素包括火灾、医疗、污染、生产事故等,除此之外,还有由两者共同作用而引发的交通事故、疾病流行,甚至是敌对势力发动的破坏社会稳定的战争、恐怖活动等突发性事件等。突发社会公共安全事件领域之广、范围之大、类型之复杂,影响程度之深,已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公共安全范畴,而是进一步深入到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医疗、科技等多个领域,让人无法预料。例如,在由自然因素所造成的“天灾”过程中所形成的历史记录中,他们可能受自然灾害或突发事故发生的时空、类型、波及程度和人们抵御能力的强弱等因素影响,涉及并扩展到更为宽泛的诸多领域,从而使得有关于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档案具有多元性和广泛性的特征。
从来源主体的角度来看,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专题档案既有政府和相关部门方面形成的正式文件材料和原始记录,如事件发生时的监测记录、事件发生中的应急方案和策略、事件发生后的处置举措等一系列文件材料,还有由民众方面偶然形成的原始记录材料,如目击者、当事人等记录下的文稿材料、录音和录像资料及相关的统计数据等。这些出自于不同主体来源并记载于不同载体的原始材料,将人们预防、应对、抵御和善后处置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过程全面、综合地记录下来,共同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档案专题。
1.2.2 收集整理的偶然性与不确定性
在收集和整理这些突发事件档案的过程中,它的偶然性通常体现在由于事件发生的突然,许多涉及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一手材料都是在偶然情况下得到的,而这些未通过人们自觉意识所收集的原始记录反而尤其珍贵。尽管这些原始记录的形成者、持有者多半不是档案部门和相关部门的专业人士,所持有材料的目的和初衷也各有不同,但是,如果从第一时间记录现实情况、总结经验教训来看,这些“非正式”的记录材料往往更使人信服。档案部门假若不能及时对它们收集整理和妥善保管,就可能会由于各种原因散落或遗失,从而失去其原本的重要价值。
另外,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本身就具有难以预测的特征,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破坏程度可能都不确定。这直接导致了涉及突发事件本身的档案信息也具有不确定性,换言之,就是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本身的信息从发生到结束不能完全被确认,它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而这种不确定性不仅加大了处理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难度,也给档案的收集整理带来了一定困难。
1.2.3 信息发布的共享性和利用范围的局限性
作为突发社会公共安全事件应急管理机构应该认识并利用突发事件档案信息的共享性,杜绝通过各种手段故意掩盖、封锁、隐瞒突发事件信息,使突发社会公共安全事件第一时间面向社会公开,从而使事件得到及时处理,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降到最低。
在利用方面,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档案具有的局限性体现在对所利用的人员范围或级别有一定限制。这是因为在相关材料的内容中,可能存在某些针对敌对势力的破坏社会稳定活动及战争等应急预案,这些重要的专题档案因涉及国家利益而需要长久保密。虽然在响应政务信息公开的今天,国家提倡公开突发事件的相关档案信息,使社会大众基本的知情权得以保证,但受某些安全、技术方面因素的考虑,大部分突发事件的应对预案其中的内容都具有重大机密,暂时不能对外披露。因而,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专题档案进行公开和利用时,必须协调好保密和公开的关系,不仅要对开放利用的范围加以限制,还要对不同利用者的身份和目的加以确认后再给予使用。
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往往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虽然突发社会公共安全事件在表面看来和其他常见事物有所区别,特别是它的突然发生、广泛波及和深刻影响,使人们常常始料不及,但是它并非完全有悖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它也有可以寻觅的相类似的发生和发展规律。2005年开始,许多国家都爆发了禽流感疫情,并迅速扩展到世界各地,我国政府鉴于在“非典”时期积累的重要经验,迅速制定并启动了紧急应对预案,将各方面损失降到了最低。这一突发事件的成功解决,正是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专题档案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全世界范围来看,我国属于多自然灾害国家,突发性自然灾害事故频繁发生。据相关部门统计,全国70%以上人口和80%以上城镇和地区都遭到洪水、地震、台风等各类自然灾害的严重威胁,除此之外,火灾、污染、生产事故及不法分子的破坏活动,也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带来极大隐患,我国2003年和2004年平均因自然灾害和突发社会公共安全事件会夺去近20万人的生命,造成的经济损失总额高达5000亿以上的人民币,占全年国民生产总值的6%。
2008年汶川大地震,近年来发生的暴雨城市内涝问题和西安等城市发生的打砸抢烧事件,都为整个社会的公共安全问题敲响了警钟,避免突发社会公共安全事件的发生并降低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诉求。
加强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专题档案的建设,不仅能够促使我们利用和改进技术手段来尽可能避免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还有利于为经济建设营造优良环境,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进步,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突飞猛进,城市化发展进一步加快,这间接导致了突发社会公共安全事件的发生。为了紧跟时代脚步,积极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档案工作者在建立与管理档案的过程中,通过收集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贴近人民群众利益的专题档案材料,并对其进行鉴定整理、妥善保存、开发利用。另外,开展专题档案工作,不仅可以丰富档案馆藏资源、优化馆藏结构,还拓宽了档案部门服务社会大众和经济建设的领域和渠道,深化档案工作体制改革,扩大档案部门影响力,进而促进我国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1)各级档案部门应结合当前普遍开展的社会公共安全教育活动,加强对突发社会公共安全事件专题档案工作的宣传,积极争取各职能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增强社会各界的档案意识,使第一时间身处突发性公共事件的群众和新闻媒体利用通讯和网络传媒设备,如微信、微博等,使相关救援部门和广大社会大众第一时间了解事件发生和发展情况,便于救援的展开,降低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同时为日后形成专题档案提供第一手资料。
(2)档案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应与媒体和各类专业人员一样,主动参与所有的关于突发社会公共安全事件的重要会议和专项行动,用档案工作者的专业技能,从文稿、图片、声像资料,甚至是工作日志和一般记录中,挖掘出其中的特殊价值。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专题档案属于一种新生的档案管理门类,许多管理方法和理论还有待探讨,因此,档案部门必须将公共安全管理领域的特点和形成规律与档案工作相关业务结合,加大力度研究并制定适合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专题档案的科学分类和管理,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专题档案进行系统整理、合理保存并提供检索和利用等工作,并通过选择典型案例,建立各类突发事件案例库,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分析研究,保障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专题档案工作的理论研究和技术支撑能够不断得到完善。另外,档案工作人员还必须对各种零散的原材料进行全面且系统的整理和编目,通过由表及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加工,发掘出其中的精华部分加以提炼,最终形成编研成果,以充分发挥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专题档案的应有价值,提高社会和经济的双重效益。
2007年11月,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已经正式开始实行,为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并减轻突发社会公共安全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起到了政策性的指导作用,但是我国档案工作的法律、法规对于突发社会公共安全事件专题档案方面目前还缺少具体的规定。当前,各级档案部门的工作重点应放在抓住时机向各社会职能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宣传突发社会公共安全事件专题档案及其工作的重要性,努力完善专题档案工作的管理规范和标准,最终将其纳入到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防范应急体系中去,尽早建立管理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专题档案的制度体系,如实施和制定专题档案领导职责制、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制、专题档案工作应急通报制、业务监督与审查制、专题档案鉴定方案及细则、专题档案归档范围和要求等,把突发社会公共安全事件专题档案建设进一步纳入制度化、法制化发展的轨道。
(1)档案部门应继续沿用传统的利用方式,通过举办专题档案展览的方式加大社会宣传力度,使广大人民群众和相关部门能够关注公共安全问题。
(2)应结合数字化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扩展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专题档案的利用方式,满足社会各界在处置突发公共安全事件过程中对应急预案的制定,及时在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发生后总结经验教训,并最终做好突发社会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工作。
(3)档案部门应该注意协调专题档案利用与保密之间的关系,在为相关部门和人民群众提供查考和利用的同时,又要保证专题档案的安全保密,防止对不法分子和猎奇人士的泄密。
[1]张红.城建档案工作与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J].城建档案,2010(8).
[2]蒋梅洁.档案在突发事件处置中的作用[J].浙江档案,2009(8).
[3]向立文.突发事件档案信息处理机制研究[J].档案学研究,2007(6).
[4]王滢.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档案的管理策略研究[J].黑龙江档案,2011(3).
[5]李文伟,刘跃新.重大突发事件档案工作机制研究[J].档案时空,2005(10).
Thinking of Archives Construction on Public Security Event Project
WANG Jing-ru
(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College of Management,Guangxi 530000,China)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social public security event project files,and to carry out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management is good to deal with and prevent all kinds of sudden public security events.Aiming at a public security event project archives work,through the analysis of characteristic of sudden public security event project file itself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project,the sudden public security event project file construction put forward some assumptions.
sudden public security events;endangering public security;project archives construction
TU991.22
B
1672-9900(2013)01-0093-04
2012-01-13
王静茹(1987-),女(汉族),河北宁晋人,硕士,主要从事档案学研究,(Tel)14795634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