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时珍 王中普
沧州市农机安全监理所 061000
农机安全是整个社会安全的重要组成部份,对农业机械实行牌证管理是保障农机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也是法律赋予农机主管部门和农机监理机构的主要任务和基本职能。农机“三率”的高低是衡量农机监理部门农机监管水平的重要标准,提高“三率”水平已被列为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重大目标任务。沧州是农业大市,截止到2012年底,全市农业机械原值达到63.12亿元,农业机械总动力1197.72万千瓦,其中拖拉机27.51万台,总动力388.78万kW,拖拉机配套农具59.21万部,稻麦联合收割机7030台,玉米联合收获机2911台。全市机耕水平、机播水平平均超过90%,小麦机收水平达99%,可见农业机械对于我市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目前,我市农机“三率”水平偏低,在河北省居下游水平,要完成“十二五”末拖拉机“三率”力争达到70%以上的目标,任务仍十分艰巨。笔者现就我市农机“三率”现状及亟待解决的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进入“十二五”以来,各级有关部门不断加大工作力度,提高对拖拉机“三率”水平(牌证管理),农机牌证管理工作受到高度重视。我市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牌证管理效果仍不尽理想,安全隐患问题十分突出。截止到2012年底,在河北省通报中,我市拖拉机“三率”平均值在全省居于落后水平。据农机监管部门统计和专家评估分析,沧州市目前的农机保有量为:小型拖拉机25万台,大中型拖拉机2万台,联合收割机近万台。而在监管部门注册的情况是:小型拖拉机33579台,占保有量的13.4%,大中型拖拉机7468台,占保有量的37.3%,联合收割机1500多台,占保有量的15%。驾驶员在册情况分别是:大中型拖拉机驾驶员44096人,联合收割机驾驶人607人。农业机械的牌证率非常低下,大量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没有依法纳入牌证管理体系,安全隐患滋生,直接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据统计,2012年,全市共发生4起农机死亡事故,3起一般事故,直接经济损失40多万元,除一起事故原因是操作失误外,其他几起原因都是无牌无证。数据表明,发生农机事故的农业机械98%为无牌无证。
多年来农机“三率”上不去,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数字不实,超期服役机械多。许多拖拉机达到报废状态后,车主不主动到监理部门申请报废,使得这部分拖拉机档案长期存在,无法销户,造成近年来拖拉机档案只增不减,拥有量虚高现象严重,年检率降低。就沧州市而言,小型拖拉机保有量高达25万台,有6成均为90-95年购置,服役期已达15年左右,这些车辆严重老化,按照报废要求已不属监管部门牌证管理的对象(农机监理机构只能监管,无强制报废手段)。
2.2 权责不符。《道交法》赋予了农机部门对上道路行驶的拖拉机核发拖拉机牌证的行政许可权,却没有赋予农机部门对该许可事项的监督检查权,责任与权利不统一。由于农机部门没有在乡村道路上的检查权,所以只能“望路兴叹”,而交管部门由于警力有限等原因往往无力对道路上行驶的拖拉机进行管理,因此对农机上道行驶的监管目前处于“公安无力、农机无权”的真空状态,无牌无证、黑车非驾等违法行为大量存在,农机安全生产监管不能完全到位。
2.3 社会大环境不利。由于大部分县(市)经费不足,尤其是个别差额单位工资无保证,单位难以拿出经费进行安全宣传。部分机手对农机监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拖拉机就是自己的农具,纯农田作业的小型拖拉机仅在农忙时节进行田间自用,大部分时间闲置在家中,经济效益低,因此,广大农机手对接受管理普遍不理解、不支持,甚至产生抵触情绪,使挂牌、办证、检车工作遇到很大困难,这是“三率”指标长期徘徊在较低水平的一个重要原因。
2.4 执法条件不足。农机监理执法人员数量不足,装备差,监管难以延伸到源头。全市有执法人员170人,其中:在岗在编137人,30岁以下仅11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80人。在装备上,全市18个县级监理站有兼用监理车15辆,有8个监理站有摄像机,工作所需的其他设备几乎空白。有的县是综合站,还肩负着其他农机工作任务,而且上级抽调频繁。全市监管车辆几十万,交通工具落后,有些机构人员少(3~5人单位占30%),难以加强源头管理,由此造成检查力度不够,是影响农机“三率”的因素之一。
2.5 农机使用者法律意识淡薄。驾驶员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对国家法律法规漠不关心,我行我素,遵守法规意识不强,安全生产意识差,不能自觉按法规要求主动向农机部门申请登记、上牌、检验、考证,而农机部门又无法强制办理证照手续,进行有效监管。
3.1 完善监管体系,加大财政投入
各级农机主管部门在贯彻《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的过程中,要主动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积极争取人事、财政部门的支持,按照《条例》“各级人民政府加强对农机监管工作的领导,完善农机监管体系,建立健全农机监管队伍和保障体系,保障农机安全的财政投入”的规定,将农机监理工作经费、人员经费、检验费、牌证费等纳入财政预算,切实推进农机安全监理基础设施和装备建设,履行工作任务,加强队伍建设,完善监管手段,强化监管职能,提高监管能力,为切实履行农业机械检验、操作人员培训考试、宣传教育、安全检查、事故处理等监管服务职能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财政支持和科技支撑。
3.2 尽快建立更新报废制度
根据《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第35、36、37条之规定,农业机械行政主管部门要尽快建立“农业机械报废更新办法”或“农业机械报废更新经济补偿办法”,真正建立一个结合本地实际情况,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农民能够直接受益的农业机械报废扶持政策意见或办法,有效引导农民群众加快淘汰低效高耗的农业机械,加快安全、节能、环保型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引导他们自觉主动地更新报废落后农机具,并逐步形成长效机制。
3.3 加强法规宣传力度,营造法制氛围
利用各种方式与媒介,广泛宣传牌证管理法规政策、业务规定、安全生产常识等,注重以农机事故案例进行警示教育,营造牌证管理法制氛围。针对农忙、农闲季节性特点,采取夏季抓检审,春、秋两季抓农机安全整治,冬季抓宣传培训,常年抓状态的工作方法,使农机安全法律法规及安全生产知识入耳、入脑、入心,强化安全宣传教育效果。
3.4 改进工作方法,搞好牌证安全服务
对全市农业机械情况进行摸底统计,根据摸底情况对所有应参加年检的农业机械分别采取送达年检通知书、打电话、发信息等多种形式予以告知,做到不漏村、不漏户、不漏检、不漏查,使应检机械及时参加检审,确保农机年检率。同时结合农机购置补贴,实行机具补贴、现场培训、办证、挂牌“一条龙”服务,既方便机手,又提高效率。
3.5 加强组织领导,全力提升农机“三率”水平
以落实政策引导为着力点,制定实施方案,分解注册登记、新增驾驶员工作任务,同时明确本地“十二五”各年检指标,强化农机部门内部机构协同,完善工作机制。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牌证管理完成数量(三率)要作为当年农机化重要内容纳入年度考核。通过分类指导、跟踪督办等方式实施,强力推进,攻坚克难,狠抓落实。推动落实相关法律法规,争取政策支持,保障工作、培训等经费,加强安监、公安、财政等部门配合,为牌证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创造良好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