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兰侠 朱毅 杨帅
(东北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装饰色彩是视觉元素中活跃且极具冲击力的元素,是造型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传统艺术设计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装饰色彩有别于写实性的色彩,它不是简单的还原事物本身的色彩,而是用装饰性的手法对色彩进行提炼,突破客观自然色彩和形态的束缚,更注重突出色彩的主观领悟,以表现色彩的象征意义和形式美感,具有很强的创造性和实用性。它是表达人的思想和审美的重要媒介,是传递信息、美化造物最直接的手段。因此装饰色彩在我们的生活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它的表达方式与感知功能。它在中国传统艺术设计中的应用面很广,如建筑装饰、室内装饰、家具等方面。
1)装饰色彩的民族性和文化性。
色彩是一个城市的表情,是一种文化的基调,甚至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标志。装饰色彩是对色彩的再创造,它是人们主观情感的表达媒介,不能脱离传统文化而存在。装饰色彩表达了一个民族的艺术意志。在中国历史进程的不同时期,各民族不同的社会风情、文化信仰和审美心理都可以从它的装饰色彩中显现出来。善于运用千变万化的色彩,使中华民族在世界文化史上留下了风华别样的一段色彩谱系。
2)装饰色彩的流行性和环境性。
人们对色彩的审美趣味受到其生活环境的影响,各个地区独特的色彩特征通过其自然环境和人造环境表现出来。社会的政治、经济、意识形态是影响装饰色彩流行性的重要因素,流行色是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它不能脱离社会背景和历史条件而存在。流行色最早产生是由上层社会和权威人士倡导的,它对人们起到暗示和引导的作用,人们的求异心理和趋众心理促进了流行色的产生和流行。
3)装饰色彩的理性与感性。
人们运用化学、生理学、物理学和心理学等科学知识去研究色彩,并对装饰色彩艺术的整体表现形式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由此可以看出装饰色彩有系统的科学规律为依据,充分显示了其理性的一面。同时,装饰色彩可以轻松自如的左右人们的情感,它即使在完全抽象的情况下也能产生很强大的感染力,是一种最容易被接受的艺术语言。因此装饰色彩与其造型相比更具有感性特征。
在中国传统建筑中,木结构的建筑占据了很大的比重。为了美观和耐久,也为了加强建筑的艺术表现力,我们可以看出古建筑木结构的部分都用色彩涂料进行了覆盖,如屋顶、天棚、内部墙面和门窗等都被涂上了颜色,有的还进行了图案和纹样的装饰,可以说中国传统建筑是彩色的建筑。
中国传统建筑的装饰色彩不仅表现了古建筑外观的美,而且中国古建筑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让我们体会到先前人们对色彩的寄托和信仰。如:北京天坛,它是祭祀性建筑,祈年殿的上檐以蓝色的琉璃瓦覆盖,中层为黄色,下层为绿色。蓝色象征着天,黄色象征着皇帝天子,绿色象征着臣民。祈年的喻意在于祈求上苍赐予五谷丰登,蓝色的琉璃瓦用来象征高天[1]。
中国传统建筑装饰色彩艺术的特点:
1)艺术表现寓于内容要求。中国古建筑的色彩首先表现在封建礼制上,宫廷建筑强烈的色彩显示了其至高的地位,而庙宇、陵墓建筑的色彩则较之平淡,普通民居建筑的色彩更趋于单一。
2)多样寓于统一。中国传统建筑中宫廷建筑的主色调是红色和黄色的暖色调,园林的主色调是灰、绿、棕色,天坛则以蓝色和白色为主色调。复杂华丽的各类建筑,其色彩都会统一于一个色调之中。
3)对比寓于和谐。在中国古建筑中,同时在一座建筑上出现许多的互补色、对比色是十分常见的,其对比非常强烈。这种繁复的建筑装饰色彩,不但没有使建筑显得杂乱无章,反而使建筑的基调更加的和谐与耐人寻味。
使用建筑材料的原始本色是早期室内色彩的基本特点,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天然颜料引起人们的关注,色彩的使用由最初的以巫术和种族繁衍为目的的功利主义,转变为以保护材料为目的,后来又发展为以室内装饰性为目的。
这些充分说明了人类社会在不断的进步,人类的审美意识也在逐渐的成熟。
中国传统的室内装饰有的浓重热烈,有的古朴淡雅,体现了色彩的丰富多样。中国红氤氲着古色古香的秦汉气息,沿袭着灿烂辉煌的魏晋脉络,延续着盛世气派的唐宋遗风,流转着独领风骚的元明清神韵[2]。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精髓,也高度概括了华夏子孙生生不息的历史。中国蓝以青花瓷中的蓝色为代表,结合青花瓷的形状,被认为是家居装饰中中国风的典型代表。在中国传统的家居点缀中,明黄色出现的频率居多,在现代家居色彩应用中土黄、琉璃黄的使用比较广泛。中国传统意义上的黑色不是绝对的纯黑色,而是在装饰中体现稳定性的深色或者重色,其代表是水墨黑。“羊脂玉”是玉中的极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吉祥如意,其色泽白而不寡,是中国白的典型代表。中国红、青花蓝、琉璃黄、水墨黑与玉脂白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色彩的典范。
家具主要有三种色彩:
1)材料自身的色彩,如木材、石材、金属等材料都有其本身的色彩;
2)附加材料的色彩,如作为镶嵌材料的贝壳、金银、象牙等被运用于家具基材上使家具呈现出不同的色彩;
3)人为加工所上的色彩,如家具经过工艺之后的油漆色。材料自身的色彩体现了家具的“质”,附加材料的色彩和人为加工的色彩体现了家具的“文”。
中国传统家具在色彩的使用上较为纯净,形式十分清晰,有主有次,这种置色方法使传统家具的色彩之美能够充分的体现出来。在附加色彩的运用中也要考虑它在社会秩序中的作用以及它的象征意义。
夏商周时期的家具色彩呈现青色,多为青铜家具。根据一些漆器残片的考证,当时的漆器色彩绚丽鲜明,多为红底黑花,漆面乌黑发亮[3]。春秋战国时期的家具是漆木家具,以红色和黑色为主色调,采用彩绘装饰,庄子崇尚自然的思想和屈原的浪漫主义情怀对这个时期的家具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秦汉时期,是中国漆器家具的黄金时代,特别是汉代的漆木家具,其数量之大、品种之多、分布地域之广泛,繁荣之景令人惊叹。随着装饰工艺的较快发展,其家具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色彩,如出现了红、黑、金和灰绿色。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长期混战的时期,各处分裂割据现象严重。同时也是民族大融合的时期,各民族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促进了家具的发展。由于受到佛教文化的影响,家具装饰上打破了红、黑两种色调,出现了以绿沉色等多种色调为主的格局[4]。五代时期家具的色彩以绘画形式出现,很多画家在屏风上作画。宋代中国雅文化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士大夫阶层十分注重心性品操的培养,所以纷繁的色彩不被欣赏和青睐。家具置色比较单一、多采用沉静的颜色[5]。元代的家具基本是对宋制的沿袭。明代家具在用材上摒弃了传统的白木和软木,改用深色的硬木[6],如黄花梨木、铁力木、乌木、紫檀木、鸡翅木等。其中黄花梨木的色泽橙黄明亮,带有闪点和美丽的棕眼, 赋予了家具流畅的线条和纯正质朴的艺术美感。而紫檀木的色调沉着,色性偏冷,采用棕红或者紫黑色[7],经过精雕细刻之后,家具显得精妙绝伦,受到那些讲富丽、好豪华的人们的追捧和喜爱,特别是迎合了清朝宫廷贵人的心态和需要。总体来说,明清家具中多用黄色和紫色,它们象征了富贵,有时也辅以金色、银色等中性色。
装饰色彩艺术的呈现,与政治、经济、宗教、地域文化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它是一个民族和一个时代在审美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精神意志的体现,不同时期的社会形态、政治形态、经济状况,以及学术思潮都会在装饰色彩艺术中得到直接或者间接的反映。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我们在重视前人艺术创造和人文积淀的同时,更加彰显出中国传统装饰艺术特殊而珍贵的意义。本文希望能为设计者提供一些可参考和借鉴的因素,让更多的艺术家们来关心这个话题,并深入下去,为中国传统装饰色彩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1]曾晓云,梁 一.中国传统色彩观的传承与发展[J].包装工程,2005(1):31-33.
[2]杨英丽,李 黎,杨英杰.中国传统元素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J].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16-17.
[3]胡文彦.中国家具鉴定与欣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3-194.
[4]刘森林.中国家具经典艺术长廊(二)[J].家具与室内装饰,1998(5):38-41.
[5]李敏秀.古代家具置色特点探析[J].家具与室内装饰,2003(12):62-63.
[6]徐永吉.家具与木材[J].中国木材,2000,4(4):31-33.
[7]濮安国.中国红木家具[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1998: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