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洁玉
(上海 201201)
绿化景观效果的好坏,除了设计及施工外,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苗木的选择。一个普通的3万m2以上的住宅项目,植物品种都在100种左右,而植物因其生长特性、地域性等等,很难做到绝对标准化。
不同项目、不同场地,要求也不尽相同,因此选苗对施工质量及景观效果尤为重要。以下是作者从事景观设计、施工数年里,对苗木选择方面的一些体会与心得。
选苗一般安排在施工合同订立到进场之间,最好是施工前的1个~2个月。不宜过早,因为苗木市场行业的特殊性,价格随行就市,且姿态好的还会一树一价,看到好的就要定下购买。所以选苗时间过早将不利于成本控制,要么看好的苗价格发生了变化,要么看好的苗已卖掉,造成无用功;也不能在施工前几天,匆匆看苗。没有货比三家,且受到工期限制,容易买到价格高且质量不佳的苗木。
如果项目进度允许,最佳选苗时间应当在秋后落叶期,此时落叶树的枝条没有叶片遮挡,姿态最清晰。无论是枝条走向还是枝条的饱满程度都很明显,观察到的树型也最完整。例如,榉树,同样蓬形的榉树外冠是一样的,但是有些苗,大枝多小枝少;有些苗,小枝多大枝少,甚至全部都是小枝。运输到现场修剪后,小枝不易保留,如果选择小枝多的榉树就会造成修剪后只剩下个别主枝,蓬形损失极大,相反如果选择大枝多的榉树能最大限度地保留蓬形。
各个地区都有特色树种,或者说是苗木的主产地,到产地看苗一方面能集中、大量的选苗,节约选苗时间;另一方面便于价格对比。常见的看苗产地:看桂花、茶花到金华,嵊州产木兰科植物,安吉竹子品种齐全,萧山一带产小灌木。除此之外,合欢、银杏这些品种产地在苏北、山东一带等等。
尽量选择苗圃中的移栽苗或者小规格的实生苗,也就是“熟苗”,少选择房前屋后甚至山里面的原生苗,俗称“生苗”。虽然生苗的蓬形、高度、姿态造型非常优美,但在运输过程中会大量截枝,由于原来的蓬形大,截枝前后的效果相差甚远。最为重要的是生苗没有经过移栽,蓬形又大,植株根系分布广而深,常规的土球带不了太多的须根,只能是粗壮的直根,直根的生根性差,容易造成地上与地下部分水分蒸发和吸收的不平衡,最终造成植株死亡。同时生苗的总体成活率差,并受移植季节的影响大,不适宜反季节移栽;而且还会对原生地生态造成破坏,移植后树型破坏较多,对移栽地也没有太多的效果,得不偿失。
除了施工单位外,整个项目的相关配合人员都需要参与:建设单位即甲方,绿化施工图设计方,施工监理方。甲方确定投资金额,设计方确定设计标准,施工方根据设计方的标准及甲方的造价需要确定报价,监理方监督施工全过程。
根据设计图纸的品种、规格,选择合作良好的苗商。同一种苗选择2个~3个,一方面作形态对比,另一方面作价格对比。一个普通项目,大乔木、小乔木及大灌木近百种,制定好看苗进程,在同一区域安排若干家集中考察,随后去下一区域。如果对选苗要求把握不大,在前期可以先将照片及规格尺寸发给甲方及设计方,确定大致方向及要求后,提前做好看苗计划,有针对性的选择合适的苗圃,减少现场考察的反复,提高看苗效率。
确定好时间、地点、人员后到达苗圃。对于苗圃中孤植的植株,树形一般都较好,但苗圃中普遍存在的现状是:一块地集中种植规格差不多的一个品种的苗,且种植密度偏大,靠外侧的苗木,阳光、雨水充沛,生长势也最好,优先选择这些苗。内部的苗木或多或少受周边苗木的影响,有偏冠、枯枝、歪斜等现象产生,这时就需要考虑组合效果。
在选苗的过程中还需注意观察苗木的四周场地,注意观察其比例关系,现场与苗圃空间尺度不同,视觉上树木的大小会有偏差,需核实设计规格,不要凭在苗圃的视觉感受,随意拍板确认。
选苗时注意乔木的胸径、灌木的地径,分枝点高度,高度与蓬形的规格是否符合苗木表上的要求;除了数字指标外,还要注意整体是否偏冠、蓬形是否饱满、枝叶是否茂盛、枝干是否歪斜(特殊种植除外)、是否有病虫害、长势是否良好。再细致些还可根据现场位置要求进行选苗。好坏并非绝对,这时图纸设计方的意见就很关键。
针对江浙地区常用植物,例举部分苗木的选苗标准。
香樟:如果是做行道树,分枝点控制在2.5 m左右,树干通直,如果是做背景林,分枝点控制相对随意些,所以分枝点的位置直接影响种植效果。比较理想的是分枝点占整体树高的1/3。当大于1/3时,分枝点过高,蓬形小,分枝角度小,通常是大密度种植乔木而造成的,只有高度没有蓬形这种情况,在种植中不容易与中层组成良好的层次关系;当小于1/3时,分枝点过低,这类苗适宜孤植,不适宜与中层组合种植。
香樟容易有主干歪斜的苗,如果是列植的话就不适宜选用。另外香樟常见的黄化病在苗圃中反而不常见,主要是因为苗圃集中优质的水肥管理和良好的土壤条件。樟巢螟也是多发的病虫害,在选苗中需特别注意。
榉树:除了注意分枝点的高度以外,常见问题是有些苗只有几个主枝,小枝非常的少,如果在运输过程中不注意,非常容易造成断枝,影响蓬形饱满。即使能完全保留全部枝条,但是也由于小枝较少,生长若干年后叶片也不多,因此应选择至少三级分枝的株形。
银杏:最常见的直生银杏,主干要选笔直、小枝茂盛的。由于银杏的小枝短截后不会再生长,因此小枝数量直接影响到种植后的效果,挑选小枝向外生长、蓬形对称饱满、粗壮的。小枝粗壮也代表了苗木健康、生长势良好。另外银杏是雌雄异株植物,雄株主枝与主干间夹角小,树冠消瘦;雌株主枝与主干的夹角较大,树冠宽大,因此雌株的株形更易于形成景观效果。
除了直生银杏,还有嫁接品种,这类银杏蓬形比较饱满。分枝点较为统一,适合用于列植产生统一整体效果。一般选择分枝点在1.8 m~2.5 m,既不影响行人通行,又能控制整体植株树干高度。
无患子及黄山栾树:苗圃里的规格在φ8 cm~φ15 cm,而且植株之间差异很大。多见高度8 m以上,分枝点3 m以上,蓬形2 m~3 m的只有一级分枝的苗。主要是在培养苗时种植间距过密,造成植株向上生长争夺阳光,蓬形就瘦小,这样的苗适宜作背景林,如果是靠近行人的小径旁孤植,选择有三级以上分枝的、树干笔直、分枝点占整体株高的1/3、蓬形饱满的苗。同时无患子和黄山栾树是速生苗,一个生长期就能枝繁叶茂,达到种植效果,因此可以提前种植或者优先种植。
各类玉兰:自然生长的白玉兰、黄玉兰等都是高大的山苗,苗圃中多为以紫玉兰为贴木矮化的品种,最常见φ8 cm~φ15 cm,高度5 m~6 m。选苗时尽量选择主干笔直、枝叶茂盛的植株。在浙江嵊泗,藤头一带有大量规模化生产木兰科植物的苗圃,长势良好,对于选苗可以节约大量时间。
合欢:通常苗圃中的合欢φ8 cm~φ12 cm,而且合欢的造型多,主干易歪斜,分枝点低,一般在2 m,一级分枝之间与主干的角度决定了整株苗的蓬形。尽量选择主干直、分枝与主干角度大的、保留二级分枝的植株。
杂交马褂木:自然树形的马褂木是瘦高苗型,主干粗壮,但小枝嬴弱,因此要选到分枝点占总高度1/3的苗很有难度。类似的枫香、香椿、乌桕、元宝枫等在苗圃中的种植规模偏少,即使有也是零星点缀,管理也粗放,本身自然树形之间差异大,若要选孤植苗就需要走更多的苗圃来挑选。
桂花:按照品种分有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按照生长形态分为丛生、独本,也因此造成桂花价格差异较大,丹桂、金桂高于银桂、四季桂,独本的高于丛生的。选苗时除了根据设计要求选择相应的品种、类型,还要选择株形饱满、枝叶茂盛、叶色深绿、叶尖无褐色病变的苗。株形可根据设计需要选择球形或伞形的。顶上、侧边的徒长枝不能计入高度、蓬形。当然景观效果也不是绝对和价格成正比的,这还需要根据场地以及设计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品种。
红叶李:比较好的景观苗是低分枝(分枝点30 cm~60 cm),分枝3个以上,蓬形饱满、圆整,但许多苗圃的苗都是高分枝(分枝点大于80 cm),在离地高1.5 m左右强修剪,在修剪主枝上再生长若干小枝,这样的苗形不自然,强修剪的刀口过于整齐、统一,使得整体造型打折扣。红叶李还容易徒长,也就是因为苗圃中大量密集种植,高度能达到4 m~5 m,但蓬形只有1 m~2 m,这样的苗不适合用在小区内,不容易与乔木拉开高度层次。由于红叶李是速生苗,枝叶多,在苗圃中种植面积大,属于常规苗,不可能每一株都修剪到位,这就要求运到施工现场后通过修剪等手段来调整苗形,或都用于靠墙处做背景色。
球类:各种球类要求选择球形饱满、不脱脚、不偏冠、不缺棵。在常用球类中,小叶片的容易呈球形,如瓜子黄杨球、龟甲冬青球、无刺构骨球;大叶片的不易呈球形,需进行修剪调整,如红叶石楠球、毛白鹃等;速生的容易找到大规格的(高度大于180 cm),如海桐球、小叶女贞球;像金叶女贞、金丝桃、毛鹃、茶梅不易有球形,基本是毛球。球类的高度:蓬形至少是1∶1,最好小于1∶1,即高度小于蓬形,俗称矮胖型。球类容易有偏冠、缺棵,如果其他条件都可以,需要通过球类之间的组合来弥补不足,或将不完整的球形结合建筑、小品来处理。
灌木:各种地被灌木要求选择株形饱满、不脱脚的健康苗。常见的小灌木有细弱的直生灌木,只有高度没有蓬型;有健康的毛球状灌木,两种生长形态,配植密度相差很多,例如,春鹃直生的40株/m2以上,都不能确保不露土,毛球状只需10株/m2左右看起来就很饱满。选择时灌木种植密度最终需要结合苗的形态与质量来确定。
由于时间有限,不可能对苗木表中每种规格都选。对于有特殊要求且数量不多的可以一一挑选。大量的品种,可以选择各方都能接受的标准,然后由施工单位再按此标准备苗。最后在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等等各方人员现场确定的情况下,对符合设计要求的植株喷漆作记号或者挂标签牌,并拍照、登记,出具选苗报告各方确认。待到施工时,根据报告及记号、标签来验收苗木。
通过选苗能控制苗木造型,减少争议,提高施工进程,同时又能较好的体现设计意图,控制现场效果,因此要认真对待选苗过程,为优良项目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