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传梅
(利津县水利局,山东 利津 257400)
利津县褚官河小流域风沙片综合治理项目位于褚官河下游明集乡境内,南起荆家村,北至西王参村。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全年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年均降水量538 mm,年平均气温13.3℃,年均日照时数2 828.5 h,无霜期210 d。
流域土壤表层为粉沙土,质地易蚀,在强风季节及夏季集中降雨期间易发生风蚀、水蚀。土壤有机质含量小,地下水矿化度高,导致植被稀疏,加剧了风沙灾害。遇大风天气,土壤中微粒,在风力作用下,易形成悬移质运动,产生扬尘现象,造成土壤流失,环境质量下降。夏季在降雨及径流的作用下,松散的土层被侵蚀、切割,径流携带泥沙蔓延冲击,淤积河道、水塘等。成为当地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本流域古为渤海海域,深层土多为重盐土,含盐量较高。浅层地下水矿化度达2~5 g/L以上,地下水不能引用和灌溉。褚官河小流域风沙片属于第四纪黄河三角洲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坡降约为1/5 000,原状土壤以盐化潮土为主,母质为近代黄河冲积物,土壤层次排列明显,多为夹黏层,缺乏有机质。土壤多为盐碱荒地,未开发利用。地表植被以滨海盐生植被为主,主要是芦苇、白茅、碱蓬等,散落分布。林草覆盖率约为2%。贯穿风沙片的褚官河经改造治理后,灌排体系良好,可为风沙片综合治理提供可靠的水源条件。
项目区总面积200h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120hm2,占总面积的60%,河道占地64 hm2,占总面积的32%,沿河道路占地16 hm2,占总面积的8%。共涉及10个行政村,总人口4 851人,其中农业劳动力2 520余人。周围地区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农业生产占95%。主要种植棉花,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农民人均收入低,生活困难。
通过综合治理,尤其是褚官河疏浚开挖,灌排体系的完善,为项目区周围提供了可靠水源和排涝条件。农业生产达到了旱能浇、涝能排,生产条件大大改善。项目区营造水土保持林,改善了周边地区生态环境,增加了农民收入,也带动了林带中的绿色生态养殖业的发展,加快了农民奔小康的步伐。
据调查资料,褚官河风沙片年均土壤侵蚀模数为2 650 t/(km2·a),土壤侵蚀类型以风力侵蚀为主,兼有水蚀。
流域内通过褚官河的疏浚治理,形成水域面积64 hm2,沿河两岸建成7 m宽的生产道路,并且对两岸土地进行了整平。在满足当地群众生活需求的前提下,通过治理大力发展了水保林。宜林宜草面积达到98%以上,林草覆盖率由原来的2%提高到60%,每年新增蓄水量4.2万m3,保土5 940 t。水土保持林的建成,改善了生态环境,遏制了风沙,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控制。
项目以营造水土保持林,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周围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为指导思想,结合当地实际,兼顾农民经济利益,达到调整、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按照因地制宜、因害预防、科学管理,保护、开发和利用水土资源的综合治理原则,生态与经济兼顾,坚持可持续发展,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以获得最大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项目治理结合本地实际,综合利用水土资源,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建设绿色、生态、环保、经济的水土保持体系。
土地整治采取了围堑打畦法。两岸顺河方向项目区界处各设一道堑,堑顶宽0.5 m,高0.5 m,边坡1∶1;垂直河向每50 m设一道小畦,畦高0.3 m、顶宽0.3 m,边坡1∶1,并人工夯实,畦内平整度最大高差控制在3 cm以内。各单元之间除跨河建筑物、支排沟等外,做到无缝衔接、不留空档。根据地形地址条件,在每一单元内采用块状整地,规格0.5 m×0.5 m×0.5 m。结合立地条件,选择了根系发达、固土作用强、枝叶茂盛、生长较快、抗逆性强等,在当地生长良好且营林价值较高的速生杨为造林树种。树苗采用了优质壮苗,胸径均在2.5 cm以上,且根系齐全,无病虫害。林苗栽植株行距为2 m×3 m,以纯林为主,植苗造林。幼林建成后实行了承包制,按单元落实到村、到户。承包人定期对其进行浇水、松土、修枝、抚育更新等,并及时进行病虫害防治、防止人为和牲畜损坏。项目治理动用土方38 980 m3,种植速生杨20万株,投资70.38万元。项目治理后人均纯收入达到4 234元,比治理前增加134元。
褚官河风沙片综合治理项目采取了承包、股份、合作等形式。实行了“谁投入,谁受益”的优惠政策,打破了单纯依靠国家投资的治理模式,采取了地方政府投入为主,国家投资为辅,引导农民投入的思路,建立了多元化投资机制,逐步形成了国家、地方、个体多方筹资治理水土保持的局面,极大地调动了周边农民的积极性。
褚官河风沙片治理项目,工程总投资70.38万元,其中国家投资21.11万元,占总投资的30%,地方政府投资45万元,占总投资的63.9%,农民投资、投劳4.27万元,占总投资的6.1%,项目验收中得到了专家的一致好评。
褚官河风沙片根据自然条件、水土流失、土地利用现状及国家经济发展要求,对风沙片进行了营造水土保持林规划治理,确定了褚官河小流域风沙区下一步治理的模式。
水土保持林以种植速生杨为主,水保林达到郁闭度后可进行间伐。按5年一个轮伐期分析计算,2013年每公顷地可产木材约55 m3,以300元/m3计算,每公顷地平均年产效益约9 900元,水保林年产效益约为120万元;扣除苗木购买、种植、管护费用,年均投资55万元,该项目年增效益约65万元。
水保林的建成还带动人民群众利用水保林进行了绿色、生态、特色养殖,建设了生态观光园,调整了产业结构,间接经济效益也十分可观。
水土保持林的建成,使项目区森林覆盖率由0提高到98%,起到了防风固沙、涵养水源、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等作用。每年可蓄水4.2万m3,保土5 940 t,生态效益显著。
风沙片综合治理使褚官河小流域水土保持防护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土地利用趋于合理,水土流失控制能力增强,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农民收入有了大幅提高,加快了群众奔小康步伐,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和社会稳定。治理项目的辐射和带动,促进了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全面开展,调整了土地利用结构和农业产业结构,社会效益显著。
受资金制约,本治理项目规模较小,褚官河还缺乏必要的拦蓄水源的措施,灌溉模式相对落后。建议今后改进政府投资模式,逐步走向群众投资、政府扶持模式。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引导、鼓励群众按规划因地制宜,营造果树等经济林,大力推进绿色、生态、观光园建设。积极争取资金,在褚官河上建设拦河闸,增加拦蓄能力。逐步推进并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提高用水效率,缓解水资源紧缺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