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向帅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江苏常州213001)
(1)投入自主创业的大学生队伍不断壮大。
(2)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非常低。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在全世界为20%;在中国成功率不足10%。
(3)根据调查,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形式主要有四大类:1)个人独资、个体经营或是合伙制开个小店面或代理加盟;2)依托一些公司凭借庞大的公司客户关系网进行创业;3)通过公司媒介建立协作关系,拓展自身市场;4)以技术创业,高新技术服务或者创业计划进驻创业园。
(4)大学生创业具有自身优势。1)年轻气盛、朝气蓬勃、对未来充满希望;2)有着知识、智力、科技等学习和积累的大环境,“用智力换资本”是大学生创业的特色和必然之路;3)现代大学生有科技创新精神和对传统观念挑战的信心和欲望,也是创业的动力源泉,是成功创业的精神基础。
(1)创业初期缺乏启动资金。据调查发现,大学生创业启动资金的主要来源包括:1)向父母借贷;2)向银行贷款;3)利用创业基金。再好的创意,没有启动资金也难以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和社会经济效应。因此,大学生创业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缺乏资金。
(2)专业领域与定位。当前大学生创业的领域主要集中在服务业、商贸、流通、物流等领域。创业领域与所学专业相关性较大。但是由于学生资历较低、技术含量相对不高、素质薄弱、盲目投机等原因,导致大学创业学生半途而废,一无所获。
(3)承担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差。由于资金不足、认识不足、准备不充分、创业基础差、规模较小、应变能力差等缘故,一旦遇到风险,很容易出现不堪一击的局面。
(4)优惠政策多,但是在享受和办理的过程非常繁琐,且实际意义不大,形式多于实际性的帮助。
大学生创业,不但可以自造饭碗,也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财富。同时,对繁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型,目前高校招生人数已达到了高峰期,趋于平稳增长,这也给毕业生就业与创业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与考验。因此,大学毕业就业成为一项艰巨的任务,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对于学校、社会、家庭乃至个人的成长都具有现实意义。
大学生的不断自主就业和择业是高校就业工作不断拓展,学生就业选择面不断拓宽的有效途径,也有利于缓解大学生就业的根本压力。通过自主创业,能够使学生在创业实践活动中锻炼和培养自我生存、自我发展的能力。
大学生自主创业,有利于大学生的自我成长,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和就业素质,促进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与提高。大学生在实践锻炼过程中增强了对所学专业知识和实际应用操作能力、组织沟通协调能力、心理承受与自我平衡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通过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充分调动和激发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改变大学生的就业择业创业心态、自主性学习、独立性思考、并学会自我调节与控制,使大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人脉关系、就业心理素质等。
大学毕业生经历过自主创业的教育与实践,有利于认清自身的兴趣、爱好、专业特性并能有效地与社会、职业紧密结合,走上工作岗位能够从事自己最感兴趣、最愿意做和自己认为最值得做的行业和领域。在充满竞争与机遇的社会舞台中大显身手,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并获得合理的报酬。大学生之所以热身于创业的主要原动力在于谋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只有不断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良好的创业服务平台,使整个社会形成创业的风气,才能建立“鼓励创业”的社会新秩序。
创新是一个民族智慧结晶,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的不竭动力,更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由质变到量变飞跃的必经之路。青年大学生作为中国最具活力的力量代表,是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和壮大的最可靠、最持久的动力源泉。大学生的创业活动,不仅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也有利于把就业压力转化为创业动力,培养出更多的推动社会进步的创业人才。一个国家最珍贵的精神遗产就是创新,是国家强大与繁荣的根源。
创业属于一种精神,激励人们奋发图强,创业是一种境界决定着人们的人生态度、就业态度,有了这种境界经济将更加发展社会将更加和谐。大学生创业首先需要具备:(1)创业精神与创业素质;(2)创业知识与专业技能;(3)创业心理素质与身体素质;(4)自信和自主;(5)性格刚强、坚持、果断和开朗;(6)创业的各项准备;(7)市场调查、理财、市场营销等理论知识与技术;(8)熟知并利用国家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的优惠政策。上述的各种素质因素,不是与生俱来的,都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与时间进行积累和实践,无形中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充实了大学生生活的空间和时间。
高校教育的重要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以提高学生自我生存能力为目的、蕴含创新教育思想且具有强烈实践性的创业教育,这与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途径与方向相一致。创业教育的目的是充分挖掘学生潜能,以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的理念和素质为目标,培养学生从事创业活动所需要具备的基础知识、能力和心理素质等能力,这也与素质教育所提倡的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与理念相统一。
大学生创业,一方面要以个体素质、自身能力、良好心理素质为基础;另一方面则需要社会建立有效的导向机制、激励机制和帮扶机制;再次要具有适应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创业能力既包括一般能力,又包括特殊能力,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操作能力和社会交住能力。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必要前提,而且直接影响着掌握知识的深度和技能的高低。创业知识是创业的理论性指导,创业能力是创业的行动性指导、创业心理素质是创业的思想保证。学生时代学习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但它们都是基础知识,只是为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打下基础,为促进能力的发展提供可能性。
高校全面开展的创业教育、指导和创业实践活动的重点是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和创业观念,使大学生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
良好的社会环境特别是政府的帮扶作用,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良好的创业环境与保障,但是帮扶不等于天然的保温箱,而是通过在社会创业环境下通过学习、锻炼、历练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为营造良好的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环境,国家在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方面,有很多可以采取的措施。例如:各项优惠支持政策、创业扶持、创业资金问题、免收行政事业性收费、税收优惠政策以及提供风险保障等。
资金是创业的前提和基础,客户、人脉关系网是创业的催化剂。社会各职能部门要协调好各方面关系,发挥政府对市场调节的媒介作用,搭建信息平台、合作平台、信用平台和融资平台,鼓励各类银行向学生创业提供信用贷款,积极提供融资支持,鼓励风险投资企业对学生创业的资金和技术扶持,开拓融资渠道,为学生创业提供服务。
大学生创业知识和技能的积累是大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找出规律,提高自己的悟性和能力,满足创业的需要。(1)了解社会;(2)了解市场;(3)了解创业方向;(4)了解自己;(5)了解职业目标。
(1)扎实入手做好各项前期准备;(2)制定商业计划书、规划书;(3)拓展创业的职业生活,充分利用和把握发展机会;(4)具备良好的创业心态,创业要有立足创业、勇于创业的思想准备,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创业能力;(5)准备创业资金。
不断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能,加强和完善大学生就业与创业帮扶制度建设,合理配置和优化社会资源,简化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服务的各种操作流程和手续;放宽大学生创业的市场准入,降低注册资金的底线等的限制。政府还需不断尝试提供更多的针对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方面的优惠与鼓励政策,并且能够在政策、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给予大学生创业提供实质性的支持,鼓励和帮助学生自主创业。加快创业服务平台体系化的建设,加强各类创业培训、创业指导、政策咨询、合作管理、项目论证和跟踪服务等“一条龙”服务,搭建毕业生自主创业“绿色通道”。为推进大学生创业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
(1)思想教育和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和创业道德教育,降低大学生创业风险;(2)加强创业意识培养,促进大学生树立创业品质、品牌、形象的观念,保持创业的可持续发展;(3)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4)发挥校园文化、创业实践教育基地与社团活动的优势,培养“高素质、准创业型”人才;(5)加强学生对教育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了解,把握好市场发展与竞争规律,降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