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言多
(广西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广西南宁530023)
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一般来说,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现代化。对于中国而言,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是一个人口多、底子薄、历史包袱沉重的超大规模社会,其现代化发展机理必须是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发挥优势,进行广泛的社会动员,施行跨越发展战略[1]。以下将结合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变迁及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研究。
广西壮族自治区,属省一级行政区,是全国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广西位于中国大陆沿海地区的西南端,面向东南亚,背靠大西南,处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和中国大西南地区的交汇地带,是中国西南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大西南的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重庆等省区市,面积264万多平方公里,人口2亿多,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物产资源,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我国经济发展潜力最大的地区之一。在广西少数民族地区,长期流传着许多具有浓郁民族风格或地方特色的、深为游人所喜爱的传统体育活动。在这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有表现生产生活的;有反映宗教、祭祀活动和军事武技的;有表现民族风情风俗的,也有满足民族群众文化娱乐的,内容十分丰富。根据广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内容及活动性质,可将这些民族传统体育划分为竞技类、游戏类、舞蹈类、表演类、节会类和养生类等六大类型。从已调查的资源分布来看,广西各民族传统体育,如壮、瑶、苗、侗、仫佬、毛南、水、彝、仡佬等民族的传统体育资源分布集中在广西的东北部和西部地区,占广西90%以上的资源位于从东北部的桂林、柳州到西北部的河池、百色、到西南部的南宁等地区的连线上。其中以柳州、河池两地区的资源数量较多,呈线形分布,较集中,且资源组合状况良好,特色鲜明,有利于综合开发,实施“以柳州或河池地区为突破口,采取重点开发,以点促线,以线带面”的战略思路[2]。
广西传统体育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围绕着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的文化建设展开的,这一文化建设过程对整个广西省的新传统体育文化建设,甚至新农村建设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为学习本民族文化搭建了一个平台;为不同民族的人民学习其他民族文化搭建了一个平台;为不同民族了解、研究各种民族文化搭建了一个平台。这三个平台创设了一个文化交融的环境,有利于培养多元文化意识,促进了民族平等和团结。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增强了对本民族文化的自尊和自信。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教育有利于培养年轻一代对家乡和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使命感,对本民族文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大大增强。现在民族地区不再因为自己的语言、服饰等和其他民族的语言、服饰不同而自卑,更多的孩子愿意穿本民族的服装上学,愿意用本民族语言和其他同学及老师交流。
二是培养了的文化尊重、文化欣赏意识。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教育不仅可以使更全面地了解本土文化,理性地认识本土文化,而且可以使学会尊重、欣赏其他民族的优秀体育文化,培养了文化尊重、文化欣赏的意识。很多学校,特别是一些城市学校,出现了一些可喜的现象:在各种有关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兴趣小组里,汉族的占了很大的一部分比例,这部分对其他民族的文化充满了好奇,愿意学,乐意学。南宁市沛鸿民族中学的每个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兴趣小组里都有各个民族的身影。
三是强化了的多元文化意识。不同民族的相互学习,向不同民族的学习,尊重多元文化的价值观逐步加强,对不同民族的教育方法日趋多样。广西省独特的民族分布具有自身特色,若传统体育文化建设可以考虑以民族文化的发展和保护为突破口,这一模式可为其他省份为借鉴;对广西本省来说,广西各地区应依据各自区域内民族聚居、历史传统以及民族文化特色的现实情况开展具有自身特色的传统体育文化建设,突出本地区的文化特色。例如,在各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民族旅游线路,并以此为契机深入挖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并将两者相互促进,并激励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旅游业相结合,这样既能推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又能传播本民族文化精髓和推广本民族的文化,使经济、文化与社会进步共同得到发展[3]。
资金问题一直是制约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问题,而长期以来广西省经济落后,注重经济发展,轻视文化建设的思想一直存在,致使广西省对传统体育文化建设的投入严重不足,文化建设经费占省内计划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偏低。在“十一五”期间,广西省财政支出对各方面建设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文体广播事业也同样做出了类似的调整,尽管文化建设投入的比例逐年增长,但中央和地方财政对文化事业的投入总量始终偏少,比例偏低,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仍然未得到大幅改善,并且从实际情况中看,文化建设投入主要偏重于发达地区,并未重视传统体育文化建设。
广西少数民族农村地区经济落后,交通、通讯、教育、文化、医疗、商贸等生产生活条件不完善,劳动者经济收入不高,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强,不光外地人才难以引进,就连本地人才也大多外出打工。传统体育文化政策难落实,工资待遇低,导致农村和传统体育文化工作者人心涣散,一些有能力的优秀农村和文化工作者大多都纷纷转入城市或外出打工。
制约广西民族地区传统体育文化建设还有其社会因素,主要表现在社会资源分配不合理,公共文化活动服务和产品供应无法满足农民文化需求,文化产业市场化程度不高。对于文化资源的分配存在“重城市、轻文化”的“二元结构”问题,使文化资源在城市与农村上的配置不均衡性,这种不平衡性使得农民在文化生活上的消费结构单一,消费内容单一,文化活动总量偏少,文化活动形式陈旧,无法吸引群众,如在偏远贫困地区的农村更是几乎没有什么文化活动,在一些广西民族地区,传统体育文化活动虽然有所开展,但是这些活动主要在县或乡、镇一级开展,而几乎很难进入山区的农村,可以说农民在自己的村庄中难以接受到公共的文化服务。一方面公共文化服务无法深入农村,而作为政府服务有益补充的民办文化等社会力量,也由于受投资政策、知识产权归属的限制,无法参与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建设[4]。
管理机制还不健全,需进一步明确市、县两级和学校发展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教育的责任,加强各部门之间沟通协调。完善经费投入机制,建立稳定的投入渠道等。
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教育师资严重不足,聘用的民间艺人缺乏稳定性,教育教学经验不足;学校自身的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知识技能不能适应教学需要等。下一步需要健全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教育专业支持与服务体系,以制度化的聘用、培训、教学交流、课题引领方式等提高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教育师资水平。
人文旅游资源的利用是当今旅游开发的一项重要内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旅游资源是人文旅游资源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它与传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开展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加强各民族人民的团结进步、增进民族交流、振奋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丰富民族生活、增强人民体质、促进民族经济发展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以上资料可看到,广西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旅游资源的具体形态表现为各民族传统节日、各民族传统体育集会、各民族地区具有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表演景点相结合的旅游胜地和场所等等。
目前存在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教育缺乏层次性、针对性,主要以兴趣小组或课外活动小组为主、技能训练为主开展活动,存在针对少数的倾向,成为一种“特长”而非普及的教育等问题。下一步应逐步做到课内与课外、氛围熏陶与正规教育、知识传承与技能训练、学校活动与社区活动相结合。改变以往体育活动仅以现代竞技体育为内容的形式,传统的民族民间体育,如抛绣球、舞狮子、打扁担、打谷榔、师公舞及抢花炮等等融入到体育活动中,贴近了生活,参与学校活动和地方传统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大大增加,繁荣了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学校积极整合民间艺人、研究人员、当地居民等力量,对少数民族体育文化进行再创作,提升了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生命力,发展了少数民族体育文化[5]。
从理论上来讲,新时期广西地区传统体育文化建设是广西省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具体实践。对制约广西民族地区传统体育文化建设的相关问题予以研究,可以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研究;并且弥补我国在民族地区新传统体育文化建设研究的不足;对于突破新传统体育文化传统理论和研究的局限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从文化建设实践应用上看,对搞好广西地区传统体育文化建设,发展新传统体育文化事业,丰富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于落实党的精神文明建设政策,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1]张国清,彭雨,王艳.湖南及周边省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比较研究[J].云梦学刊,2011,(9):127~128.
[2]杨尚春,吴雨浓.兴边富民行动中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以广西靖西县为例[J].搏击(武术科学),2010,(3):164 ~165.
[3]易建取.全球化视野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研究[J].宜春学院学报,2010,(8):109 ~110.
[4]夏琼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教育策略[J].体育与科学,2010,(1):125 ~127.
[5]朱性民.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民族健身操[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7):2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