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瑜,董钊杨,吴小婉,黄 红,吕文文
《广东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年—2011年)》[1]提出强化社区医疗,大力扩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而社区护理是社区医疗和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社区护理专业必将成为21世纪护理事业发展的方向,届时对社区护理专业人员的需求将大幅度增加。
目前我国社区护理教育的培养重点仍定位在在岗人员强化培训及医院临床护士转型培训上。专门的社区护理人才培养机构很少[2]。王爱珍等[3]调查近3年的55所高校护理专业,结果没有一所高校开设社区护理专业。79.0%的社区护士来源于临床护士,8.8%的社区护士来源于护理专业应届毕业生[4],缺乏社区护理专业素质。学校《社区护理学》教材课程定位欠合理;知识结构上与成人护理、儿童护理、妇婴护理、老人护理、健康促进和统计学等有较多的重复;理论的阐述较抽象,学生社区护理实践机会很少,社区护理技能不凸显[5]。
2.1 优化以社区为中心的课程结构 课程结构体系以社区为中心轴,将护理课程体系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技术课、专业人文课模块。专业基础课包括护理学基础、健康评估、社区护理学、内(外、妇、儿)科护理学。专业技术课是以护理学基础为基线,增加其他社区护理有关的技术内容,如社区慢性病病人、老年人和残疾人护理,社区儿童、妇女保健与护理,社区传染病管理,社区精神与心理卫生护理等。专业人文课包括与社区生活有关人文社科知识,如伦理学、人际沟通、礼仪学、应用心理学、美学等。
2.2 突出中医护理特色 中医护理体系中的中医基础理念、中医护理技术、饮食调护、养生保健、中医情志护理,与社区的健康需求相一致,在养生保健、疾病和康复护理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中医护理体系对于改善和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社区护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护理专业教育要体现中医护理特色,加强中医护理体系知识的教育和培训。
2.3 强化人文观念 现阶段,我国社区护理工作的认识仍停留在单纯的“以疾病为中心”的常规护理[6],而不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社区护理教育要以人文精神为导向,社区护理工作的特殊性需要护士能够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去评估、设计、执行为服务对象所提供的服务。因此,应强化人文观念:一方面,增加专业人文课,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丰富的人际沟通能力。另一方面,将人文观念贯穿在平时教学中,增加练习中对病人的评估、与病人沟通及爱伤观念的比重。
2.4 改革教学方法 社区护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传统单一的教学手段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社区护理教育的需求,这就要求教师多运用实践反思、情境教学、讨论、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等多种形式实施课堂教学,以拓展学生思路,培养创新思维,特别是要加强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开展多种形式的面向社区的实习、实训项目,为学生提供实践场所和实际训练的机会,重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5 建立社区护理实践基地 国外社区护理理论和实践的比例一般为1∶1,理论和实践学习交叉安排,而我国理论与实践比例为(4~5)∶(1~3)[7]。教育部提出,高等医学院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建设社区护士培训基地[8]。建立从区县医院到乡镇卫生院、社区医疗服务站、养老院、妇婴保健机构等的多层次、多元化实践场所,为社区护理教育构建搭建科学的广泛的实践平台。
2.6 构建评价体系 社区护理教学现今尚未有科学、规范、统一的评价体系。我国的护理教育目前尚与医学教育使用同一评价指标体系,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和尺度来衡量其教育水平是否满足培养高等护理人才的需要。拟将评价体系分为理论教学考核、实践教学考核、护生对教学模式的评价及实习基地对护生评价4部分。通过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全面客观地反映该社区护理教学模式的优点与不足,为教学改革提供科学有力的依据,促进教学发展。
社区护理专业是医疗卫生改革的需求,也是护理专业未来发展的趋势,而社区护理人员的教育还没有系统化、专业化的现状,阻碍了社区护理专业方向的发展及社区护理人才的培养。研究和探讨适合社会护理专业方向的教育模式即是社区护理教育研究的方向。
[1] 广东省人民政府.广东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年—2011年)[S].2009-11-20.
[2] 赵文婷,唐四元,张锋,等.从国内外社区护理现状谈我国社区护理教育的改革[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12,33(8):1056-1057.
[3] 王爱珍,张晶,姜峰,等.我国普通高等医学院校高职类专业设置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2):50-51.
[4] 赵狄利,杨丽,徐博汉,等.社区护士社区护理知识掌握情况及需求的调查[J].中国护理管理,2008,8(2):44-46.
[5] 泮昱钦.重构社区护理课程教学体系的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105.
[6] 周锋.社区护理现状分析及对社区护理教育的思考[J].中外医疗,2010(3):140-141.
[7] 闫红,刘书文,宋永慧.成都市社区护士专业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5):1402-1404.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高[2006]13号.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医学院校全科医学、社区护理学教育和学科建设的意见[S].2006-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