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洲,德国并不是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德国平均年日照时间为1528个小时,年平均有效利用小时数仅为800个小时左右,实在算不上光照条件好的国家。但是,德国却是全球推广分布式光伏发电最成功的国家之一。
2004年之前,光伏发电在德国电网中只占很小的比例。2004年,德国政府重新修订了《可再生能源法》,开始鼓励私人安装光伏发电装置。正是这项法律的修订,使德国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逐渐成长为成熟的商业模式。截至2011年年底,德国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为2 470万千瓦,分布式发电系统容量占比近80%。其中主要应用形式为屋顶光伏发电系统,单个发电系统平均容量仅为20千瓦。
一般来说,新能源的发电成本要高于煤炭等传统能源的发电成本。因此,没有政府补贴,新能源发电的商业模式难以维系。德国政府从1990年开始对屋顶光伏提供资金支持,对初始建设资金进行补贴。1990年12月,德国颁布了《上网电价法》,对光伏发电进行电价补贴。可以说,德国光伏发电市场的高速发展,与政府对于初始建设的补贴和之后过渡到直接电价补贴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
德国实施的光伏发电补贴政策十分有特点,采用的是差异性、逐年递减的固定上网电价。一方面,差异性上网电价可保证分布式光伏发电投资者合理的投资回报率。另一方面,逐年递减上网电价有利于降低发电成本,并激励新建项目尽快投产。
2009年以后,德国开始鼓励用户发电自用,对自用电量进行额外补贴,自用电量比例越大,补贴程度越高。也就是说,用户能够根据自己的用电量来自主合理确定自家光伏发电的装机容量,尽量减少余电上网,降低配电网改造费用的投入,体现全社会经济效率的原则。德国政府科学有效的补贴政策催生出良好的运作体系,让每个人都能成为光伏发电的投资者和使用者。
不过,德国光伏发电产业的持续过快增长导致了终端电价增长过快、电网升级改造压力不断增加等问题。中午高峰时段配电网阻塞现象十分严重,配电网接纳分布式光伏发电的能力不足,已成为德国光伏发电产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目前,德国又开始《可再生能源法》的新一轮修订,希冀法律的修订能够打开德国光伏发电的桎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