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梦林
(湖北工程学院城市建设学院,湖北孝感 432000)
建筑等级制度是指中国古代社会统治阶级制定出的一套建筑等级序列,通过对人们所使用建筑物的造型、规模、风格等方面的限定来决定其在社会上的身份地位,从而维护一个严格有序的社会制度。中国传统社会以“礼”治国,礼法要求人们在衣、食、住、行各个方面都要有严格的规范制度,体现在建筑中则表现为建筑等级制度。
早在周代建筑等级制度即已形成。如《周礼·考工记》记载:“王城方九里,公城方七里,侯伯城方五里,子男城方三里,不得僭越。”又如“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无庙,祭于寝。”说明周代在城市与建筑的规模上有严格的等级规定。古代建筑构造也有相应的等级制度。中国传统建筑在结构上大致可以分为三段式构图,由上向下分别是“上分”——屋顶,“中分”——屋身,“下分”——台基,不同规格的建筑,上、中、下三分在等级上都有明确的规定。古代建筑构造等级制度,历经封建社会中后期特别是唐、宋、明、清各代的修补,发展成为一套完整、连续、严格的等级制度,在屋顶的式样、屋身的间架、台基与栏杆的尺度、装饰与色彩等方面都有明确的等级规范与相应的做法。
中国古代木构建筑以“间”作为基本单元,通过间数的多少直接体现建筑的等级,间数越多建筑物级别就越高。最高级别为十一开间,宫殿、庙宇、官署根据级别可用五、七、九间,民间建筑常三、五开间。建筑的进深越大,建筑物的等级相应也就越高。
唐代官式建筑有殿堂、厅堂、亭榭三种构架形式,其中殿堂等级最高。佛光寺大殿是殿堂构架的典型实例,面阔七间,进深九架。宋代《营造法式》把梁架的形式分为殿堂造和厅堂造两种形式。殿堂用殿堂结构形式,厅堂以下用厅堂结构形式。清代《工程做法则例》则把殿堂造和厅堂造细化为大式和小式两种做法,两者在间架大小、屋顶样式、斗拱使用等结构上有明确规定。如清代故宫太和殿为十一开间,重檐庑殿顶,等级最高,保和殿为九开间,重檐歇山顶,等级稍次。唐代统治阶级对住宅的间架也有明确的等级规定。唐《营缮令》规定,三品以上官员房屋,最大规模为五间九架,五品以上官员房屋,不得超过五间七架,六、七品以下官员房屋,不得超过三间五架,而普通庶民所建房屋则不能超过三间四架。明代也有官方规定,一二品官员正房为五间九架,三至五品官员正房为五间七架,庶民房屋不能超过三间。清代也有相关规定,如王府正殿七间,后殿五间,一般百姓的正房不能超过三间。
中国古代,斗拱作为主要大木构件之一,除了有结构的作用外,同时也是建筑等级高低的说明。有斗拱的建筑等级高于无斗拱的建筑,斗拱层数多的建筑等级高于斗拱层数少的建筑。故宫太和殿重檐庑殿顶,下檐是七踩斗拱,上檐是九踩,等级最高。
中国古代屋顶造型丰富多彩,常用屋顶的等级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排列为:重檐庑殿﹥重檐歇山﹥单檐庑殿﹥单檐尖山式歇山﹥单檐卷棚式歇山﹥尖山式悬山﹥卷棚式悬山﹥尖山式硬山﹥卷棚式硬山。庑殿顶等级最高,重檐等级高于单檐等级,主要用于皇宫、庙宇中最重要的大殿。歇山屋顶等级次于庑殿顶,重檐级别同样高于单檐级别。明代以后规定,庑殿式、歇山式的屋顶形式,只能用于宫殿、帝王陵寝与寺庙殿宇之上,用以显示封建皇权的至尊地位。如故宫太和殿与午门为重檐庑殿顶,天安门、保和殿为重檐歇山顶。
悬山屋顶等级排在歇山之后,硬山屋顶等级又次于悬山,这两种屋顶形式民居应用最广。还有攒尖顶,其平面多为圆形、方形或其他正多边形的锥形屋顶,常用于如塔、亭、阁等面积不大的建筑上,通常不受等级的限定,如故宫中和殿为四角攒尖顶,等级低于歇山顶而高于硬山顶,而在园林建筑中,攒尖顶的形式更多样化,运用更灵活。
台基在古代也有等级规定。《礼记》曰:“天子之堂九尺,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堂,即建筑的台基。又如《大清会典》记载:公侯以下、三品以上的房屋,台基允许修建高度为三尺,四品以下至士民房屋台基高度为一尺。台基包括台明、台阶、栏杆和月台四个部分。台明有须弥座、满装石座、砖砌三种形式,分别为高、中、低三种级别。须弥座台基等级最高,须弥座台基源于佛座,用佛像的底座显示建筑的崇高级别。须弥座台基可采用汉白玉材质,使建筑显得更加宏伟高崇,如北京故宫太和殿和天坛祈年殿都设三层汉白玉台基,等级最高。台阶也有垂带踏跺、御路踏跺、非御路踏跺三种级别。有栏杆的台基等级高于无栏杆的台基等级。
建筑装饰也有明显的等级要求。建筑装饰的题材、屋脊瓦兽的数量、建筑的梁柱装修样式和彩画形制等,往往也有等级规定。如《唐六典》规定:“非常参官不得造轴心舍及施悬鱼、对凤、瓦兽、通栿、乳梁装饰”,同时规定“庶人所造房舍,仍不得辄施装饰。”宋代修改为“非品官毋得起门屋;非宫室、寺观毋得彩绘栋宇及间朱漆梁柱窗牖、雕镂柱础”。明代则规定:公侯正门用金漆及兽面,摆锡环;一品二品官员正门用绿油及兽面,摆锡环;三品~五品官员正门用黑油,摆锡环;六品~九品官员正门为黑门铁环。
建筑色彩等级序列,先秦时代,红色最尊贵,《礼记》中记载:“礼,楹,天子丹,诸侯黝,大夫苍,士黄。”意思是说帝王宫殿柱子的颜色是红色,诸侯的为黑色,大夫的为青色,士的为黄色,色彩等级排行由高到低依次为红色、黑色、青色、黄色。隋朝以后,金、朱、黄色才成为最尊贵的颜色,青、绿色等级稍次,黑色、灰色等级最低。
古代琉璃瓦是高级建筑材料,通常用于等级较高的建筑,琉璃瓦的色彩也有等级制。黄色琉璃瓦等级最高,明清时期规定黄色玻璃瓦只能用于宫殿、陵墓、皇家园林和奉旨兴建的坛庙,孔庙、关帝庙是奉旨兴建的坛庙,因为二者均受过帝王的敕封。排在黄色琉璃瓦之后的是蓝、绿琉璃瓦,用于亲王、贵族府第等。黑色琉璃瓦等级最次,常用于藏书楼,五行中黑色象征水,寓意“水压火”,故文渊阁及藏经楼顶都用黑色琉璃瓦。
彩画装饰中以清式彩画形制最成熟,有和玺、旋子、苏式三种。和玺彩画等级最高,用于皇帝听政、祈天、祭祀及住所等建筑;旋子彩画等级稍次,用于宫殿、坛庙的次要殿堂和官衙、庙宇的主殿;苏式彩画等级最次,多用于园林和住宅建筑。
综上所述可知,北京故宫太和殿是现存古建筑中建筑构造各方面形制最高者,大殿立于三层汉白玉须弥座台基之上,面阔十一间,进深五间,覆黄色琉璃瓦重檐庑殿顶,绘和玺彩画,着金漆红柱红墙,在各方面处处均显示其独一无二的地位。
[1] 李允鉌.华夏意匠[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
[2] 王春林.宫殿建筑中的等级制[J].旅游科学,1999(4):38-40.
[3] 居时阅.传统建筑中等级象征现象分析[J].华中建筑,2001,19(3):86-88.
[4] 孙 杰.礼文化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体现[J].南方建筑,2003(3):3-4.
[5] 秦红岭.儒家伦理与中国传统建筑[J].新建筑,2004(3):65-67.
[6] 赵 楷.论礼在中国传统建筑立面装饰装修中的体现[J].山西建筑,2008,34(20):32-33.
[7] 陈万求.人类栖居:传统建筑伦理[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9(3):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