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 陈志华
高职教育的使命,就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能否达到这一使命,师资素质提高和现行教学改革是关键。作为培养目标的实施者——教师,首先必须具备相应的技能,要求他们既是教学的行家能手,又是实际操作的能工巧匠。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缩短职业教育与企业人才需求之间的差距。本人以专业教师的身份到湖北中航精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实践锻炼。在实践锻炼期间,我严格遵守企业各项规章制度,深入到生产线上的每一个工作岗位,认真学习实践技能。通过这次企业实践,本人的感受很深,颇具心得。
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确定下企业实践锻炼的对象主要是承担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教师,并且有计划、有重点、分批分次地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专业教师。为了进一步拓宽专业教师多渠道、多元化的培养途径,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专业教师分别安排在十几个企业进行企业实践锻炼、企业调研。为了使专业教师实践锻炼取得良好的效果,学院积极为教师寻找合适的实践单位,与企业交流磋商,并拟定参加企业实践锻炼的教师50元/天的补助方案。在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下,专业教师们认真对待下企业实践锻炼,积极完成学院布置的任务,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高职院校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具有一定实际操作能力。作为一名专业课教师,首先自己必须具有过硬的实际操作技能才能教好学生,故这次我到中航精机进行实践锻炼时,踏踏实实从生产一线做起。直观地了解到当代机械工业的发展概况,生产程序及产品供求情况;进一步熟悉了机械产品生产方法和技术路线的选择,工艺条件的确定及流程的编制原则;对具体的生产一线设备有了较深入的学习,同时关注生产线上的一些小细节;了解到了该公司的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管理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目前,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引进绝大多数是采用“从校到校”的模式,这些引进的教师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实践经验匮乏,操作技能不足,在课堂讲授的过程中,难免会功底不足。对于另外一小部分引进来自企业的专业教师,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这些来自企业的教师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需要学习新技能与新工艺。于是下企业实践锻炼学习的教师都迫切希望在企业学到新技术、新工艺和掌握实际技能,但是企业是讲究效率、追求成本核算的,对于接受没有生产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企业就不得不考虑接受的同意与否问题。况且目前国家没有出台一个明确的制度来规范企业行为,企业可接收也可不接收,接收是“卖面子”,不接收也不算“违规”。对于接受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的企业,一方面公司人员认为专业教师是挂职锻炼,与公司个人没有利益牵连,只要时间到了专业教师就会离开;另一方面,公司从经济效益、技术人才外流、技术保密和承担实践教师人身安全等问题考虑,对于教师参加岗位的动手实践,企业还存在一些顾虑,并不希望专业教师过多地参与,以致于教师实践锻炼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完善学院的管理制度是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的有效保障,良好的质量监控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是教师到企业锻炼的有力支撑。对于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教师来说,师资比较缺乏,平时教学任务都比较繁重,只能利用寒暑假参加短期的企业实践锻炼。而在国家法定的寒暑假,教师们都希望可以好好休息,也可以为下学期备课、授课做好准备或兼做科研工作,所以教师真正俯下身来,深入企业实践锻炼存在重重困难。如何制定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质量监控机制、考核评价机制,如何保障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期间的科研、备课、工资待遇、补助等方面都需要学院出台相应的制度作保障,以提升教师企业实践的价值感,增强教师的自信心,提升教师锻炼的积极性及在企业中的地位。
要想让专业教师在企业里能够学到技术,必须让企业真正接受实践锻炼的专业教师,让企业认识到接收实践锻炼的专业教师能够为企业带来利益,满足企业赢利的目的。众所周知,企业大量的技能型人才都是由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技能型人才的基本素质是依靠系统的教育。因此,企业应认识到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后在成长性和后发方面的优势对企业有间接效应,实际上是对学生实践能力培育的一种保障。为企业输送合格的高技能型人才,这不仅是职业院校的内部事情,企业在追求高效益的同时,也应当担负起这个社会重任。
立足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的总方针以及教学实际,学院首先要了解参与企业实践的教师的教育教学及技能情况,听取教师的意见,结合教师本人及学院的需求拟定实践内容及所期望达到的实践效果,制定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的方案、实践计划,其内容可与企业、教师3方共同制定,要求教师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保密制度,不得将技术或商业情报泄露,维护实习单位利益。邀请企业与教师共同制定教师企业实践考核的内容和标准,综合考核教师在企业实践锻炼期间的工作作风、工作表现和工作业绩等,建立科学合理的奖惩激励机制。
[1]张淑新.“双师型”教师培养策略的分析研究[J].希望月报,2007(6):6.
[2]李素芳.现场教学模式的探讨[J].机械管理开发,2007(4):148-149.
[3]余云翼.依托行业企业共建实训基地的探索和实践[J].福建水产,2007(3):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