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陵巫傩告象简论*

2013-08-15 00:44
关键词:沅陵告子巫师

舒 达

(湖南工业大学音乐学院,湖南株洲412007)

巫傩文化是我国古老的文化系统,它影响辰州(今沅陵)万年历史,给沅陵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积淀了沅陵厚重的历史文化根基,筑就了沅陵巫傩文化博物馆。傩有跨越人类多种社会制度的漫长历史,有处于各种时间、空间的表现形式,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至今尚未破解的历史文化信息,今天民间也仍传承着若干神奇的傩技、傩戏和一些令人费解的特异功能。通过巫傩文化解读沅陵,则是一个最民间、最通俗并十分清晰的视角。笔者通过对巫傩告子起源、用途以及告象的简要解读,揭示其真实旨意和深层内涵,以便这门古老的宗教文化艺术能彰显其独特的魅力。

一 告子的起源

沅陵巫傩告子是巫傩法师进行傩艺表演或作法时卜问的一种法具。巫傩告子呈三角菱形,平面部分为剖开面,背面为弧形、拱形,酷似分开的蚌壳,形状相同的正反两片合成一副告子。告子大都用水牛角的尖端部分对剖而成,也有用竹蔸对剖制成的。

沅陵巫傩告子是在什么时代又是怎么产生的呢?据传,[1]在很久很久以前,沅陵县西南部山中住着一户人家,母亲带着一群儿女生活。每天母亲带着几个儿女种地锄草,男孩们带着一只狗上山打猎。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孩子们也一天天长大了。有一天,几个男孩问妈妈:“父亲干什么去了,为什么总不回家?”母亲没有吭声。男孩子们又去问屋外的桃树,桃树说不知道。他们又去问屋后的喜鹊,喜鹊也说不知道。后来他们家的水牛娘告诉他们:你们的父亲就是每天和你们上山打猎的那只狗。男孩子们感到受了极大的侮辱,觉得很没有面子,就偷偷地把狗打死,并抛入沅水河中。母亲知道后,悲痛万分,沿着沅水河岸往下追。在狗滩追到狗的尸体,就把它埋在沅水南岸,后来人们把埋狗的那座坟称为盘瓠墓。

母亲回来后,对孩子们说:“水牛娘的话是不全面的,你们的父亲白天是狗,到了夜晚就变成了一位美丽的男子,因为他杀敌有功,你们的外公,也就是当今的国王就把我嫁给了你们的父亲。我是国王的三公主。”

孩子们听到母亲的话后,悲愤到了极点。于是他们打死了那头水牛娘,并剥下了它的皮,敲下了它的角,割下了它的尾巴。孩子们轮流反穿着剥下的牛皮,两手分别拿着敲下的牛角和割下的牛尾,祭祀因那头水牛娘不全面的话而被他们打死了的父亲。据说,沅陵巫师做法事时穿的天师袍、吹的水牛角、卜问的告子、威力极大的牌经等法服和法器都是由那头水牛娘的皮、角、尾演化而来的。[1]

上述传说的内容,《后汉书·南蛮传》也有相似的记载。该书说,盘瓠是高辛氏宫中的“畜犬,其毛五彩”,因杀敌有功,高辛氏许妻以少女。“盘瓠得女,负而走入南山……经三年,生子一十二人,六男六女。盘瓠死后,因自相夫妻……其后滋蔓,号曰蛮夷”。[2]

近人闻一多研究认为盘瓠、辛女就是伏羲、女娲,旧湘西(包括今天的湘西自治州和怀化市)苗族称之为傩公、傩娘。沅陵巫傩经书中也说傩公、傩娘是伏羲、女娲。“婆婆管事,公公不管事。巽官请傩娘,震官请傩公”。他们姓胡。[3]

这段话说明了如下几个问题:(1)“婆婆管事,公公不管事”的说法是对犬图腾的讳饰。(2)“巽官请傩娘,震官请傩公”的话是说他二人是姐弟而夫妻,巽官是长女,震官是长男。据说伏羲、女娲也是兄妹而夫妻。(3)傩公、傩娘姓胡,亦说明他们是姐弟或兄妹。胡姓的胡应当是伏羲的“伏”变读。

蒋伯潜先生认为告子是最早的卜具。他在《十三经概论》中说:“不观夫乡间之土地庙,神前尚有二块以竹根制成之告牌,掷地以卜休咎者乎?此殆上古最早之卜具,遗留至今而犹保存于民间者也。”[4]

告子,《辞源》(修订本)称之为朴告,注释说:“朴告,占卜吉凶的用具。用两片蚌壳(或以竹木制成其形),投空掷于地,视其俯仰,以定吉凶,称为卜筊或掷筊”。[5]

蒋先生对告牌形状及其作用的介绍和《辞源》对朴筊的注释,与沅陵巫傩告子实物的形状和卜问的情况是相同的。蒋先生把筊牌产生的时间定在上古,他说筊牌是“上古最早之卜具”。而根据前述沅陵哇乡人的传说和历史典籍记载,无论是傩公傩娘,还是伏羲女娲或盘瓠辛女,都是兄弟姐妹互为夫妻的。可见,告子产生于母系氏族时代是没有疑问的。

二 告象的解读

告子卜问的告象有三:阳告、阴告、圣告。卜问时,巫师把告子抛掷到地面,如果两片告子都翻着,即有纹路的那一面都朝天,就是阳告;如果两篇稿子都覆着,即有纹路的那一面都朝地,就是阴告;如果两片告子一翻一覆,就是圣告。做法事时,巫师把告子抛到地上这一动作称之为打告子。巫师打告子如果出现了他所需要的告象,那就表示鬼神同意了巫师代表主东提出的祈求,否则,巫师就要继续唱经做法,以求得鬼神同意。如果连续很多次打告得不到所需要的告象,那就是拗告,这表示有鬼恶作祟,或者是鬼神责怪主东家不诚心。对此,巫师要加大唱经作法的内容与延长时间,主东也要跪在神前忏悔。

那么,三种告象的旨意与内涵是什么呢?现将巫傩经书中有关经文抄在下面,以供研考。

《和标》有关经文:

东山老人先下高头马,赐阴告,天苍库内受红标,仙姐娘娘先下高头马,赐阳告,地苍库内受红标,左右神圣先下高头马,赐圣告……吩咐掌告童子来掌告,排告玉女上前行。掌主告头并告尾,决莫差错半毫分,此时告头差错了,洞口桃花也笑人。[6]

《下马科》有关经文:

娘娘放下阳州告,四面八方开财门。君王放下阴州告,打退邪魔魍魉神。[6]

《打洞告》经文摘抄:

说此竹,道此竹,生在荒木娘娘后园中。正月二月发笋子,三月四月长登林,一日一夜长七节,七日七夜长登林。高头分起桠和叶,地下分起玛瑙立枝根;高上乌鸦不敢过,地下蝻蛇不敢行。平鼎之日,户主腰间插把黄金斧,等到师郎来砍竹。一刀伐下此根竹,撩断两头取中央。不用人间巧锯子,一刀劈开两平分,一块称来有四两,两块称来共半斤。……头筒将来作告子,二筒将来作金身,此筒将来作洞告,打告场中说分明。神无大小灵者为尊,官无大小清者为尊,人无大小能者为尊,告无大小落地千斤。左阴右阳。洞告场中讲洞告,打告场中说分明,……君王朝王尚阴告,藏了官衙口舌人,一藏天殃并地火,二藏麻瘟共痘瘟,五虚六耗随风送,押赴车前马后行。仙姐娘娘尚阳告,拆开四面八方进财门,不去求财财到手,不去求喜喜临门,若是发下阳竹告,后园黄土变成金;何不种上一株圣竹告,阴也有,阳也有,如同发下聚宝盆。弟子手拿洞告不敢打,双方赐与主东君。起眼发动初头告,右发阳来左发阴,得了一手圣竹告,千年发达万年兴。[6]

《打洞告》经文中的洞告,是专为打洞告这场法事制作的,材料大都用桂竹的中段,长约1.5市尺,对剖开即成。打洞告的人是主东而不是巫师。打洞告的告象及各种告象的旨意涵义都与巫师的打告相同。

上述三段的经文中的君王朝王、东山老人、君王等名称都是傩公的别称,仙姐娘娘和娘娘都是傩娘。由此可知阳告是傩娘的告象,主招财进宝,阴告是傩公的告象,主镇鬼驱邪。圣告是左圣右贤的告象,左圣右贤就是指做法事时掌坛的历代祖师,故圣告又称祖师告。圣告之高和,即所谓“阴也有,阳也有”,故圣告又被称之为调和告。

阳告为傩娘的告象,阴告为傩公的告象,女主阳,男主阴,这与阳为天,为君,为男,为父,阴为地,为臣,为女,为母的观念是相悖的,但与沅陵哇乡人男左女右的观念是相同的。哇乡人山歌也说:“男儿无妻家无主”。如沅陵哇乡人聚居区内有的地方称辛女庙为老祖庙,庙内铸的钟上有“辛女大王”字样。中国古代也是以右为尊的,如左迁就是降职的讳饰,如右职就是重要的职位等等。由此可见女主阳、男主阴是很古老的观念。

傩娘的告象为阳,主招财进宝,其实就是管理生产。沅陵巫傩的教义是祈求五谷丰登、人丁兴旺、血财(指猪、牛等家禽)繁盛等项。故此,我们知道阳告主招财进宝,实即管理生产,管理财政。妇女管理生产与财政这是很古老的史实。在远古时代,男的打猎,女的采集,这两项是主要的生产内容。可是打猎的工具只是一些木棒的石块,故此收获不仅少,而且不能保证每天都有猎获物。故当时人类的生活来源大部分是依靠妇女的采集所得。后来,妇女在采集中发现有的植物人工可以栽培,于是产生了农业。而农作物的栽培、看管、收获,需要一定的周期,于是人类逐渐定居了,母系社会正式形成。在母系氏族社会里,食物与财产是由妇女统一分配的,小孩是母亲养育的,农作物是由妇女栽培、看管、收获的,这样,女为尊的观念就形成了。故傩娘的告象为阳告,主招财进宝,管理生产政务。

阴告是傩公的告象。主镇鬼驱邪。镇鬼驱邪是军事行动,可能是由打猎转化而来。在远古时代,由于工具的原始,男子打猎偶然性很大。后来虽然有了农业生产,但在开始一段时期内,农业生产规模必然是较小的,而且生产工具原始,妇女对农业生产完全可以胜任。故男子必须打猎,同时保护本氏族的农作物不受野兽的糟蹋,如有外氏族来侵犯,男子就是保护本氏族安全的战士。故傩公的告象为阴告,主镇鬼驱邪,保卫平安。

综上所述,沅陵巫傩告子始创于兄弟姐妹血缘婚的晚期,告象的旨意或涵义源于母系氏族社会的生产关系:妇女掌管采集草木之实、农业生产和食物的分配;男子打猎、保护农作物和抵御外敌侵犯。故阳告为傩娘的告象,主招财进宝;阴告为傩公的告象,主镇鬼驱邪。沅陵巫傩告象不仅是千百年来遗留下来的历史陈迹,更是一种颇具魅力的文化艺术。虽然现代人已不再相信鬼神的存在,但驱鬼逐疫、祈求神灵庇佑的愿望,仍然兴盛于沅陵的一些民俗中,而且在巫傩文化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它富有沅陵巫傩文化的特殊审美定势,即人在为难无望、急需解脱时借用这种能沟通人鬼神的工具,进行法术表演,具有巨大的抚慰人心灵的力量美。因此沅陵巫傩告象是沅陵人在人文精神追求上的一种至高无上的精神享受和情感寄托。

[1]瞿湘周.古老,神秘,豪放——沅陵巫教和傩文化调查纪实[M].沅陵:泸溪民族教育印刷厂(内部资料),1999.

[2]东人达.论《后汉书》盘瓠说之误及其误导[J].渝西学院学报,1999(4).

[3]闻一多全集:伏羲考[M].民国三十七版.上海:开明书店,1948.

[4]蒋伯潜.十三经概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52.

[5]辞源[M].修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1537.

[6]钟玉如.沅陵巫傩文化的美学内涵[J].怀化学院学报2005(2).

猜你喜欢
沅陵告子巫师
懒巫师的谢礼
神秘的北部巫师
带上巫师的魔法书,开启一场奇幻之旅
谁动了巫师的魔药?
告子眼里的人性
沅陵“学治”文化价值探析
沅陵传统龙舟竞渡的发展
湖南沅陵一中芸庐文学社作品展播
职场“性福”指数
弈秋诲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