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阳平,陈 杰
(安徽省黄山风景区管委会园林局,安徽 黄山 245000)
一是将森林防火范围覆盖到全山。将黄山风景区“四至”界线所有区域全部划定为森林防火区,做到防火力量全覆盖,不留防火盲区。二是将防火时间延长至全年。黄山风景区防火紧要期原为每年10月1日至次年5月31日。2009年,根据森林防火新形势、新情况,将防火期延长为全年,做到时刻绷紧防火这根弦。三是将防火责任落实到全员。每年年初与全山各单位签订《黄山风景区森林防火责任书》,明确各单位森林防火责任,将防火责任落实到景区内的每一位干部员工,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实行森林防火行政首长负责制,各部门、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森林防火工作负总责,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24小时值班应急管理,重点时段和高火险天气,由党委领导牵头、各部门分片包干,按划定的责任区巡查。把 森林防火纳入全山各单位目标管理综合考核,严格实行“一票否决”。“三全防火”之路,有力推进了黄山风景区森林防火管理的系统化、数字化、精细化和规范化建设。
为确保周边区域森林防火安全,黄山风景区不断加强与周边的合作,探索建立了联防、联控、联动的森林防火机制,会同黄山区、周边乡(镇)共同制定实施《毗邻地区森林防火工作联防考核办法》,将周边“五镇一场”、15个行政村、5个林业站、3个森林派出所和3个检疫检查站纳入联防考核范围,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对考核达标的单位予以奖励和经费补助。每年另外投入30万元专项资金补助周边镇村防火道路建设。2011-2012年投入60余万元,在黄山毗邻村建成了100hm2生物防火隔离带,有效阻隔林火蔓延,确保了景区森林资源安全。2010-2012年度会同毗邻地区联合组织开展了4次扑火实战、模拟演练活动,参练队伍人数3000余人次,对提升周边防灭火能力、增强干群工作积极性和维护黄山森林防火安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专业防火队伍是森林火灾预防和扑救的主体力量,是实现“打早、打小、打了”的根本保证。为切实加强防火组织队伍建设,全面提升防灭火综合能力,从1987年起,黄山风景区就在全国景区中率先组建了事业编制的护林防火专业大队,目前专业队员总数达180人,下设6个中队,18个小队,实行半军事化管理。长年驻扎、巡逻在景区各景点、路段。在国家林业局、省林业厅和武警森林部队的大力关心关怀下,武警森林指挥部机动支队于2009年向黄山派驻了一支200人的武警森林指挥部驻皖部队,签订了《军地共建联防合作协议书》,军地双拥共建,使景区扑大火、救大灾能力有了可靠保障。
黄山风景区投入1400万元,全面完成高山防火水网一期规划建设任务,使景区管网总长增加到14km,目前已在景点、游道两侧管网安装消火栓、洒水栓130余个,核心景区和游道基本实现了防火水网全覆盖,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名松古树也全部纳入防火水网保护范围,一旦发现火情,可以在最短时间内迅速引水扑救,把受灾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在干旱季节,还可以利用水网抗旱保绿、滋润植被,并降低森林火险等级。此工程开创了国内山岳景区高山防火工作之先河。同时,还大力引用新技术、新装备,提高森林防火科技含量。投入5000余万元,建成了集视频监控、GPS定位、GIS地理信息等多系统于一体的资源保护指挥管理调度中心,为扑火指挥决策和组织调度提供了保障。目前正在进行编制新一轮森林防火规划,实施林火自动监测报警系统建设。
为加强景区和周边防火联防建设,按照“管委会投资、景区与周边共用”的原则,在毗邻景区周边镇村新建了29座森林防火仓库,山上、山下防火器材库达64个,每个仓库配风力灭火机、油锯、背负式水枪等器材,可满足4000人使用。截止到2012年底,景区建成防火瞭望哨3座,各类防火蓄水池200个,总蓄水量达3500 m3(不含水库水源),配备了防火指挥车1台,消防洒水车、防火应急工具车各1台。新增补先进消防器材200多万元,并加强定期养护,保持性能良好,始终处于备战状态。2005年“五一”黄金周期间,为应对游客运输压力,从景区外调入的大客车由于线路短路导致起火,由于旅游专线旁水源充足的消防水池才及时将火势扑灭,森林资源未受任何损失,消防水池的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管委会每年在遗产地保护费预算中单列“森林防火专项经费”,实行专款专用。建立健全森林防火奖惩制度,对在森林防火工作中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并依法依纪追究违反森林防火规定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在预防和控制火灾综合能力上显著提高。
游客吸烟、工程用火是景区的重点火患。近三年来,“驴友”户外探险、违规摸山(进山采挖药材、玉石等)等新的防火安全隐患不断增多。黄山风景区严格执行“全山室外禁烟”管理制度,坚持“游道无烟蒂、游客无吸烟、野外无违章用火”的“三无”火源管理标准,专业防火队伍、治安稽查队伍、环卫队伍等多支队伍共同配合做好日常巡查管理。加强重点时段和重点区域的火源监管,无论是节假日,还是婚庆、丧事等活动,景区内一律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禁止上坟烧纸、烧香等行为,禁燃禁放已经成为景区全民的自觉行为,多年没有发生一起违章燃放行为。在施工管理上,严格执行野外用火审批和防火保证金制度,加强对项目工地隐患排查、检查和督查。森林防火高火险期内,加大对登山步道、冷点冷线的巡护频率,防火瞭望哨24小时不间断瞭望监测,四级火险以上时段,在进山门票口设置“火种寄存点”,严禁人员将打火机、火柴等火种携带入山,山上经营单位限售火种。
利用3处瞭望哨对景区及毗邻地区实行全天候防火瞭望监测并实时记录,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快速处理。景区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和防火零报告制度,实行双休日领导带班和值班责任制,确保1/3以上人员在岗待命。充分利用G P S定位系统对全山一线巡护人员进行不间断轨迹跟踪监测,确保巡护人员到岗到位。
进入森林防火紧要期,在连续干旱、森林火高火险天气,及时利用防火洒水车和防火水网对景区公路及游览步道两侧进行洒水作业,同时根据气象部门提供的气象资料,多次成功实施人工增雨作业,降低火险等级。对全山游览步道两侧可燃物,进行全面清理,最大限度消除游道两侧的火险隐患。加大一线巡护人员巡护频率,强化集散地、游览步道、冷点、冷线的室外禁烟管理力度,确保干旱天气的森林防火安全。
制定“六类”重点人群防火监管办法,细化管理职责,各进山大门植物检疫检查站、检票口加强了监管,一旦发现特殊人员,由森林防火主管部门会同发现地的公安、综治部门采取措施及时将其送离景区。消除由此带来的防火隐患。同时景区公路、游道两侧坞口、谷口,通过设置防护网、防护栏等设施,阻止智障人员进入林间,起到了很好的防护效果。外围护林员进一步加强了对驴友和地方向导的监管力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在严格遵行《森林法》、《森林防火条例》、《黄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基础上,相继修订、制定了景区《森林防火管理办法》、《分析森林火险趋势制度》、《森林防火基础设施设备使用与管理制度》、《森林防火巡护检查、督查管理制度》、《景区用火许可审批制度》、《领导带班值班制度》、《森林火灾报告制度》和《森林防火考核办法》。完善了《森林火灾扑救应急预案》,使森林防火管理全面制度化、规范化,依法治火格局全面形成。针对近3年来户外探险人员(驴友)日益增多、林间野炊用火带来大量火险隐患的实际,为保障资源安全和游客人身安全,黄山风景区通过市政府在全国景区率先发布了《关于禁止进入黄山风景区未开发区域开展游览活动的通告》,为有效规范户外探险游活动、减少火灾隐患起到了良好效果。
始终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森林防火工作方针,持之以恒、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教育工作,把增强全员防火安全意识和防火责任意识作为森林防火的首要环节来抓。为确保防火宣传横到边、纵到底,景区结合实际,不断创新宣传形式、丰富宣传内容,通过各种途径,多渠道、全方位开展宣传教育,具体包括:以举办培训班等方式对特定人群(经商、施工、运输等人员)开展宣传教育;通过签订责任书,明确景区各单位森林防火责任和全市导游对所带团队的宣传责任;在旅客集散点、主要交通路口等地,设置多语种禁烟标识;在进山大门向进山车辆和人员发放禁烟宣传卡;在宾馆客房内放置禁烟卡片和宣传册;全山运营车辆及索道车厢进行语音宣传等。高火险天气,运用景区有线电视台和各点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防火宣传警示内容,利用瞭望哨有声宣传站、防火宣传车、在景区内及周边开展防火宣传。在防火宣传上不断创新宣传方式,如:以手机短信形式向全山干部职工及导游队伍发送森林火险等级信息、向游人发送“风景区室外禁止吸烟”温馨提示宣传卡等,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在森林高火险期,黄山风景区联合外围黄山区森林防火部门、周边镇村分别组织全方位、多形式的大规模森林防火集中宣传教育活动,积极营造“全山防火、全年防火、全民防火”的浓厚氛围,切实维护了黄山遗产资源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