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洪娟 宋南昌
(1江西中医学院2010级研究生 南昌330004;2江西省南昌市第二医院 南昌330003)
肩周炎亦称“漏肩风、五十肩”,为中老年常见病。属中医学之“痹症”范畴,是以肩部长期疼痛、活动受限为主症的疾病。肩周炎后期,肩关节功能活动明显受限,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我科采用针灸配合耳穴治疗肩周炎患者40例,疗效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40例均为南昌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软伤(康复)科门诊病例,均为符合肩周炎诊断标准的患者。其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最大70岁,最小29岁;病程最长2年,最短3d;右肩23例,左肩16例,双肩1例;活动明显受限27例,无明显受限13例;夜间痛甚29例;肩关节X线均未见明显异常。
1.2 纳入标准 依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所拟定的肩周炎诊断标准。(1)50岁左右发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右肩多于左肩,多见于体力劳动者,多为慢性发病。(2)肩周疼痛,以夜间为甚,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后诱发,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3)肩部肌肉萎缩,肩前、肩后、外侧均可出现压痛,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4)X线检查多为阴性,病程久者可见骨质疏松。
1.3 治疗方法
1.3.1 针灸 取穴:肩痛穴、阿是穴。操作:肩痛穴采用巨刺法,即左侧患病取右侧穴位,右侧患病取左侧穴位。嘱患者坐姿膝直立,常规消毒后,选3寸毫针直刺1.5寸左右,提插强刺激,以有触电式针感向足背、足趾和踝关节传导并出现麻、胀感为宜。同时嘱患者由慢到快活动肩部,肩痛穴不留针。阿是穴采用温灸齐刺法,即进针得气后将一段2~3cm长度的艾条插入毫针针尾,并将艾条点燃。燃尽后可重置艾条,留针30~40min。每日1次,10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疗程之间可间歇2d。
1.3.2 耳穴 取穴:肩、锁骨、肝、脾、皮质下、交感、神门[2]。操作:先用耳穴探针探出相应部位的敏感点,用王不留行籽贴在约0.6cm×0.6cm的胶布上,用镊子夹持胶布一边,贴在所选穴位上,紧压数次,以局部有明显压痛感、耳廓有热感为宜,每日按压5~6次,每次5~10min,嘱患者每次按压耳穴时配合活动患肢。两耳交替使用,每5日交换次。
1.4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所拟定肩周炎的疗效标准进行评定。治愈:肩部疼痛完全消失,肩关节功能恢复至正常范围。显效:肩部疼痛明显减轻,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好转:自觉症状减轻,肩关节活动范围略改善。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
1.5 治疗结果 40例患者均于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其中痊愈12例,显效10例,好转1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
中医认为漏肩风的病因为体虚、劳损、风寒侵袭肩部,使经气不利所致,故治以通经活血、祛风止痛。运用阿是穴和肩痛穴,取穴少而精,配合艾灸和耳穴疗法,可共奏活血通经止痛之效。中平穴,又名肩痛穴[3],是由北京军区总医院王文远教授所创的奇穴,位于腓骨小头与外踝连线的上1/3处,即足三里穴下两寸,偏外一寸。根据《素问·缪刺论》,经络受邪后可“左注右,右注左,上下左右,与经相干,而布于四末”的理论,还可以上病取下,左病取右,把上下左右结合起来应用,故巨刺肩痛穴,对肩周炎的治疗能取得较好的效果。《黄帝内经·灵枢经》中有“以痛为腧”之说。阿是穴采用温灸齐刺法,针刺与艾灸并用,可疏通肩部经络气血。在针灸的基础上配合耳穴疗法,对肩周炎治疗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肩、锁骨二穴为病变部位取穴;肝主筋;脾主四肢统血脉;皮质下、交感可调节神经功能以止痛;神门为止痛要穴。诸穴同用,共奏通经止痛之效。耳穴操作简便,作用时间长,对患处有一个持续的刺激治疗作用,从而提高了疗效。但在临床上有部分患者病程长、身体素质较差、恢复较慢、治疗效果不明显,故需鼓励患者坚持治疗,并积极配合功能锻炼,方能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187
[2]张耕田.耳穴治急症经验辑要[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56-57
[3]王文远.针刺中平奇穴治疗肩周炎2099例[J].中华中医药杂志1989,4(6):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