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华胜,陈接华
(1.广州大学松田学院,广东 广州 511370;2.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广东 广州 510545)
大学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与身体活动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它是以走、跑、跳、滚翻、比赛对抗等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从而达到锻炼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目的。由于体育的性质决定了它具有伤害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风险性,并成为高校教育过程中的不安定因素。所以在学校体育实践中,体育活动的伤害事故时有发生,由此引发的纠纷与日俱增。伤害事故的发生,不仅给学生和家长带来不幸与痛苦,也给学校与教师带来了困惑与冲击,使学校体育的发展受到限制。因此,正确处理和防范这类事故,已经成为学校、家庭和社会都极为关注的重要问题。
大学体育课安全事故主要表现为以下四种类型:
1.1 在学校正常的体育教学活动中发生的伤害事故。
1.2 非授课时间(即课间休息或课外活动时)学生在校园内进行身体活动时受伤的事故。
1.3 由于学校管理不善造成的学生身体伤害事故。
1.4 由于教师的不当教育行为对学生身体造成的伤害事故。
在这几类事故中,责任追究处理引起争议较多的是第一类和第二类。
2.1 大学体育课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
大学体育课的确是事故多发“地带”。就学生的年龄特征而言,他们活泼好动、精力充沛,决定了这一群体易发生伤害事故。就体育活动的性质而言,体育课是以身体活动为主的,它本身就是一种激烈、对抗性强,极具竞争色彩的竞技活动,难免会出现种种意外,也注定体育课伤害事故远远高于其他学科,因此我们要正视校园体育伤害事故,寻找原因,尽力避免体育课中伤害事故的发生。
2.2 大学体育课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
2.2.1 从体育课程的组织、管理、参与者的角度分析
体育教学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于学校体育管理人员、有关的教学人员以及学生自身对这类问题的重视不够,从而出现思想上的麻痹和疏忽,造成对教学中的一些关键环节的忽视,从而导致事故发生。
2.2.2 从管理制度的角度分析
目前我国针对大学体育课伤害事故所制定的法律规范尚不够完善,现实的针对性还不够强。虽然《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处理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体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有部分条款与我们所关注的问题有关,但毕竟缺乏直接的现实针对性,一旦发生体育教学伤害事故,很难找到强有力的法律法规依据。这种状况不仅对学校体育教学不利,而且也对事故中受伤害者不利。此外,在大学体育课事故的管理体制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不完善之处,还跟不上时代的要求。这在客观上为防范和处理伤害事故造成了障碍。
2.2.3 从体育教学硬件的角度分析
我国经过了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得到了较大发展,国家对教育投入不断增加,教学的条件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随着各大专院校不断扩招,有关方面对学校体育教学方面的投入就显得相对滞后,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体育教学经费投入的不足,导致了学校体育场地、体育设施缺乏,器械陈旧,难以满足教学的需求,这在客观上亦成为诱发事故的潜在因素。
3.1 大学体育课程项目的设置有待改革
根据目前大学体育教育的课程理念,没有必要将标枪、铁饼、铅球项目列为体育教材内容。大部分高校在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中已摒弃“三铁”(即标枪、铁饼、铅球)项目作为体育课教材内容。户外运动、极限运动、定向越野等课程的开展要慎重,必须要有具体的安全与保障措施。在确保活动中无危险因素存在及无安全隐患的条件下方可以实施。游泳是广大大学生喜爱的一项运动项目,但又是一项安全隐患较大的运动项目。开展游泳教学和游泳活动要特别加强安全保障工作。
3.2 高度重视体育活动的自身特点及其相关因素
高校公共体育活动有其显著的特征:(1)体育意外伤害事故的潜伏性和隐蔽性。如学生在做某个体育运动的高难动作时,一旦动作完成不好,往往难以避免发生伤害事故。(2)体育意外伤害事故的突发性。如马拉松赛跑出现的运动员猝死现象,事件发生突然,损失重大。(3)体育意外伤害事故的公开性。当代高校体育运动的开展相当普及,体育比赛更为频繁,通过信息传播,比赛消息迅速传开。一旦发生体育意外事故,消息传播同样会迅速公开化,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3.3 加强体育活动中心的安全管理
要预防体育活动的伤害事故,还必须加强体育活动中心的安全管理,保证学生正常的体育活动,提高教学质量和普及群众体育活动,使教学和群众体育工作热烈、蓬勃地开展,又有条不紊、安全有序地运行。体育中心各场馆的管理人员必须加强责任心,严格管理,认真履行职责,定期检查维修体育设施 (如铁网围栏、篮球架、足球架、排球架、健身器材、单双杠、电器开关、吊顶天花板等),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消除隐患。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进入体育中心,及时清理易燃杂物,定期检修电器线路,杜绝火灾隐患,定期更换灭火器,检查消防栓等设施,保证防火通道的畅通。
3.4 加强事故预防心理教育
从事故预防心理学角度分析,事故预防是有规律可循的。孤立考察第一次事故发生,均有一定程度的偶然性。全面系统地分析众多事故后,就会发现偶然性背后存在着必然性,都是事出有因。这些“因”不是杂乱无章,而是有规律的。由于人的原因造成的责任事故占绝大多数,其中由于思想问题有意制造事故者极少,多数都是由心理素质和当时心理状态原因造成的事故,习惯上称之为“思想麻痹”。因此,加强事故预防的心理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3.5 建立和完善安全保障的有关规章制度
在现有的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制定出对学校和体育教师的权利及义务的范围,对大学体育课伤害事故的责任认定和责任追究、法律救济等做出明确的、具体的界定,确保大学体育课伤害事故能够得到有效的防范,以及在出现事故之后的处理程序有法规可以遵循。同时在大学体育课伤害事故的预防与管理的制度建设方面,应当着力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构建高效实用的管理运行机制。最后,还需要建立学生健康档案,掌握学生是否有某些不适宜剧烈运动的疾病,以便在安排有关活动时加以控制,并要求家长定期为学生做检查,以保证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
3.6 改善教学训练设施条件
要力争有关方面加大对学校体育教学的资金投入,不断完善学校体育教学的场馆,更新体育器材和设施,提高器材使用的安全系数,为体育教学和学生课余体育活动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预防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
综上所述,体育教学中的运动伤害事件是学校体育安全工作的薄弱环节,大学体育课程的教学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发生伤害事故是在所难免的,但是通过做好体育教学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安全工作,积极的地进行预防还是可以以减少或杜绝学生的伤害事故发生,从而保证教学安全顺利的进行。
[1]毛振明,于素梅. 体育教学安全防护技巧与案例[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杜占辉. 浅谈大学体育课中的安全防护[J]. 河南农业,2010,(6).
[3]李晓燕. 中小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预防与处理研究[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0,(11).
[4]方益权. 论学校事故及其处理和防范[J]. 中国政法人学学报,2002,(2).
[5]张晓波. 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防范与处理[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6.
[6]陈远清. 学生伤害事故防范与处理[M]. 长春:吉林摄影出版社,2002.
[7]白莉. 关于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处理的若干法律问题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5).
[8]胡一本. 事故预防心理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9]于小霞. 学校体育教育手册[M].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
[10]耿延敏,李金龙. 体育教学中影响伤害事故产生因素及其防范[J]. 中北大学学报,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