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周敏浩副主任对2013年产业结构调整工作提出五点要求
5月9日,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结构调整推进处会同上海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局、环保局、国资委、统计局、安全监管局、质量技术监督局、工商局等相关处室,召开了“2013年上海市产业结构调整工作部署暨业务培训会”。会议根据市政府印发的《上海市2013年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工作安排》(沪府[2013]22号),对今年上海市产业结构调整工作任务进行了部署,同时对5月3日市政府办公厅转发的《上海市危险化学品企业调整专项补助办法》(沪府办发[2013]25号)进行了解读,并对下一步危险化学品企业调整提出了要求。会上还对上海市“十一五”节能减排产业结构调整领域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了表彰。区县经委、安全监管局、财政局,以及部分国有企业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副主任周敏浩对2013年上海市产业结构调整工作提出了五点要求:
一是深化对产业结构调整工作的认识和紧迫性的认识。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新要求,经济发展要实现质量和效益并重,节能减排作为经济发展的刚性约束已成为共识,尤其上海作为特大型城市,下一步产业发展面临的工业用地、环境容量、节能减排、公共资源等约束压力也越来越大,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更加艰巨。
二是深化对机遇和新一轮改革的认识。在面临挑战的同时,也要看到新一轮改革发展的机遇,新一届政府改革创新力度很大,李克强总理讲改革是最大的红利,要把“利”更多落在百姓身上。上海围绕“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从制度层面营造改革创新的氛围,按照先行先试的要求,调整要乘势而为,不抓住机遇,就很难调得动,要通过调整腾出空间为产业转型升级创造条件。
三是深化对基础工作的认识。上海产业结构调整经过6年的实践,总体上呈现了从“点”到“线”再到“面”的变化趋势:也就是从过去点上调整、以节能为主,到线(行业)上调整、以环保、安全为主,再到面(区域)上调整、以社会综合治理和社会整体功能提升为主。今后调整以成片区域调整和按行业调整为主,但“抓大不放小”,这些既要想清楚、看明白,又要做大量细致的基础工作,哪些区域能级低,哪些行业有“出血点”,要下大功夫去调研、排摸,比如冶金、建材、有色金属、四大工艺企业以及郊区乡村小工厂、小作坊到底有多少;上海的化工企业65%在工业区,产生了90%的产值,工业区外的化工企业今后怎么办。因此,一定要摸清家底,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推进调整,有重点的管、控、治。
四是深化对政策的落实和探索。杨雄市长非常重视产业结构调整工作,明确要加大工作和政策支持力度推进成片区域转型调整和行业产业能级的提升,关键是区县有没有主动性,怎么操作、如何转型升级。有些区、镇积极性很高,比如在区层面,以金山区为例,提出了新兴工业化改革试点方案,对工业区外化工等企业实施三年行动计划,滚动调整;在镇层面,青浦华新镇提出了对50多家石材企业整体调整。关键是怎么起步、怎么抓,要从不同层面探索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和方法。政策靠大家创造,但要把握三点:一是先调整多收益,早调整早主动。二是要靠经济、法律、行政、市场化等多种手段协同推进,单靠钱不行。三是腾出的土地、厂房等资源,调整后怎么利用,要一并研究,不能出现死灰复燃。
五是深化对目标的落实和完成。今年目标是调整500项,但这只是个数字概念,核心是研究怎么调出成效,检验成效标准之一就是要让老百姓有切实的感受,不要为了目标而目标。华谊集团的焦化公司去年关掉最后两座焦炉,成了“没有焦炉的焦化企业”,社会反响很好,大家要想一想如何调出成效。产业结构调整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是短期内就可以看到明显的效果,调整是永恒的,只是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重点和要求,在现阶段要继续深化对产业结构调整“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区县要把调整和区域规划结合起来,统筹考虑,既要有年度的安排,也要有3年的行动计划,这样才能使这项工作主动、有序、稳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