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孝红,彭小强
(三峡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2)
廉洁教育是指社会为唤醒人的廉洁意识、培养廉洁情感、增强廉洁意志和培养廉洁行为习惯的教育活动。“廉政文化进校园,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是党反腐倡廉工作的深入与创新,也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需要。2005年1月,中共中央颁布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首次以党内文件的形式提出要“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积极推动廉政文化进社区、家庭、学校、企业和农村”。为贯彻落实《实施纲要》,2005年7月1日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在大中小学开展廉洁教育试点工作的意见》,要求大中小学的廉洁教育,在试点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尽快全面铺开;2007年教育部又下发了《关于在大中小学全面开展廉洁教育的意见》,规定自2007年起在全国大中小学全面开展廉洁教育。
大学生的廉洁教育,高等学校重视的程度各异,教育的实效也是参差不齐,还存在许多不足,有待于进行深入的研究探索。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廉洁教育对于大学生的重大意义,无疑是不言而喻的。
第一,廉洁教育对于大学生来说是基础工程。大学生是中国社会的未来和希望,是决定中国社会未来的生力军。如果未来社会的建设者没有廉洁意识与廉洁素养,那是不可想象的。对于当下中国较为严峻的反腐败形势来说,对大学生的廉洁教育就显得更为重要与迫切。同时,人的廉洁素养不是自然而然养成的,需要教育,需要讲究方法的教育,需要实践。如果等到大学生成为了社会的中流砥柱以后再对他们进行廉洁教育,那个时候其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已经养成、定型,教育的效果是要打折扣的。对于目前较为严峻的腐败现象来说,长期以来学校教育中廉洁教育的缺失,无疑是其中值得总结的一个原因。
第二,廉洁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的就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与可靠的接班人。大学生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既是中国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也是各级领导干部的重要来源之一。大学生是否具有廉洁意识与廉洁素养,关系到中国的未来。加强大学生廉洁教育是造就社会主义可靠接班人和清正廉洁干部的重要途径。
第三,社会现实对大学生廉洁教育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大学不是象牙塔,大学就是社会的一部分。社会中的种种消极因素与腐败现象也时时侵染着大学生,影响着他们的思想与行为,冲击着大学生正在形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屡禁不止的考试舞弊、骗取或恶意拖欠国家助学贷款、毕业生就业诚信缺失、部分学生干部行为失范、生活奢侈浪费等等。只有把廉洁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才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第四,具有廉洁意识与行为的大学生是重要的反腐败力量。大学生受到良好的廉洁教育,树立廉洁意识,并将廉洁意识外化为自身的实践,对于全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校大学生是一个十分庞大的群体,他们中间的绝大多数人也许只是未来的普通建设者,只有少数人会成为各级领导干部。大学生将来不论是否身居官位,都有坚定的廉洁意识,这对于建立一个廉洁的社会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大学生进入各行各业,如果他们成为反腐败的宣传与教育力量,这个力量是十分强大的。只要大多数进入社会的大学生成为“无声”的宣传者,切实做到洁身自好,一身正气,那也足以对身边的人、身边的小环境产生正面的影响。如果有无数这样的小环境,整个社会反腐倡廉的大环境就有望形成。
(1)理想信念教育。要紧紧围绕党风廉政建设的基本理论、基本政策和基本经验,利用典型事例,使大学生充分认识腐败行为对社会、国家和自身的严重危害,认清自己成长过程中将要面临的各种考验,培养远大人生理想和高尚人生信念,积极投身现代化建设大业。
(2)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教育。要引导大学生辩证认识现阶段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现状,明确地肯定我们党和干部队伍的主流是好的,深刻阐明我国现阶段出现的腐败绝不是根本制度性的腐败,我们党有能力解决腐败问题。同时让他们清醒地看到当前反腐败任务还很艰巨,从而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打好思想基础。
(3)诚信教育。深入开展诚信教育应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基本道德是廉政文化的内在本质,塑造大学生的完美人格须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以诚信、正直、节俭、负责为核心的基本道德观,并内化为自重、自省、自强的精神力量。要善于整理、挖掘、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培养大学生崇尚廉洁的道德观念,形成牢固的反腐文化心理和精神纽带。
(4)法制教育。组织大学生学习党和国家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方面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进一步推进大学生普法教育活动。了解国家法律对腐败现象的惩治情况,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自觉遵守国家法律。通过正反两方面典型事例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分析腐败现象的成因,充分理解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增强反腐败斗争必胜的信心。
(5)素质教育。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开展素质教育。充分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廉政资源,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强化对大学生的廉洁教育,要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廉洁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中要渗透对大学生进行廉洁教育的有关内容,应当分门别类,在了解各门课程的性质、类别、培养目标的基础上,相互配合形成“合力”,达到促进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目的。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在大学生廉洁教育中承担基础性的作用,这门课程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打下扎实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提高自我修养的课程,对于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德是素质的灵魂,无德则无以谈廉洁。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德在青年人成长成才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基础”课重在让大学生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以理想信念为核心,以爱国主义为重点,以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遵纪守法为基础,以全面发展为目标,自觉接受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促进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
“基础”课程有助于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在“基础”课学习中,应当让学生自觉地将自己的人生选择和时代要求、祖国需要结合起来,成为国家、社会、人民需要的栋梁之才。“基础”课程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提供滋养,为提高廉洁素养打下基础。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通过学习,可以帮助大学生深刻理解“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要求,正确认识“德”与“才”的辩证关系,避免走入“重智轻德”的误区,从各方面发展自我,完善自我。
毛泽东思想中有着十分丰富的反腐倡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反腐倡廉思想更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可以说,廉洁教育思想无时无处不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对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师来说,此门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廉洁教育的重要课程。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反对腐败是党正面临着的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的重大政治斗争,这门课程的一大特点就是与现实联系紧密。讲到党的历史,离不开廉洁理论,联系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党的理论发展与实践,更是要时刻联系到党的反腐倡廉思想。
“概论”课教师应当确立起对大学生进行廉洁教育的责任意识与担当意识,负起责任,将廉洁教育贯穿在教学过程之中。具体说来,讲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必须涉及到廉洁教育;“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涉及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讲到党的建设,反腐倡廉是重要的建设内容;“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中讲到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各种问题,无疑要涉及到如何认识当前的腐败形势的问题以及如何认识党反腐败的成果的问题;“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要涉及到全面的改革,包括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要讲到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执政党的廉政建设问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其中涉及到民族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问题,涉及到古代的廉政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涉及到党群关系和谐、政党关系和谐,不断加强执政党的自身建设是题中应有之义。
“概论”教材中有两章内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是对大学生进行廉洁教育的重点章节。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政治,必然涉及到廉政建设问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一章中,专门讲到党的性质与宗旨,讲到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工程,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在这些内容的讲授与学习中,教师应当重点向学生讲授党反腐倡廉的理论与实践,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党反腐倡廉的决心,正确评价党反腐倡廉建设的成就,坚定学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可以结合中国近现代一百多年的历史,从大历史的角度,结合历史案例,结合王朝兴衰的历史,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经过28年奋斗最终夺取政权的历史,对学生讲授腐败足以亡国、亡党的道理,结合党执政以来的历史,向学生讲授中国共产党反腐败斗争的历史及成就,揭示中国共产党与腐败水火不容的理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可以结合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讲授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建党思想,结合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兴衰成败,特别是结合苏联亡党亡国的案例,让学生明白执政党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反对腐败,永远保持先进性的极端重要的意义。
按照中宣部、教育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课的要求,大学生从大一到大四应当连续上课,达到两个学分。从高校的教学实践来看,“形势与政策课”最适合的授课形式就是讲座,尤其是知名专家学者的讲座。同时,“形势与政策”课一般不受专门的教材限制,因为这门课程本身也不适合有指定的教材,教材总是落后于形势。这门课程应当反映最前沿的形势,最新的政策,结合最新的案例。廉洁教育无疑也是这门课程的重要内容,特别是结合党的先进性建设,反映廉政建设的最新情况,让学生正确认识党的反腐倡廉的政策与实践,养成廉洁意识,培养学生的廉洁素质。
[1]范春梅.提高大学生廉洁教育时效性的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3).
[2]许志红,吴少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之“真”[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
[3]夏秀芹,曲 雁.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的探索与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