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课程模式改革中的认知评价

2013-08-15 00:46张滕丽岳国法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专业知识动机学习者

张滕丽,岳国法

(1.河南广播电视大学;2.河南工业大学 外语学院,郑州 450000)

随着当前社会经济一体化的全面发展,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越来越受到青睐。这里所说的复合型人才,不只包括知识结构的多维度,还包括专业能力运用的多层面。然而,传统的教育模式在有效地连接知识结构和培养学习者综合能力运用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本文以认知评价理论为指导,从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两个层面探讨如何实现学习者的能力进阶培养。

一、进阶性:教学模式中的认知逻辑

认知评价理论(cognitive evaluation theory)是当前动机理论研究的热点之一,它强调内在动机对于自我发展的影响,认为内在动机会促使学习者在习得过程中对客观事物产生积极的心理认知和评价。从习得过程来看,认知评价理论强调外部环境必须满足学习者的心理要求,认为教学环境设计应该充分考虑他们的自主、能力和归属需求,才能促使内在学习动机的产生,进而有效地保障学习效果。正如美国心理学家Deci和Ryan指出的,“使人们的自主、能力和归属需求有机会得到满足的社会环境因素将有助于激发内在动机的形成”[1]。

对于当前理工院校和职业院校的英语人才培养来说,其目标应该以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和满足职场需求为主,然而,根据笔者对一些理工科院校和职业院校的英语人才培养调查发现,大多数的英语人才的培养方案设置几乎都是一种类型化的模式,没有突出不同学校英语人才培养的特色。当他们毕业走向社会,表面上是人才多而就业岗位少,但是从企业普遍的反映来看,这些毕业生只会专业理论而不懂实际应用,更不能熟练运用英语与本专业的前沿知识对接。这种窘境的压力实际上根源还在于教学模式的改革不彻底,没有真正实现学习者认知能力的系统培养,因此这就需要准确培养定位,调整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等多个方面,培养学生以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为主的综合能力,进而不断深化以求能适应社会发展和专业职场的需求。

根据认知评价理论,为了满足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应该针对专业的特点和要求,在基础教育课程设置方面避免知识的大而泛的特点,优化和调整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学习一定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增加以适用性为原则的基础课程,增强学生学习本专业课程的内在动机,为接下来的专业知识课程学习打好心理基础。在专业知识课程学习方面,尊重学科知识结构的递进性,强化专业特色,但要避免简单的学科专业教育,而要同时考虑学习者、社会发展等各种需求,针对当前社会需求的变化不断优化专业课程特色,让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专业知识在社会中的位置和作用,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准备。在专业方向的实用能力培养课程方面,侧重校外实践,建立“双元制”的课程体系,一方面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根据社会需要,更多地倾向于现成、应用技术的经验知识;另一方面在校外实训环节,注重教学内容组织与应用能力培养的关联,构建科学实用的实践教学体系。在以关注学生能力进阶为核心的认知评价指导下,根据专业的学习者能力要求,集合不同学科专业的知识要点,重视课程结构的逻辑性,强调认知能力的导向性一致,进而形成有相互关联的课程体系。

二、能力评价:教学评价中的认知反馈

教学评价,是根据教学目的利用可行的评价方法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价值判断,以验证不同的课程是否达到了教学计划的目标,进而查漏补缺,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在这个评价过程中,信息反馈是用以改进教学和对被评价对象作出正确判断的重要资料。从评价的关注点来看,当前大多数高校主要采用的是仍然是考试、考查形式,属于对某一门课程的学期末的总结性评价,无法涵盖整个教学过程。因此,重新客观审视教学评价的关注点,鉴定其是否具有科学性、有效性,将直接影响整个教学体系的构建,以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最终教学目标的实现。

根据认知科学,学习者的认知过程是在外界动因和主体内部动因的交互作用下产生的。不同的学习过程,是学习者利用过去所掌握的知识和经验,对当前的外界学习刺激作出主动的有选择的加工的过程。在认知评价理论看来,“如果某一事件的信息性很突出,内部动机就将随人们对能力的感受和直觉而变化:能力感的提高会导致内部动机的加强,能力感的下降会导致内部动机的减弱”[2]。因此,教学评价的设计应该以能力评价为中心,构建能力评价体系,将学习者的认知反馈纳入教学过程中来。

首先,科学定位能力评价的目标。在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势下,人才培养的终极指向是学生的能力培养,因此,任何专业的学习者的最终目标是要培养学生将来从事某种职业所必备的综合能力。这里的综合能力,不能泛化为各种能力的集合,而是以学科知识能力为主的职业能力,它集中体现了复合型人才的未来方向,适应未来的国际化发展。在学科知识能力和职业能力之间,存在一种延续关系;前者是知识的储备,后者是能力的体现。因此,在教学评价过程中,能力目标的设定也应该是包括对这两个层面的考察,即对学科知识的掌握和对未来职业的实际应用能力的把握。

其次,科学设置能力评价体系。能力评价属于一种目标模式(target-oriented mode),注重教育目标所要达到的程度,重视评价效果所能产生的教学改革。在内容方面,不仅涵盖各个阶段的课程评价,还包括了学生在不同阶段的习得过程表现,更包括学习者在整个学习过程的方方面面,如各种不同的教学环境、外部因素等。在功能方面,能力评价的各个环节都是开放的、动态的,是以实现不同教学阶段的教学效果设定的,其重要的功能就是通过学生的认知反馈达到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从而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在评价标准方面,融合了客观的、标准化的定量和观察、交谈等定性的多种评价标准。这就克服了单纯地从成绩或某个单方面进行评价,把学习者的能力评价拓宽。科学的能力评价体系有助于通过学习者的认知反馈,考察评价课程设置的合理性、教学活动的有效性等。

科学的能力评价,可以获得正确的学习者的认知反馈,一方面,教师获得评价的反馈信息,能及时地调节自己的教学工作,能使教师了解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组织中的某些不足,诊断出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可使教师明确教学目标和实现程度,明确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形式和方法是否有利于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从而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另一方面,能力评价也能使学生加深对自己当前学习状况的了解,确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

三、结语

认知评价区分了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认为后者对于学习者的习得过程有着积极的正面影响,关注如何通过提升学习者的兴趣来促进任务目标的完成。把认知评价贯穿于教学过程中,通过考察教和学两个相对的对立极点,可以发现,在教学过程中,以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为核心安排课程体系,强调课程知识结构的内在习得顺序,将有助于从教学模式层面提升学习者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评价过程中,侧重学生的能力评价,关注他们的整个习得过程,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为教学方法改进的标准,科学设置评价环节,将有助于从心理层面走近学生,实现从专业知识向职业能力的有效过渡。

[1] Deci, E.L.,R.M.Ryan.Promoting self-determined education[J].Scandinavia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1994,(38).

[2] 张晓宁.认知评价理论在体育教学管理中的运用[J].山东体育科技,2004,(4).

猜你喜欢
专业知识动机学习者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动机比能力重要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传播专业知识,启迪成长智慧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
动机不纯
软件技术专业知识地图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