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芬芬
(湖南农业大学 国际学院,长沙 410128)
随着微博等新媒介在互联网络世界中的兴起,中国网民正在迎来“微生活”时代。“微博”、“微简历”、“微小说”、“微访谈”、“微直播”、“微信”等“微语言”让中国网民进入“微生活”时代,成了“微生物”,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微”“秒”的变化。微语言的动态变化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文化及人们的价值观的发展、变化趋势,因此,微语言的产生及其语用功能的实现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系统地总结、探讨微语言的语用特征及多元的语用功能,而揭示语言的产生、复制和传播规律的语言模因论(memetics),可从根本上对语言和文化等相关现象进行阐释和探究。因此,我们可以尝试从模因论视角来审视、阐释一些微语言的社会语用现象,从而使微语言这种语用语言得到更全面的认识,为我们进一步探讨语言的进化问题提供新的思路。
“meme”一词可追溯至希腊词“mimeme(被模仿的东西)”,而将“meme”译为“模因”是有意让人们联想到它是一种与基因类似的模仿现象。动物学家里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最早提出这个术语,他在1976年探讨基因的自我复制及竞争促进生物进化时,率先提出了文化的传递单位“meme”(模因),由“gene”(基因)一词仿造而来[1]。基因是通过遗传而繁衍的,而模因却通过模仿而传播,是文化的一个基本单位,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来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道金斯认为,并非所有的语言模因都能被复制、广泛传播,只有那些生命力强并在一定时期内得以广泛、持续传播的模因才能成为“强势模因”;而那些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化逐渐销声匿迹的语言模因则称为“弱势模因”。根据他对模因强弱的衡量标准,微语言的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生命力强等特点完全符合强势模因的标准。因此,从模因论的角度来看,微语言在本质上就是一种强势语言模因,且这种强势模因可在一定程度上体现、记录人类和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发展趋势,这对于我们解释和研究微语言等语用语言的发展变化是很有启发的,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伴随着网络的发展兴起了一种新的语言形式:微语言,它是指人们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新创的并被广泛传播的用来达到沟通交流的词语、句式等。因为被主要应用于对话双方看不见摸不着的虚拟空间环境里,它在人们使用的原有语言体系主体基础上增添了很多新的元素。
首先,微语言实用、合理、时尚、权威,正是这些典型特征才得以广泛传播。陈琳霞、何自然认为语言模因的形成是取决于语言本身的特性,包括实用性、合理性、时尚性、权威性等。也就是说,微语言只要具备其中一个或多个特性,就有可能引起人们的关注,从而得到大量复制、广泛传播。
其次,微语言也有短小、快捷、精练的特点,“微博”、“微小说”、“微访谈”、“微直播” 等风靡的原因在于,它与传统的短信沟通方式相比更灵活、人性化,且节省资费。除此之外,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其互动性,网民可以即时发表看法或观点,或者与朋友共同分享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流行微语言。
再次,微语言具有随意和不规范性,互联网上的对话由于互相不见面,很多网民为了提高效率而输入不规范、随意的表达方法,并且因为对话双方有时甚至不知晓身份,就会在对话回复时也很随意,常会出现与问话人所提问的问题无半点联系的回答。
除此之外,微语言之所以流行,是由于其能够符合大众的心理需求,简洁易懂且能引起共鸣,如“给力”、“浮云”、“山寨”等,自然而然会使人联想到某件事或物,能够给人带来强烈的共鸣,这些都有力地说明了流行语易于被理解、被记忆、被传播的特性,同时,创新性和形象性也是促使微语言产生强大社会反响和关注度的关键特性。
微语言之所以能得到迅速、广泛的传播,主要取决于其模因的本质特性。根据模因论的相关理论,模因是自由且自私的,它们并不会有计划地行动或有选择地传播,也不会在意这种复制传播对人类社会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因此从模因论视角来看,可以说微语言的语用目的就是不断地促进自我复制与传播,它们会为了达成这一目的而尽其所能地采用各种语用策略,来使自身具备实用、合理、时尚、权威等特性。
网络世界中使用微语言有其特殊的语用功能,它能更好地引发大家的兴趣。如上所述,微语言这类强势语言模因,通过特定的语用功能达到与人交流的目的。
微语言的主要功能表现为将网络世界中不熟悉的人们模因联系在一起进行交流,其交流的根本是寻求友好的人际关系、获得信息,而实现成功交际目的的手段是选择适当的交际方式或表达方式。人们在微语言模因中微语言可以发现熟悉的模因,从而运用微语言建立友好的人际关系,改变模因习得方式,提高跨文化语用交际能力。例如,“微简历”反映了社会生活中人们所关注的就业求职议题,由于这一简洁、创新的形式在人们的头脑中容易形成极强的认知域,很容易与人进行交流,这种语言形式的模因才得以大量复制、广泛传播。如,这是新浪微博上的一份“微简历”:纯爷们我吕佳佳,虽不是一个面霸,敢闯敢冲输不怕。药学专业应届生,寻寻觅觅找东家。英语六级也已过,每天坚持对对话。才艺能力样样有,有朝一日遇到“TA”。医药代表岗位好,推广学术为大家。期待伯乐千里眼,瞄到我匹千里马。有才有志抱负大,愿为东家打天下!”“微简历”流行借助的正是直接微语言的影响力,以最大限度地达到宣传、传播自己的语用目的。
在微语言模因中,语境指向功能一般体现在语言交际活动中,听者要准确无误地理解说话者所传递的信息和真正意图,就必须依赖于语境。也就是说,语境在语言交际活动中对话语的表述和理解起着关键作用。因为语境能够提供话语中的所有信息,如话语所处的时间、空间和社交背景,暗示谈话参与者的身份、社会地位等[2]。例如,微电影使得过去传统电影曲高和寡的单项度的艺术殿堂回归到了真正具有互动和体验特点的、人人皆可参与的“草根秀”时代。例如,《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是中国自由职业者胡戈创作的一部网络短片,其内容重新剪辑了电影《无极》和中国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栏目《中国法治报道》。对白经过重新改编,只有20分钟长,无厘头的对白,滑稽的视频片段分接,搞笑另类的穿插广告。许多人士认为这就是“微电影”的雏形。微电影正是因为它的门槛低,人们可以广泛参与互动而适合了新时代追求精神自由和互动体验交流的感性诉求,从而风靡中国互联网。
情感驱动功能是让微语言真正“动”起来而成为强势模因的强大驱动力,某些模因之所以成功复制是因为他们能够激起人们强烈的情感反应,并产生共鸣。我们生活中的强势流行语言模因大都采用了情感驱动策略来加快自身复制,增强表达效果。例如,微博草根性更强,网民一般是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来选择是否“关注”某用户,因此,用户发布信息的吸引力越强,那么对该用户感兴趣和加关注的人数也就越多,影响力也就越大。例如,腾讯微博“你的心声,世界的回声”、“与其在别处仰望 不如在这里并肩”,新浪微博“随时随地分享身边的新鲜事儿”,搜狐微博“来搜狐微博看我”,网易微博“让每个人都成为中心、做中国脉搏的思想,让个人的力量不再微薄”,天涯微博“围观改变生活”,凤凰网微博“点滴生活,精彩世界”,众众微博“众众微博与你一起成长”等,这些微博中使用的广告语的微语言模因都非常巧妙、贴切地把情感渗透进去,激发了人们的某种情怀,进而达到更好的宣传、传播效果。
在语言交流中,微语言具有社会指示和文化认同功能,它的文化认同功能让交际双方在交流时更准确、流畅。在语言交际中,说话者和听者彼此需要有共同认定的信念和共通的概念结构,这样在交际过程中双方对话的目的和意图才能得以相互理解和领会,也是会话双方要想取得交际的成功的基点[3]。例如,微小说是以微博为主要发表平台的新兴小说形态,因为贴近真实生活、反映社会现实、体现时代精神而流行,是一种新兴网络文学形式。如网络上点击率很高的一部微小说:他遇上个妖娆而富有的女人,被她迷得神魂颠倒。他辞掉工作,背叛了未婚妻,跟这个女人私奔。在飞机上,女人问他,你还记得中学时被你羞辱过的龅牙妹吗?他一怔,眼前的女人越看越觉得眼熟。是你?他问。女人摇头冷笑,拜你所赐,她中学毕业后就自杀了。他惊恐,那你是……?女人阴笑,我是她哥。微小说除了短小精悍,更是令读者回味无穷,这正是微小说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同时与读者通过互动达到文化认同的目的。
模因论为语言引入了信息复制的观点,在当今这个网络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不可否认,网络、电视等传媒为语言模因的大量复制提供了方便、快捷的通道,在很大程度上为模因的此消彼长,特别是微语言的复制和传播提供了充分的条件[4]。因此,模因论对语言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特别是对探究网络交际时代下的微语言的产生和发展有所启示。因此,本文在已有研究层面上,从模因论的角度解释微语言流行的原因、语用目的及其广泛传播所运用的策略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将有助于我们观察语言自身的表现,发现微语言发展和变化的规律,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看待和解释文化现象的新视角,为我们进一步探讨语言的进化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1] Susan Blackmore.The Meme Machine[M].Oxford:OxfordUniversity Press,1999.
[2] [3]邓飞.动物谚语及其反谚语的多元语用功能解读[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12,(11).
[4] 何自然,何雪林.模因论与社会语用[J].现代外语,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