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广州,周 黎
(黄河水利委员会新闻宣传出版中心,河南郑州 450003)
科技期刊是科技知识和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对促进科技进步和推动学术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数字出版时代,编排、出版、印刷等外在环节已逐步现代化和流程化,编辑部的一台电脑就能实现期刊出版前的所有加工,期刊内容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成为科技期刊之间竞争和评价的核心,可以说,内容是科技期刊的“灵魂”,但执掌这一“灵魂”的是编辑,编辑一直扮演着内容“组织者”和“把关人”的角色。科技期刊的内容质量与编辑素质息息相关,只有高素质的编辑队伍,才能保障期刊的内容品质,也才能持续打造科技期刊的品牌。
编辑在以前总是一种经验老到、知识渊博的职业形象,一般是有一定资历的人来担当。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期刊社近年来引进了不少年轻的专业技术人才,编辑行业也在逐步年轻化,有不少本科、硕士、博士毕业生直接进入期刊编辑部工作。这些青年编辑群体一般学历层次比较高,掌握着较全面、深厚的专业知识;英语水平普遍较高,电脑网络应用能力较强;思维活跃,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但由于入行较晚,还存在着对期刊编辑的地位和角色认识不清、经验相对不足、文稿鉴别能力较差、责任心不够强、工作表现较浮躁、缺少系统培训等问题[1]。所以,对他们而言,还有一个认识和学习的过程,期刊社和出版管理部门应该给他们提供学习的机会和良好的环境,使他们尽快拥有和提高作为编辑的职业素养和技能。
编辑逐渐成为一个规范有序的职业门类,为青年编辑直接“入职”和“入门”提供了基础条件。近年来,出版管理部门对编辑的定位、要求和管理逐渐规范化。从2001年8月1日起,国家实行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制度,并将此纳入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制度的统一规划;2002年,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开始实行;2004年2月24日,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颁发了《中国出版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这样,从制度层面为青年编辑的业务发展与成长提出了要求。
数字化、网络化在科技期刊的不断推广应用为青年编辑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国外很多学术期刊出版商如 Elsevier、Springer、Thomson Reuters等已经建立了完善的数据库,开发出在线编辑平台、期刊在线发布服务平台、在线教育服务平台,甚至还开发了多种数字阅读产品和工具。中国数字出版产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每年的产值增幅在50%以上,2010年中国数字出版产业总产值已达约1 052亿元[2][3],数字出版、互联网出版和手机出版以后将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4]。
编辑、排版、校对一体化的现代编辑工作模式使青年编辑更容易适应这样的工作环境。网络化、数字化、全球化的信息环境使科技期刊编辑方式的全过程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期刊编辑工作由传统的选题、组稿、审稿、编辑加工、排版、校对转变为编、排、校一体化,即网络收集反馈信息并制定选题计划,网络组稿和约稿,网络选择专家审稿,网上编、排、校,直至最后网络出版发行都成为可能,只是目前不同的科技期刊实施一体化办公的环节程度不同而已[2]。
就1949年创刊的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人民黄河》编辑队伍状况来说,该刊在1979年复刊后,编辑都是从事过水利工程建设或黄河治理研究的技术人员,他们对作者、读者、审稿人都较为熟悉;到了九十年代,已有年轻的工程师和刚毕业的研究生担任责任编辑了,他们也主要是从老编辑那里学习,探讨编辑工作中的各种问题;二十一世纪以来,杂志社的主要编辑都已经是专业院校的毕业生,大部分没有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经历。在这样的条件下,如何引导、培养这些青年编辑做好编辑工作,挑起期刊发展的大梁,就成为期刊社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任务。
虽然科技期刊的办刊环境和编辑手段有了较大的改善和提高,但编辑工作所要求的人员基本素质没有变。和一般的专业技术工作不同,期刊编辑需要的是具有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所以编辑家被称为“杂家”。这一综合素质在新时代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
青年编辑应对所从事工作的性质和意义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科技期刊作为科技信息传媒,在推动科技进步、加强科技交流、营造科学氛围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编辑在其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既是先进理论和技术的传播者、推动者,也是把关人和“做嫁衣者”。因此,青年编辑只有具备对编辑职业的热爱和使命感,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修养和法律意识,才能在科技期刊领域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才能把事业发展与个人价值的实现结合起来,才能更快地成长和发展。
同时,青年编辑还应清楚编辑工作也是一项很繁琐但又默默无闻的工作,可能一辈子也干不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是一种“做陪衬”、“做嫁衣”的工作,所以要求青年编辑必须沉下心来,对每一篇稿件、每一项工作都要认认真真地完成。人常说“编辑无止境”,也就是说,除了编辑经验和技能外,工作的好坏完全取决于责任心。尤其在当今这样物质和效益至上的时代,青年编辑要耐得住清贫与寂寞,不辞艰辛,淡泊名利,做到“三心”:细心、耐心和精心,无愧于编辑这个光荣的职业[5]。
科技期刊是科技成果的展示窗口,虽不直接从事科学研究,但与学科前沿密切相关。因此,青年编辑应及时掌握和了解学科的前沿和动态。同时,数字时代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知识更新加快、知识老化周期缩短。所以,学习习惯的养成与学习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现代社会淘汰的不是无知识、无技能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知识和技能的人。”这句话同样适用于青年编辑。
学习能力包括智力、注意能力、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特别是逻辑思维能力[6]。青年编辑由于年轻有朝气,具有很好的学习条件和先天素质。青年编辑应向学科的专家学习,向审稿人、作者、读者学习,每次编辑加工文章的过程就是一次学习的机会,在与一位作者约稿的过程中也就结识了一位老师。青年编辑要向老编辑学习,学习他们敬业的精神、渊博的学识和娴熟的技能。青年编辑还要掌握学习的信息网络手段,从海量的信息资源中找到所需,善于总结提炼真正有价值的线索。此外,青年编辑还要具有良好的英语阅读及沟通能力。
期刊编辑部一般不是人数很多的机构,在管理中要贯彻终身学习的理念,创建一个学习型组织,开展更有效的学习活动,为青年编辑的成长提供更好的环境条件。
青年编辑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创新思维。青年编辑思想活跃,富有创造性,受传统定势思维的束缚较少,容易克服在固定框框中办事的弊端与依赖、盲从和畏惧权威的心理。在不断学习的基础上,青年编辑要善于在工作中捕捉、发现创新之处,多元化思考问题,多思路探讨方法,尝试解决问题的不同路径,让思维在强烈的碰撞中迸发出创新的火花。特别是对于发掘出和组织好的选题,更需要发挥创新思维,要思维超前、眼光敏锐,努力捕捉到有影响、有价值的稿件。
科技期刊的编辑出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编辑部成员之间是分工协作的关系,哪个栏目、哪个岗位都是不可或缺的,都是同等重要的,特别需要发扬团队精神。青年编辑要具有良好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能够与同事密切协作,默契配合。
编辑是作者、审稿专家、读者之间的桥梁,要经常与作者和审稿专家进行信息交流,与他们进行稿件内容上的讨论与修改等[7]。这就要求青年编辑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和说服能力,在工作中逐步与作者、审稿专家建立起一种相互信任的融洽关系,构建良好的交流平台。
期刊出版也是一项社会活动,要与相关部门进行业务往来。编辑如果在社会活动中不善于与人沟通,没有一定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将很难推动科技期刊的良性发展。
科技期刊主要刊登科技论文、报道科技信息,但它也具有社会属性,也面临着生存、竞争、发展的问题,也遵循优胜劣汰的发展规律。因此,要办好期刊,就需要编辑对自己所办刊物的市场进行调研,根据学科发展、读者偏好、地域文化背景等因素,确定主要的读者群体,在选题、栏目设置、文章编排及其风格再塑造等方面及时做出调整。因此,青年编辑应具有经营的思想,并对自己的期刊准确定位,采取有效的途径与措施来稳定一定的作者群和读者群,提高期刊影响力。
青年编辑在科技期刊的出版活动中,要适应市场的要求,善于推销自己以及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对待刊物要像对待商品一样,在栏目设置、选题、组稿等方面进行认真策划,办出自己的独有特色,努力提高发行量。只有树立服务的意识,为作者、读者提供最好的服务,才是争取其支持的最好行动。
当前,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科技期刊将实现与市场的全面接轨,从内容到形式都需要逐步标准化。标准化是国际化的基础和前提。青年编辑要培养标准化意识,尊重科技交流的规则,才能为期刊走进市场、走向世界提供条件,逐步在发展中树立期刊的品牌[8]。
在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新时代,科技期刊的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更为激烈的竞争和新的挑战。作为青年编辑,应该在继承老编辑认真负责、勇于奉献的好传统的同时,发挥自身的优势,在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协作交流、经营发展方面培养过硬的素质和本领,引领科技期刊的发展方向,提高期刊的影响力,在期刊国际化竞争中,树立自身的品牌,立于不败之地。
:
[1]周汉香.科技期刊青年编辑现状调查及培养[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2]赵丹丹,孙玲,王家银.数字出版时代科技期刊编辑的研究与发展[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S2).
[3]杨蒿.数字时代科技期刊编辑意识的强化与转变[J].编辑学报,2012,(3).
[4]蔡秀娟.数字出版背景下的学术期刊发展[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3).
[5]刘根林,孙体如.论科技期刊编辑必备的素质[J].编辑学报,2006,(5).
[6]杨美群.学习能力:科技期刊青年编辑的必备素质[J].编辑学报,2010,(6).
[7]王建青.对科技期刊青年编辑素质的思考[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
[8]赵立华,赵爱群.知识经济时代科技期刊编辑应有的意识与观念[J].编辑学报,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