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次债危机原因的深度再分析——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视角

2013-08-15 00:55王晓岗
关键词:危机资本经济

王晓岗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院,河南郑州 450046)

一、引言

2007年以来,由美国爆发的次级债务危机逐渐发展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各国政府纷纷采取积极措施进行应对。与此同时,许多经济学家也纷纷对这场危机进行深入探讨。

有人说这场危机与美国的经济大背景有密切关系,认为自从2000年IT泡沫破裂后,美国经济处于低迷状态,2001年的“9.11”事件又重创了美国经济。为了刺激经济发展,美国政府大力鼓励人们超前消费,不断降低联邦基准利率,2001年到2003年6月,先后13次降息,使联邦基准利率降到了1%,达到美国过去46年来的最低值。这就促进了美国的房地产事业、房屋按揭贷款业务和按揭贷款证券化业务的繁荣,为经济危机埋下了伏笔。也有人说这场危机与美国政府对金融机构监控不力有关,一直到次债危机发生的前一年,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才正式出台有关按揭贷款和次级债券的风险指导意见。在此之前,一直鼓励银行发放贷款和调整利率房贷,而经济学家早在1年前就对银行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提出了警告。也有人说这场危机与金融家的贪婪密切相关。更有甚者认为这场危机是由于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美国这些发达国家的社会道德沦丧造成的。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虽然上述原因中都可以或多或少地回答造成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的成因,但笔者总觉得不够给力,不够深刻,不够彻底。

二、原因分析

对这场危机的分析,必须着眼于资本主义的经济理论,着眼于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的影响,着眼于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失衡,着眼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才能找到根本原因。

(一)导致危机的思想——新自由主义

新自由主义产生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由伦敦学派的经济学家哈耶克等提出,但在凯恩斯主义盛行的时代并不被重视。随着上世纪70年代“福利国家”政策的破产,凯恩斯主义主张的国家干预、财政赤字等经济政策使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逐渐陷入“滞涨”状态,两次“石油危机”又给资本主义国家造成了沉重打击,以撒切尔夫人和里根为代表的资本主义保守势力的上台、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等历史机遇的出现,使新自由主义正式登上历史舞台。新自由主义以宣扬资本主义和市场自由的普遍性、反对社会主义、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度为其核心和实质。其特点和主要内容是:第一,人本质上是自私的。认为每个人在经济活动中首先是利己的,其次才是利他的动机和行为,主张财产、企业的私有化。第二,市场是万能的,是完全自由的竞争,国家的干预只会对自由市场和经济造成破坏,进而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如果深究,新自由主义是经不起推敲的。首先,从马克思主义理论视角看,人的本质应该指人这种存在物与世界上其他存在物区别的依据,即人与动物的区别和人与人的区别。在探讨这些区别的依据中,我们很容易发现核心在于人是社会存在物,人的社会性是区别人与动物及人与人的核心依据。正是人的社会性,使人不再依靠本能生活,而能够敏锐地洞察到自然界的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为自身服务。也正是由于不同的社会关系和不同的社会环境(人文环境、政治环境等),使人与人之间有了自私和无私、善和恶的区别。因而不能简单地定论人的本质是自私还是无私。其次,市场经济万能论也经不起推敲。马克思早就在《资本论》中论证了市场(价值规律)这只无形之手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自发作用,即自发地调节社会资源在社会生产各部门的分配;自发地促进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导致竞争,出现优胜劣汰,两极分化,甚至出现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所以,人们绝不能相信所谓放任自由的市场万能论。

实际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之所以向全世界推销新自由主义,缘于它们自身的国家利益。按照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言,资本是能够带来价值增值的价值,而资本要实现价值增值,就需要不断的运动,因为资本的生命在于运动(流动),运动终止,资本的生命也就终结了。二战以后美国经济的发展,高成本的资源和劳动力价值,使其经济主要依赖于国际市场,产品要出口到世界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资源又主要依靠从发展中国家获取。这其实是资本实现了全球运动,从而实现最大可能的增值,而这只有打开别国的市场大门才能达到目的。于是美国凭借自身的强大实力和现代科技,利用不发达国家人们对美国的向往和崇拜,向全世界兜售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思想,从而吸引了许多不发达国家贯彻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打开国门。当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还有另一手,就是可以通过炮舰政策打开别国的大门,一切都是为了资本的全球自由流动。这样,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思想在推动资本自由流动并为资本人格化的资本家带来巨额利益的同时,市场调节经济的自发性、盲目性,也为经济危机的爆发提供了条件。因此,美国次债危机是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

(二)危机的铺垫——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

美元成为世界储备货币,最早要追溯到二战结束前的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它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该体系规定按照35美元一盎司黄金的国际官价,各国政府的中央银行可以拿手中的美元与美国兑换黄金。由于随后的多次美元危机使美国的黄金储备大量流失,于是1971年尼克松政府单方面取消了履行外国政府和央行用美元兑换黄金的义务。为了保持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美国政府又利用两伊战争迫使石油输出国组织同意以美元作为国际原油定价的唯一货币,随后又充当了多种国际大宗商品的定价单位。自此以后,美国就靠不断地滥发廉价的纸币,巧取豪夺,建立了今天的美元霸权地位。

结果,世界各国进行任何国际交易或国际收支平衡,迫于无奈必须储备美元,而要使储备的美元不致贬值,就必须让其流动起来。流动就意味着去购买预期可能增值的商品或债券,大宗商品如石油又要涉及到本国的储备能力、消费能力等。由于国际市场上黄金价格变动大,对于外汇储备的增值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加上各国发展经济的资金需要,简单地用外汇买黄金未必可取。而美国国债,因为其流动性和安全性,相比其他国家的国债,便成为唯一的选择。于是各国不断购买美国国债,美国就可以继续购买世界各国的商品,赚取高额的铸币税(纸币时代指货币面值大于其实际价值的差价收入)。如此恶性循环,一方面造成美元的大量泛滥、贬值,另一方面世界各国还不得不不断地储备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在方便各国交易、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方便人们利用美元不断进行投机活动,这就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创造了条件。

2007年以来的次债危机就是缘于美元资本的过剩。因为美元是当今超级强国美国的国家货币符号,特殊的历史条件使其占据了世界储备货币的地位。恰恰因其国家性质,不仅处处要维护资本家及其代言人的利益,而且对于超发的美元也总要试图转变为增值的资本。发达国家由于劳动力成本的提高、生活水平的提高等原因致使产业利润率大幅降低,大量产业资本转移到了发展中国家,本国所能依靠的以产业资本为基础的实体经济十分有限。IT泡沫以及“9.11”事件以后的美国政府短时间内要刺激本国经济,所能依靠的只有房地产业和金融业。这样,就使房地产和金融业在特殊的情况下结成了利益链条。事实上,美国大部分中产阶级已经住有所居,作为刺激经济的房地产业,受众只能是收入不太稳定的中下层人民。发展房地产,需要有银行的支持。老百姓买房子也需要银行的支持。可是银行要持续足够地满足这两种需要,就需要不断地从社会上融资。为了使这种利益链条完整地建立起来不致断裂,美国的金融精英发明了次级贷款(贷款人收入不稳定、还款能力不足或无固定资产担保),进而把次级贷款经过金融保险公司担保(CDS信用违约掉期产品,即金融机构依据保费收入所发行的债券),经过基金公司和投资公司打包、再打包的贷款证券化(CDO资产抵押债券),经过金融评级公司评级、再评级,转变为次级债券,像股票一样上市买卖,从而形成完整的金融融资渠道——次债市场。次债市场的一头联系着收入不够稳定、还款能力不足和无固定资产的次级贷款人,一头联系着手握大量或一定美元并试图利用此美元盈利的各国金融机构或老百姓。联系的纽带是并不牢靠的次级债券,唯一的依靠是贷款人要不断地能够还本带息。当还款人无力偿还债务时,次级债券很容易化为一文不值的废纸,人们也就很难再用购买的次级债券换回美元。这样,每个金融机构都费尽心思牟利,把风险转移给别人,而整个社会却是一片混乱,大家一窝蜂地做着发财梦,结果是灾难共同承担。2007年全球性金融风暴的实质就是个别的美元资本(不妨把大量的美元视为资本)在金融市场上操作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美元资本运行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因此,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本身可能没有问题,可是由代表人格化的资本家利益的美国政府所操控,就不可避免地出现问题。

(三)危机的集中体现——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失衡

虚拟经济在马克思的理论中并没有提到,马克思把它称为虚拟资本。即:“随着生息资本和信用制度的发展,一切资本好像都会增加一倍,有时甚至增加两倍,因为有各种方式使同一资本,甚至同一债券在各种不同的人手里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出现。这种‘货币资本’的最大部分纯粹是虚拟的。”[1](P533)可见,虚拟资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信用形式上产生的虚拟资本,一种是收入资本化形式上产生的虚拟资本。

虚拟资本的出现,本是企业为了融资的方便、市场主体相互支付的方便。然而,伴随着虚拟资本的扩张,其功能和作用也大大扩大了。于是与实体经济相对的经济模式——虚拟经济模式形成。

在实体经济的运行和市场交易中,人们当然要讲信用,不过信用的背后还有商品作支撑,人们买卖不成,商品在,不致于亏损为零。但在虚拟经济模式中,市场上(主要是金融市场)发生联系的一头是银行、投资公司、证券公司,一头是手握着一定量货币(如美元)的投资人,联系的纽带是以信用为基础的股票、债券或期货。交易决定依靠的仅仅是市场上不断变化的消息。这样,当虚拟资本作为庞大的一种资本形式在市场上运作的时候,它为实体经济融资、服务的功能逐渐被淡化,人们利用它进行投机赚钱的功能占据主导。“在每次证券投机中,每个人都知道暴风雨总有一天会到来,但是每个人都希望暴风雨在自己发了大财并把钱藏好以后,落到邻人的头上。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这就是每个资本家和每个资本家国家的口号。”[2](P299)一方面,人们要进行投机赚钱,就必须利用市场上消息的提前、滞后发布以及消息的扩大与掩盖等方式来达到目的。结果注定是市场上一少部分人大赚一笔,绝大多数人为那一少部分人买单。另一方面,虚拟资本本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大量的证券市场投机使人们手中的钱化为了泡影,不仅人们的市场购买力大为缩减,而且实体经济利用虚拟资本融资的功能暂时中止。这样一个恶性循环形成了:由于在虚拟经济领域的亏损,导致大量投资人市场购买力缩减或消失,进而企业产品卖不出去,而实体经济的生产和再生产停滞,工人下岗,社会矛盾加剧。其实质就是虚拟资本无节制的扩张导致与实体经济的失衡和社会两极分化的危机。在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主导下的世界经济体系中,参与虚拟资本投机的人往往不仅有一国的国民,还有其他国家的市场主体和投资人,结果是这种在虚拟经济领域的危机就由一国演变为多国或世界性的金融危机。

(四)危机的根源——资本主义制度本身

即资本占有的私人性与资本积累、运行的社会性之间的矛盾造成的。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从立国之时就提出了“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其中,当然也包括能够带来价值增值的资本。从马克思的《资本论》看,作为能够带来价值增值的资本,“不仅包含着阶级关系,包含着建立在劳动作为雇佣劳动而存在的基础上的一定的社会性质。它是一种运动,是一个经过各个不同阶段的循环过程,这个过程本身又包含循环过程的三种不同的形式。因此,它只能理解为运动,而不能理解为静止物”[3](P122)。而资本运动增值的目的,又是借助于人格化的资本家来实现的。

从前文论述中我们看出,第一,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的特性之一,就是其私人占有性。正是这种私人性,促使资本人格化的资本家为实现资本的价值增值和价值增大不懈努力,不惜代价,不顾法纪,不讲道德。第二,资本的生命在于运动,运动终止,资本的生命也就终结。而资本运动的实质就是资本的不断循环和流动,就是不断地变化其形式,在运动中实现增值,实现壮大。第三,社会性。资本的运动要借助于人的力量和人的参与,特别是雇佣劳动者的参与,通过其剩余劳动,把这种剩余劳动创造的价值进行资本化的转化,使其也能进一步增值。第四,充分发挥市场作用。资本的增值,以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建立、发展和繁荣为前提,这既给资本增值披上了合法的外衣,也使资本的增值具有了拜物教的欺骗性。

不能否认,即使是资本推动下的经济全球化,如果利用得当,措施得当,监管得当,预判得当,一些发展中国家还是能够在这种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中得到发展。但是,这种资本的流动,增值是其唯一目标,为了实现价值增值,资本的代言人往往忽视别国的主权、国家利益和价值观。其结果就是一些国家的部分主权丧失,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人民的基本权利得不到保障,而这仅是资本全球性运动的部分不利影响。

更为严重的是,这种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下的以资本全球流动为特征的经济全球化,从形式上实现了资本运行和流动的全球性、社会性。但其归属却是为了资本人格化的资本家的利益。这必然导致私人性和社会性之间的冲突和对立。一方面,人格化的资本家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资本的最大可能的价值增值而不惜一切手段和方式。另一方面,资本的价值增值要通过资本运行社会化的不断扩大,以至于发展到今天的全球化、社会化才能实现。而社会性的事情一定应该从社会的角度,根据社会的发展需要、发展水平由社会统一管理、支配和投放。事实上,资本是由个人支配的。这样,个人与社会、单个资本增值与社会整体发展、资本运动的领域与社会实际需要就可能形成尖锐的矛盾。结果便是有的领域和地方过剩,有的领域和地方不足,导致危机的不断爆发。在过去,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实体经济、生产领域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在今天,就演变成资本在虚拟经济领域金融危机的不断爆发,其破坏性更强,影响更恶劣。说到底这都是资本主义根本制度导致的不可回避的必然现象。

三、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2007年以来的美国次债危机,不是一种个案,而是一种根本性问题的表现。它与新自由主义思想的全球性推销,与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的金融霸权地位,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发展失衡,都关系密切。归根结底,这一切还要从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制与资本运动的社会性之间的对立中寻找答案。

:

[1]马克思.资本论(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3]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危机资本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金茂资本 上地J SPACE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资本策局变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第一资本观
VR 资本之路
“危机”中的自信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