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篇衔接看汉英语篇的翻译处理

2013-08-15 00:54田翠芸
关键词:省略语篇译者

张 娟,田翠芸

(河北联合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9)

本世纪60、70年代有人开始对语篇衔接连贯问题进行研究,其中真正引起人们对语篇衔接研究重视的是韩立德和哈桑[1]的Cohesion in English 一书。根据韩立德和哈桑的观点,衔接是一种谋篇意义,是非结构性成分体现的跨句际意义联系。主要体现在照应(reference),替代(substitution),省略(ellipsis),连接(conjunction)和词汇衔接(lexical cohesion)五大方面[2]。语篇的衔接和连贯在韩立德和哈桑研究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我国语言学家胡壮鳞在1994年就提出了语篇的衔接和连贯的多层次思想,并进一步扩大了衔接的范围。提出了自己的理论框架[3]。

张培基先生从事我国现代散文精品的英译很多年,很多英译文章发表在《英语世界》和《中国翻译》杂志中[4]。《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是一些优秀译稿的集合,共分为三集,现已成为翻译学学生必看的作品。其中《今》是中国共产党人李大钊的名篇。文章强调为今天而工作,创造美好的未来。反对崇古、复古,但也反对全部否定过去和随意菲薄古人,认为只有承受古人,才能启发来者。以下例子均选自本篇。本文从语篇衔接的五个方面分析中英文差异以及译文英语衔接的处理方法。

一、照应

汉英语篇中都存在着衔接手段,通常有三种照应方式:人称照应(personal reference),指示照应(demonstrative reference)和比较照应(comparative reference)。由于汉英语言差异,三种照应方式在两种语言中的使用方法和频率有很大的不同。以下相应的例句将探讨这些问题。

(一)人称照应

汉语中第一人称有我和我们,第二人称你和你们,第三人称他、她和它以及他们,她们和它们。英语中则存在着人称代词、物主代词和反身代词。

例1:觉得所处境界可以安乐悠游,不必再商进取,再为创造。

译文:Complacent about their present circumstance,they fell no need for progress or creation.

(二)指示照应

汉语中,我们有丰富复杂的指示照应,表人或表物的这些、那些。表地点的这儿,那儿,这里那里。表时间的这会儿,那会儿等。表程度的这么,那么。而在英语中相对应的有this,that,those,these,here,there。显然不如汉语此类词汇多。另外,英汉在指示照应方面的差异体现在英语的定冠词the 上,它本身没有实质意义,但在某些语境中是必不可少的。而汉语中则没有。英语中通常为the 加名词或名词词组表特指。相应的汉语用这、那加名词或名词词组来代替。

例2:他们觉得“今”的总是不好,古的都是好。政治,法律,道德,风俗,全是“今”不如古。

To them,things nowadays,including politics,law,morality and social customs,are all inferior to those in the past.

原文中没有用指示代词来说明古代的“那些”东西好,译者则根据英语的指示照应特点增加了those,使译文表达更清楚、明了。

(三)比较照应

比较照应涉及两个对象的比较,英语中表达相同含义的有same,equal and identical;表达类似的含义的有similar,additional;表达不同含义的有different and other.

例3:这种人丧失‘今’的好处,阻滞进化的潮流,同厌‘今’派毫无区别。

(4)精液的质量标准。优:精液量250 ml以上,活力0.8以上,密度3.0亿/ ml以上,畸型率5%以下,感观正常;良:精液量150 ml以上,活力0.7以上,密度2.0亿/ ml以上,畸型率 10%以下,感观正常;合格:精液量100 ml以上,活力0.6以上,密度0.8亿/ ml以上,畸型率18%以下(夏季订为20%),感观正常;不合格:精液量100 ml以下且密度0.8亿/ ml以下,活力0.6以下,畸型率18%以上(夏季定为20%),感观正常。以上四个条件只要有一个条件符合即评为不合格。

译文:Such people abuse the present and stem the tide of progress.There is no difference at all between them and those who are sick of the present.

同英语比较照应相比,原文同样存在比较照应,通读原文的整段话可知作者是将“乐‘今’”和“厌‘今’”的人进行比较。译者在翻译时突出英语形合型语言特点,在结尾处用there is no difference 比较两类人的不同。

二、替代

英语中替代可分为三类:名词性替代,动词性替代和分词性替代。常用的名词性替代词有one,ones,the same 等;常用的动词性替代有does,do and did 等以及常用的动词性替代词有so,not 等。在实际应用中,除了以上的替代词,为了避免重复以及清楚表达句意,其他一些词组的使用也不可忽略。与汉语特点相比,汉语中重复词的使用频率较高。

例4:有的哲学家说,时间但有“过去”与“未来”,但无“现在”。有的又说,“过去”与“未来”皆是“现在”。我以为“过去未来皆是现在”的话确实有些道理。

译文:Some philosophers say that we have the past and the future,but no present.Others say that the present is inclusive of the past and the future.I,however,incline towards the latter view.

原文汉语中重复“过去未来皆是现在”的观点。译者在译此句时,用incline towards the latter view 的表达方式来使英文句子上下文联系起来。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和英语衔接的特点。

三、省略

在英语语法中,替代和省略是相关联的。在某种意义上说,省略即为零替代。在系统功能语言的框架下,省略也分为三大类:名词性省略,动词性省略和分词性省略。

例5:一时代的变动,绝不消失,仍遗留于次一时代,这样传演,至于无穷,在世界中有一贯相连的永远性。

译文:The changes of each age,instead of becoming extinct,will pass on to the next.The process will go on endlessly to form an eternal link in the world.

译文中省略了age 一词,属于名词性省略。此种省略在英文中是很常见的。

例6:觉得所处境遇可以安乐悠游,不必再商进取,再为创造。

译文:complacent about their present circumstance,they feel no need for progress or creation.

原文汉语是无主句,译者在翻译时根据上下文的联系添加了主语they.另外汉语中原文为“不必再商进取,再为创造”。译文中用or 连接进取和创造。省略了不必要的重复。

四、连接

英语中连接词充当过渡词的角色,体现句子成分间的逻辑关系。常见的逻辑关系有:时间关系,因果关系,条件关系,转折关系等等。

例7:要晓得“现在”的境象倘若真是这样黑暗,这样卑污,罪孽这样深重,祸患这样剧烈,也都是“过去”所遗留的宿孽,断断不是“现在”造的。

They should understand,however,that what they speak of,if true,is a long-standing inheritance from the past,deficiently not a product of today.

英语是形合型语言而汉语是意合型语言在这里仍有体现。原文中没有“然而”这个词,但译者添加however 来实现文中的转折关系。原文中的“倘若”在汉语是条件关系,所以译者用if 表达此条件关系。译文省略了“这样黑暗,这样卑污,罪孽这样深重,祸患这样剧烈”而变成what they speak of 将此句与前一句紧密相连。

例8:须再进一步,了解“今”所以可爱的道理,全在凭他可以为创造“将来”的努力,决不再得他可以安乐无为。

译文:We need to understand that the present is precious not because it can allow us to idle about in the midst of comfort and pleasure,but because it offers us an opportunity to strive to create the future.

原文属于无主句,译文添加了主语we,将几个小分句用not because,but because 使文章紧密联系起来。从而使英语译文具有逻辑性。not because,but because 是属于连接中的原因关系。

五、词汇衔接

具体来说,英语词汇衔接分为重复(Repetition),同义词(synonym),反义词(antonymy),上下义关系(hyponymy)和搭配(collocation)。汉语中同样存在着词汇衔接机制,其中重复是汉语中最为常见的。而对于汉语中的重复,译者根据不同的语境进行了不同的处理方式。

例9:我以为时间最宝贵的就是“今”,最易丧失的也是“今”。因为他最容易丧失。所以更觉得他可以宝贵。

为什么“今”最已丧失呢?

译文:Of all things in the world,I think,the present is the most precious,and also the most apt to slip through our fingers.We,therefore,treasure it all the more because of its transience.

Why is the present so easily lost?

汉语中重复提到“最易丧失的”,译者在翻译此句时,为避免英语用词的重复性,把第一个“易丧失”翻译成the most apt to slip through our fingers;第二个“最容易丧失”翻译成its transience(短暂)。把第三个“易丧失”翻译成easily lost。这体现英语词汇丰富,避免了单调,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

例10: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都以“现在”为渊源。“过去”“未来”的中间全仗有“现在”已成其连续,已成其永远。

译文:The infinite past results in the present,and the infinite future results from the present.It is the present that serves as a connecting link between the past and the future to bring about continuity,eternity and a boundless big whole.

汉语中重复出现了“现在”“过去”“未来”这几个词,译者在翻译中仍忠实原文将他们翻译出来,并没有将他们转换成其他词。“现在”“过去”“未来”在文章中属于核心讨论的内容。在此处,将他们全都翻译出来是有必要的。

在一个求变已成为当务之急的时代,李大钊的《今》无疑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即使在今天,文章中所传达的珍惜时间、脚踏实地的思想仍具有其深刻的现实意义。整篇文章短小精悍,结构缜密。总的来说,汉语为意合型语言,汉语无主句较多,词汇重复频率较高;而英语是形合型语言,强调句子的完整性以及句子间的紧密联系。张培基先生的翻译作品来源于他深厚的中文功底和扎实的英语技能。对他作品的研究,我们不仅能够学习到有用的翻译技能而且能够加深对中英两种语言区别的认识。

[1]Halliday,M.A.K.& Hasan,R.Cohesion in English.[M]London:Longman.1976.

[2]魏薇,刘明东.试论英语语篇中的词汇衔接[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3):40.

[3]张德禄,刘汝山.语篇连贯与衔接理论的发展与应用[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4]张培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二)[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省略语篇译者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偏旁省略异体字研究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中间的省略
元话语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
从翻译的不确定性看译者主体性
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