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朝阳
郑朝阳/陕西榆林工业学校教师(陕西榆林719000)。
高校是人才的集结地,是青年人才的摇篮。校园文化建设对社会整体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对高等教育的推动和发展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和谐是一种稳态平衡。21世纪,我们追求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和谐已成为一种文化背景和底蕴。高校是先进文化的温室,这里有足够的包容性,能够容纳多元文化,提倡主流文化,一直延续着百家争鸣的和谐文化氛围。在社会主义大的文化背景下,高校可以积极挖掘非主流文化,有利于多元文化在高校中和谐发展,对构建和谐校园文化起到了重大作用。
当今,社会环境复杂多变,大学校园已经不再是人们想象中的象牙塔,大学生可能有机会接触到许多方面的消极思想。社会主义文化战略背景,对于培养大学生坚定的共产主义理念具有重要作用。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可以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确定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是非观择业观,对学生知识的积累、道德品质的培养和品格的陶冶都有重大作用。
大学校园里集聚了最年轻最优秀的人才,他们肩负着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开拓新文化纪元的任务。海纳百川式的文化理念,百家齐鸣式的和谐文化背景,让高校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有效加强了高校和社会之间的联系。国家和社会给予高校很多扶植,高校拥有各种文化设置和文化媒介,学生有充足的机会参与各种文化艺术活动。艺术实践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同时还能增强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和认识。青年一代熟悉、了解传统文化内涵,可以提高国民素质。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包含了很多方面,但是核心和灵魂是办学理念。办学理念一般是学校代代传承下来的一种传统,但是又不拘泥于传统,是一种审时度势在把握宏观教育方向基础上的思考。它可以起到凝聚教师力量的作用,同时,是大家一致的目标和追求,贯穿于学校的各项工作之中,可以潜移默化影响全校师生,逐渐积淀为学校文化。时下的校园文化务必要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人性化,张扬自尊关爱,为学生营造愉悦的环境。所谓以人为本,是以师生的需求为出发点,结合学校的发展定位,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尊重学生,并且让学校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员。
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各种金钱观价值观对大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不少大学也开始跟着市场走,过分地强调了对现实的适应,大学精神式微和学术道德滑坡一时成为常见的现象,这更加凸显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社会需要人才,但是更需要精神与人文理想兼备的人才。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境界,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和谐统一,是实现人的精神的现代化。高等教育不仅仅传授科学知识和信息,也是一个人文的、价值的选择过程。校园文化建设更应注重在科学与人文之间架设桥梁,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大学师生的全面发展。
正如前文所讲,当前大学存在精神文化的式微。要想做好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学校的发展规划、学生管理和教育管理工作都应该围绕此项工作开展。同时,要加强对大学文化的认识和研究,这种研究探讨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力量。学校要想有凝聚力,使师生有共同的发展目标,就必须要有大学文化的牵引,学生要想身心健康发展,也必须要有大学文化的指引。
校园文化的教育是潜在的间接的,不是灌输式的,就像润物的春雨,绵长不断,这种教育方式的效果也是悠长的。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帮助人们提高艺术修养,在不自觉的状态下健康成长。我们要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挖掘校园文化的潜在资源,努力设计出新的文化形象,致力于获得教育资源的最大价值。比如评选感动校园的十佳青年,我最喜爱的授课教师,集中展示他们的事迹,展示学校先进的教学成果等等,这些潜在资源可以为学生树立起榜样,给予学生积极的正面的暗示,最终使得学校的文化得以积淀和升华。
校园是多种文化的融合地,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发展,二者是同步互动的。校园文化保持其自身的独立性,同时又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始终代表着社会文化的发展方向,引领社会文化不断提高和发展。我们要辩证地看待校园文化的保守和开放问题。当今,学生有很多机会接触社会文化,教师要从中加以引导,帮助学生吸收社会文化中的有益成分,提高对社会不健康文化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几乎每个学生走向社会多年后都会怀念学校那方土地,回忆学校丰富多彩的活动,因工作后压力巨大,休闲娱乐的活动都很有限。在校时没有过多的压力袭扰,最适合开展文体活动和学生社团活动。组织开展形式各异的校园文化活动,最为关键的就是要在活动参与对象上正确处理好主动与被动的关系。因为学生思想新潮,张扬个性,价值观、人生观都有较强的可塑性,如果校园文化缺少了主阵地的意识,不能够战胜社会上一些不良文化的袭扰,就无法吸引追求标新立异追求时尚的学生。学生对校园文化“不感冒”,就会懒于参加校园活动,学校创办文化活动的初衷和目的就不会实现。事实上,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校园文化都停留在“被动”的状态,很多校园文化组织,如学生社团、文化广角等,缺少创新意识,功能和效应难以发挥,很难吸引广大学生的兴趣。学生很容易被社会上一些腐朽的文化吸引,从而渐渐远离大学校园的主阵地。所以,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要紧跟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形势,多在创新活动形式和内容方面下功夫,变被动为主动。
我党明确指出,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文化发展,要以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为目的,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科学的大众的文化。这也是校园文化发展的未来方向。但是鉴于校园文化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同时考虑大学生思想特点,校园文化的发展就要体现我党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的要求,形式上要体现阳刚之美,展示大学生一往无前的精神风貌。
新时代背景下,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大大增加,信息量大幅增长,大学生的文化素质体现出求新、求异、求美的特点。在建设大学校园文化中,就要格外注意辩证处理文化建设要求和多样化需求的关系。如果我们忽略了青年大学生文化多样性的需求,就难以提升学生参与校园活动积极性;如果过分追求多样性,又会使得校园文化建设失去特色,就偏离了有效引领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作用。要时刻把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方向,本着百家争鸣的原则,将文化教育工作做得生动化人性化。
我们要谨记,多给学生一点关心,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帮助学生树立起对社会对父母对自己的责任感,帮助他们唤起内心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增强学校的整体凝聚力,才能全面提升青年一代的素质,才能有力推动校园文化的建设工作。
[1]刘彬.从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的互动关系谈校园文化建设[J].吉林教育科学,2009(11)
[2]任水才.论新形势下的校园文化建设[J].教育探索,2004(6)
[3]姜继玉.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与医学特色[J].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1)
[4]倪亚静.探讨大学校园文化的功能及创新途径[J].艺术百家,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