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平县蚕桑生产发展问题与对策

2013-08-15 00:51姜在胜
蚕学通讯 2013年2期
关键词:梁平县梁平蚕农

姜在胜

(重庆市梁平县蚕桑科技推广中心,重庆 梁平 405200)

重庆市梁平县栽桑养蚕历史悠久,据史载可追溯至宋代,当时梁山军(今梁平)丝制品作为贡品进贡朝廷。相当长一段时期,蚕桑产业作为梁平县的传统优势产业,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20世纪90年代中期养蚕业发展至鼎盛,蚕桑主产乡镇几乎家家户户栽桑养蚕,全县桑蚕茧丝绸行业产值上亿元,上缴利税近千万元,成为全县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近年来,由于城镇化建设进程加快、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茧丝绸市场行情跌宕起伏等原因,梁平县蚕桑产业逐年下滑。2012年全县养蚕12 185张,比2002年24 663张减少12 478张,十年下滑50%。笔者重点对梁平县近三年蚕桑生产主要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就大力发展效益蚕业、早日实现蚕农小康目标的办法和措施提出对策建议。

1 主要问题

1.1 蚕茧价格持续上涨,养蚕数量不升反降

根据梁平县蚕桑科技推广中心统计监测结果,蚕茧收购全年综合均价2010年为21.51元,2011年26.63元,涨幅达23.8%;2012年为28.31元,涨幅6.3%。2011年鲜茧每公斤上涨超过5元为历史罕见,刺激了蚕桑生产,当年养蚕13 568张,比2010年11968张增1 600张,增幅13.4%,养蚕增幅低于价格涨幅;2012年蚕茧收购价格持续上涨,但养蚕数量不升反降,全年养蚕12 185张,比2011年减少1 383张,几乎退回到2010年水平。

1.2 桑树管护逐渐乏力,桑树利用不见好转

为了恢复发展蚕桑生产,近三年在稳定桑树资源方面,梁平县做了不少工作。县农委与县退耕办联合对享受退耕还林补贴政策桑园地块加强存活和管护检查,县昌升茧丝绸公司加强养蚕户桑园冬季管理和养蚕期间的桑园水肥管理,连续指导蚕农利用短枝腹接技术改造实生桑60万余穗。全县3 000 hm2桑树资源保存较好,但长势极差,且有被油桐、花椒、香椿、松柏等树种替代之势。相比而言,1 000hm2良桑“农桑14号”长势较好,丰产性强,但有一半以上没有用于养蚕,而用于养羊、养牛、养猪等。

1.3 技术培训常年开展,单产质量稳步不前

蚕桑技术培训纳入了阳光工程,结合季节培训,三年培训蚕农达3万余人次,培训面达到80%以上,蚕茧单产却一直在37~38kg之间徘徊,2010年单产38.2kg,2011年37.1kg,2012年38.7kg。蚕茧质量也未见提升,本县宏美达茧丝绸公司不用本地蚕茧,干茧销售只能舍近求远,销往四川安岳。

1.4 农业产业竞争发展,养蚕环境日趋不利

梁平是重庆最大水稻制种基地,龙门镇和明达镇水稻制种面积逐年增加,两镇养蚕户叫苦不迭,养蚕农药中毒时有发生,唯有避重就轻,调节养蚕发种时间,错开水稻病虫防治用药时间。云龙镇年出栏4万头肉牛养殖场和年出栏10万头生猪养殖场建设初期,大量牲畜粪便累积,对周边养蚕环境彻底消毒带来威胁。

2 原因分析

2.1 农村劳力日益紧缺,养蚕比较效益水平仍低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吸引大量农村劳力进城务工,农村青壮劳力日益紧缺,明天谁来种粮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蚕区明天谁来养蚕问题更加突出。蚕桑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虽然广泛推广了蚕台育、地面育、自动上蔟等省力技术,但是栽桑、管桑、摘叶、除沙、采茧等环节没有实现机械化,用工量大,劳动强度高,且集中在5龄期间,年轻人难以承受,老年人更吃力。据调查,梁平蚕农绝大多数在55~65岁之间,兼有照顾留守儿童之责。蚕桑产业留不住农村劳力,关键在养蚕比较效益水平仍然较低,尽管近三年蚕茧价格上扬了31.6%,但农村劳力养蚕收益远远赶不上在外从事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的高收入,高龄蚕农放弃养蚕,青壮蚕农没有替补,蚕农队伍日渐减少,这是蚕茧价格上涨而养蚕数量不升反降的主要原因。

2.2 政策扶持微乎其微,规模集约养蚕后劲不足

2008年梁平县撤销蚕桑产业发展指挥部和茧丝办,转向重点扶持鸭、竹、柚三大特色产业。2012年,梁平提出了特色效益农业发展意见,大力发展“粮油猪”三大保供产业、“鸭柚竹”三大特色产业和“牛鱼蜂”三大新兴产业的“3×3”产业体系,蚕桑产业退出辉煌的历史舞台,除了少数蚕桑主产乡镇自定扶持政策和个别蚕桑专业合作社申报市级项目资金外,再没有蚕桑产业专项资金扶持。原有受到扶持的养蚕大户有的规模缩水,有的桑园、设施转让,有的不续租,有的甚至改行干脆不搞蚕桑,导致养蚕数量持续下滑。

2.3 科技培训老生常谈,实用技术普及不如从前

梁平已有二十多年没有引进蚕桑技术人才,县蚕桑科技推广中心仅有8人,乃2004年县丝绸公司和县蚕种站改制考录组成,最年轻的超过40周岁,没有组织参加行业培训及时进行知识更新,每次培训都是老生常谈,培训形式也没有新意。县昌升茧丝绸公司聘用的蚕桑技术员年龄老化,加上裁员近半,技术指导心有余而力不足。一方面,科技培训老生常谈;另一方面,蚕农实用技术普及反而不如从前。桑树冬管粗放、养蚕消毒不严、提青分批不清、蔟中管理不善、采茧好次不分等不良现象抬头。为了适应现有蚕农养殖习惯的转变,蚕品种不得不改过去多丝量品种为抗逆性强品种,这是蚕茧单产质量稳步不前的根本原因。

2.4 产业规划配套滞后,乡镇产业转移兼顾不够

近年来,梁平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招商引资额度不断增加,入驻龙头企业越来越大,政府重视程度不断加强。蚕农散、大户少,蚕桑产业处于弱势,养蚕环境受制于其它产业问题越来越突出。云龙镇年出栏四万头肉牛场粪污消纳配套设施湿地建设滞后,明达镇和龙门镇水稻制种区域与蚕桑产业没有缓冲带,产业之间防病治虫造成矛盾,这是养蚕环境日趋不利的直接原因。

3 对策建议

3.1 科学定位,缩紧拳头,狠抓蚕桑主产区域

梁平出台了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和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在全县农业产业总体规划布局下,要正确认识蚕桑产业地位,科学定位,以人为本,结合实际,宜蚕则蚕,宜粮则粮,宜畜则畜,缩紧拳头,狠抓蚕桑主产区域“139”重点。即一个万担镇——虎城镇,三个重点镇—云龙镇、荫平镇、金带镇,九个专业村——虎城镇礼仁村和八林村、袁驿叶岩村、荫平镇大坪村、云龙镇东平村、金带镇千河村、明达镇朝阳村、龙门镇河源村、合兴镇银恒村。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指导投在“139”重点区域,勿普遍开花,突出“一村一品”,做好产业规划,加强业务指导,做出效益和特色,从而做大做强产业。

3.2 着力创新,推广科技,突破规模省力养蚕难点

在继续贯彻 “六化五配套”技术路线和多批次滚动养蚕的基础上,充分尊重蚕农意愿,调整养蚕布局,提前春蚕、适养夏蚕、少养秋蚕、养足晚秋,并根据大户需求调整发种日期,优化养蚕格局,提高养蚕效益。借鉴国内先进蚕区有益经验,探索“十天养蚕法”、小蚕公司、桑用蚕用农机具补贴、蚕桑股份专业合作社等在我县试验推广。出台桑园流转激励办法,新发展养蚕大户,提高桑树资源利用率。出台科技创新奖励办法,鼓励农技人员创新试验,研究养蚕省力办法,突破规模养蚕费力瓶颈。改善蚕桑技术培训方式,多用图片、PPT、或农民田间学校形式进行培训,提高培训效果。

3.3 立足实际,综合利用,打造特色效益农业亮点

根据梁平近年来的蚕桑产业综合利用试验结果,可继续推广桑菜、桑鸡、桑粮模式外,和林镇可推广桑姜模式,袁驿镇可推广桑兔模式,虎城镇可推广桑菌模式,云龙镇可推广桑园施用畜禽粪便有机肥,金带镇可依托西南禅宗祖庭双桂堂旅游资源推广桑果采摘游,开发桑椹酒、桑叶茶、蚕沙枕、蚕丝被等旅游产品。

3.4 加强领导,加大投入,迎来蚕桑产业逆袭拐点

梁平目前仍然从事栽桑养蚕的农民短的有20多年、长的有40多年经验,算是铁杆蚕农,对蚕桑产业有浓厚的感情,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轻易放弃蚕桑转投其它产业。党的十八大提出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宏伟目标,那么梁平3 000多户蚕农的小康梦就不能被忽视,相反,要重视蚕农的小康目标实现规划,特别是蚕农家庭的收入指标规划。县级财政要切块农发资金扶持蚕桑产业,涉及蚕桑产业的乡镇财政要出台具体的扶持办法,补贴栽桑养蚕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室外养蚕大棚的修建、省力蚕台和纸板方格蔟的添置、桑树病虫统防统治、养蚕大户的奖励、小蚕共育和鲜茧销售等价格补贴,扭转蚕桑产业下滑局面,提升蚕桑生产的竞争力,早日迎来蚕桑产业逆袭拐点,实现蚕农小康目标。

猜你喜欢
梁平县梁平蚕农
中华蜜蜂为梁平柚授粉的效果及梁平柚蜂蜜品质研究
躲雨
昆士兰大学
The Color Purple
梁平县小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梁平县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分析
关于重庆市梁平县农村治安问题的调查分析
始兴首批春茧鸣锣开收
诗人访谈
蚕农侯大国诗作(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