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解放的姜戈》:意大利西部片与美国精神的合体

2013-08-15 00:49
关键词:西部片昆汀舒尔茨

张 陆

(山西传媒学院 编播系,山西 太原030013)

2012年,昆汀·塔伦蒂诺导演的《被解放的姜戈》一经上映,迅速吸引了一大批电影从业者、理论家以及观众的关注。影片中依然浓烈的昆汀式血腥与黑色幽默,一再刺激着观影人的神经。这一次,善于拼贴的昆汀将意大利西部片的外衣植入了影片之中,让观众在观影的过程中不断回顾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影像英雄。

一、意大利西部片的外衣

(一)西部情结

西部片作为影响昆汀风格的重要类型片之一,其视听元素早已出现在他的早期作品当中。《杀死比尔》系列中反复出现广阔旷野的画面,《无耻混蛋》中门框与人物剪影的组合,都是借鉴约翰·福特。2009年,昆汀在《寿喜烧西部片》中客串演出,向意大利西部片大师塞吉奥·考布西致敬。

《被解放的姜戈》采用了更加完整的西部类型语言,将时间置于美国南北战争的前两年,以黑人与白人的抗争取代传统西部片中白人与印第安人的对抗,并通过大量的拼贴,将意大利西部片的经典元素引入其中,形成对经典的新一轮致敬。

(二)向经典致敬

“姜戈”是意大利西部片中的英雄们常用的名字之一,最早出现在1963年由塞吉奥·考布西所执导的《姜戈》中。《姜戈》讲述了一位流浪牛仔成功消灭对手并获得胜利的故事。影片中,主人公拖着棺材的画面,奠定了整部影片神秘、阴暗的基调。大量的枪战情节,带给影片足够的暴力与血腥。其中,墨西哥人割掉美国探子的耳朵并迫使其吃掉的情节,即使在今天看来,血腥程度也让人叹服。《姜戈》是早期意大利西部片的经典作品,拥有许多自发为其拍摄的续集,较为著名的有《姜戈,杀!》和《混蛋姜戈》等。

昆汀将新片的主角命名为“姜戈”,首先,明确展现了此片中意大利西部片的元素;其次,用这个名字构建起了一座跨越50年的桥梁,为经典影片再次书写续集。

(三)音乐的延续

音乐的拼贴已经变成了昆汀极富特色的个性标签,从《杀死比尔》中让人印象深刻的口哨音,到《无耻混蛋》中纳粹英雄佐拉被射杀的背景音乐,昆汀始终选择上世纪惊悚片、西部片的电影配乐大师作为合作伙伴。

在《被解放的姜戈》中共有24首配乐,仅有6首是新作,其余全部来自于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的电影配乐,尤其是埃尼奥·莫里康内(意大利西部片的杰出电影配乐大师)的作品,更是频繁地出现在影片中。

影片中有两首最能体现昆汀精髓的配乐,一首出现在影片的开头,作为主题曲,也是当年电影《姜戈》中的主题曲;另一首则出现在影片的结尾,配乐来自于《他们是神》中的主题曲。这两首配乐在无形中显示了意大利西部片对此片的影响

二、美国精神与昆汀个性的内核

意大利西部片是“暴力美学的传承,淡化了正邪界限的主角”[1]。《被解放的姜戈》虽然是昆汀对意大利西部片的致敬,但深入挖掘其影片风格与叙述方式,好莱坞典型的英雄塑造方式与昆汀独特的后现代书写手法,才是这部影片真正的核心所在。

(一)人物塑造

在经典电影《姜戈》中,主人公被塑造成一个没有明显善恶倾向的牛仔,其迷人之处在于,他比“坏人”拥有更强的暴力技巧。这也是意大利西部片的整体特征,在内容上极少宣扬拓荒性的美国精神。而源于美国的西部片本身是将西部拓荒的事迹以一种近乎神话的方式呈现,表达美国人民在建设初期所表现出的勇敢、善良等特质,他们是为正义、家庭而奋斗的个人主义英雄。

在《被解放的姜戈》中,主人公以“姜戈”命名,并拥有和经典姜戈一样的才华与行为。但是,昆汀的姜戈,是一个备受压迫的黑人奴隶,他的反抗是为了争取自由与自尊。姜戈的出场是在黑夜的森林中,带着镣铐和皮鞭的声音。昆汀解释姜戈是个拥有极端反抗奴隶主前史的人物。除此之外,他还拥有一段可以为之抛弃生命的爱情和一个需要拯救的妻子。姜戈由纯粹的受金钱驱使的人物变成了一个背负沉重命运枷锁,勇敢追求自由,并愿意为家庭抛弃一切的美式西部英雄。

(二)黑人主题与种族主义的规避

意大利西部片极少描述美国的种族冲突,而是集中于墨西哥人与美国人或者美国人之间纯粹的地盘争斗。在《被解放的姜戈》中,虽然没有描述白人与印第安人的冲突,却将奴隶制推至银幕前。然而,导演昆汀却十分巧妙地运用角色设定,将种族主义的战火尽可能地规避开来。除了姜戈外,影片中另一位英雄金·舒尔茨,作为反奴隶制的白人,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观影白人的历史负罪感与黑人的愤恨感。而舒尔茨这位从德国远赴美国的淘金者,以牙医的身份,很巧妙地解释了他抨击奴隶制的原因。与姜戈和舒尔茨相对应的“坏人”的代表,则是白人农场主卡尔文·坎迪及其忠实的黑人奴仆史蒂芬。坎迪是个极端的奴隶制拥护者,也是一个典型的昆汀式人物。黑人管家史蒂芬忠于主人坎迪,在其家族中服务了将近一辈子。史蒂芬是非常聪明的,只有他能够透过舒尔茨冗长、繁杂且貌似合理的话语,看穿其真正的目的

这样四个人物的组合,将原本庞杂、颇具争议的奴隶制度简化为两黑两白、两正两恶的对抗,并通过舒尔茨与史蒂芬这两个人物消解了观影白人的历史负罪感与黑人的愤恨感,塑造了不论是黑人还是白人都可以接受的勇敢、善良并渴望回归田园的英雄。

(三)血腥、游戏与后现代的保存

“所有昆汀的电影总会被推到风口浪尖,因为那里从来不缺乏争议元素:暴力、粗口、对经典的‘抄袭’、流行文化的滥用。”[2]意大利西部片中的英雄总是沉默寡言,配合着众多烘托气氛的配乐,带有一种歌剧式的节奏。《被解放的姜戈》中的人物却保持了昆汀人物善于陈词的特点,两位受过良好教育的白人,便是其中的代表。舒尔茨善于将一系列冠冕堂皇的无用前缀语用于解释其实际行为,善于通过语言的庞杂性掩盖自己的目的,善于通过语言的逻辑性毫无意外地说服他人。坎迪则是个喜怒无常的人物,他的长篇陈述通常与影片并无直接联系,而这种喜怒无常也表现在他的行为中,影片中交易结束时要求握手的情节,便是这种无逻辑性人物性格的明显体现。

此外,黑色幽默作为昆汀的影片风格更是贯穿于整部影片之中。舒尔茨出场时,他乘坐的马车上一个十分滑稽的带着弹簧底座的大牙齿,彰显了整部电影的戏谑性。一场关于“是否戴头巾”的争论,则将这种黑色幽默的风格发挥到了极致。昆汀在片中也沿用了头巾泛指“坏人”的含义,并让他们就头巾的不便捷性做出群体性讨论。这样的情景设定虽然和剧情发展没有必然的联系,让观众在大叹昆汀无聊的同时却禁不住捧腹大笑。除了此类较为明显的黑色幽默之外,在影片的细微处依然存在这种让人会心一笑的元素。影片中舒尔茨讲述了德国的传说故事,并以此作为帮助姜戈拯救妻子的理由。撇开逻辑的因素,这段传说的确给整个影片注入了浪漫的色彩,也让观众记住了女主角Broomhilda的名字,但实际上德国传说中公主真正的名字叫做Kriemhild,Broomhilda则是1970年美国发行的连环画中活了1500年的女巫的名字。

[1]燕十三.碧血黄沙 豪气惊雷——“意大利西部往事”[J].电影评介,2004(7).

[2]Joker.弄死一帮白人娘娘腔的事儿[J].电影世界,2012(11).

猜你喜欢
西部片昆汀舒尔茨
Tricks or Treats
My New Teacher
曾在里根政府担任国务卿的乔治·舒尔茨逝世,享年100岁
《大师镜头 昆汀篇》
第九个“恶人”
试论意大利西部片对好莱坞西部片的超越
——从莱昂内与《镖客三部曲》谈起
《老兵》:目击“韩国昆汀”
西部片里的那些事儿
西部片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