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华
(安徽省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艺术设计系,安徽 马鞍山243041)
作为视觉艺术的两种形式,设计艺术与传统绘画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争议的热点。理清传统绘画与现代设计艺术之间的关系,尤其是找出两者之间的差异,对于形成合理的设计思想,科学地将传统绘画元素及技法运用到艺术设计当中去,促进学科之间的交互发展和和渗透有着积极意义。
纵观历史,从积蓄的底蕴和传承的价值角度看,传统绘画艺术是源远流长的,而艺术设计在美术史来看,可算做是传统绘画的延伸产物,设计源于美术。因此绘画与艺术设计从专业角度来说是有内在联系的。
观点之一:绘画与艺术设计同根同源,都属美术大范畴,同样都是个性的展示。优秀的画家、设计师,必定有着自己独特的审美个性,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表现自我。
观点之二:设计师与画家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两者的行业性质是完全不同的,画家们突出的是自身理念、意志、风格和艺术内涵。绘画本质是实现对美的追求,绘画作品本身具有被观赏的特征,反映的是画家的思想理念、生活状态、以及对美的理解等。与绘画不同,艺术设计是典型的实用主义,有强烈的功利性和利益关系充斥其中。因而设计师必须使他的设计作品具备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去迎合消费群体的种种需求,赢得他们的信任与满意,最终通过市场竞争,使之成功提升销售业绩。因此,依附性是艺术设计在商品经济中的本质反映。[1]
第一,创作动机的差异。绘画作品是画家感性的表达,可以表达画家对当前生活的看法。在表现形式上画家可以完全随心所欲,只遵循自己的内心世界,不必去考虑广大受众是否能够接受和理解,也可以不用去考虑绘画作品的商业定位。在某种意义上说,作品的生命力,完全体现在画家的个性上,画家对美的形式有着特殊理解。由于绘画的纯艺术性、无功利性等特点,使得绘画艺术能够更注重人类思想的表达和情感的宣泄,也更能唤起广大受众共鸣,净化我们的内心。
而设计与绘画的消费群体有着很大的差别,设计的产生、发展是与商业行为结伴而来的,是随着商品经济的激烈竞争而出现的,具有鲜明的实用价值,艺术设计的根本目的是面向受众传播信息 这是艺术设计独有的效应。艺术设计不能像绘画那样自由发挥、随心所欲,它必须是为产品服务的,为客户服务的,为消费者服务的。艺术设计的成功与否是完全取决于广大受众的,广大受众的接受与否直接体现了艺术设计的价值,而艺术设计本身也必将接受市场的考验。因此,设计艺术和绘画艺术的本质区别就在于两种艺术形式的根本目的和指向不同。艺术设计是建立在实用性基础之上的,而绘画艺术没有实用价值,是人精神世界的产物并最终作用于人的精神世界。[2]
第二,素养内涵的差异。关于绘画范畴,我们都耳熟能详,例如我们所熟悉的中国画、油画、水彩画、版画等。中国画又包含了工笔、写意,人物、花鸟、山水等类别。每一个画种的技法都需要画家倾注多年的时间去练习。不仅如此,职业画家还需用毕生的精力去研习、领悟远高于技法的艺术涵养,方能达到更高的境界。而艺术设计同样是对多种设计的总称,例如:平面设计、服装设计、工业设计、动漫设计等。每一个设计类别又可以衍生出若干个领域。设计师在某一个领域想要取得成绩,必定要经过多年的历练。学习设计理论、设计技巧,掌握基础造型能力,精通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了解市场的规律,多年的实践经验,等等。这些都是设计师在取得成绩之前需要积累的。
尽管艺术设计与绘画在学习阶段的最初阶段是一脉相承的,所有的艺术从业者都是从基础绘画学起,但是随着学习进程的不断加深,它们的差异性完全体现出来。传统绘画更侧重的是技法的娴熟、个性的彰显和自我意识的表达,它无须依傍任何事物而独立生存,强调的是绘画功力的不断提升,去更好地诠释主观意志;而现代艺术设计则是在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之后,迅速从传统意义上的绘画概念中剥离出来,在以商业价值导向的驱使下,成为市场的依附,运用基础绘画能力在设计中别样演绎,因此,创意则成了现代艺术设计的核心要素。
第三,创作过程的差异。绘画艺术的创作过程较为单纯,先构思,再制作。绘画作品创作过程中,绘画材料的合理应用显得尤为重要。如油画用的是以油为结合剂的油性颜料画在布面上;国画以笔、墨、纸以及以水溶性颜料为主的肌理特征。无论是什么画种,画家都要精确掌控每种材料的特性,才能体现该画种最纯粹的特征和血统。在绘画的形式上,因个性需求而关注和强调各画种之间的独立性。
而现代设计艺术的形成与发展是和商业行为结伴而来,具有显著的商品特征,其创作过程是设计师的创意与设计设备相结合的物化过程。这些设备之中包括电脑、电脑设计软件、专业绘图仪、专业打印机、扫描仪……。因此作为一个优秀的设计师不仅应具备设计能力,还应懂得对各种设备的娴熟操作和对工艺流程驾轻就熟。不仅如此,设计师还应懂得设计材料的相关属性。在创作手法上,艺术设计对各画种都有着很强的包容性,各种绘画手段和技法都可以灵活地运用到其中来。[3]
第四,视觉形式上的差异。视觉形式包括创作语言和呈现方式两个方面。就创作语言而言,绘画的素材一般来自现实生活中写实性记录结果,如写生、临摹等,在获取素材之后,再根据主观思想进行二次艺术创作。在创作的过程中,画家可以用任意的手法,即时的情感和主观的理解来个性表达。在画面构成上,基本就是构图、色彩和造型,完全可以不受文字的干扰或介入;以市场为终极目标的设计艺术,在素材的选择和运用上自主性是有前提和约束的,那就是必须满足传达信息的要求。因为设计作品其实就是宣传与推广,其行为导向就是促使它能快捷、清晰地向受众传递信息。
在呈现方式上,绘画艺术的纯粹性,造就了绘画作品的呈现方式。绘画是由心而发,再传手笔,画家在创作时候,一般不再去考虑作品将来的受众或者存在方式,流传、认知程度和价值的高低,完全是来自民间的价值观,因此,绘画作品大凡是画家自己收藏、坊间流传及收藏,或者由专门机构进行收藏、展示和买卖;设计艺术的商业性特征,就让设计作品具有更多的“媚俗”本性,那就是为了满足“东家”,迎合“上帝”。其价值的大小,也并非体现在作品本身,而是体现在作品对商业推动的效益上。因此,设计艺术作品更像是一个在一旁鼓噪与煽动的第三者,以招摇的方式引起别人的关注。这种生存态势就使得艺术设计作品一般无法以独立的艺术身份出现,而是在“替他人做嫁衣”,它的价值属性就决定了它的呈现方式。
[1]刘芳.关于绘画与平面设计的讨论[J].东京文学,2009(9).
[2]高迪.绘画语言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
[3]巫文鸿.如何正确理解平面设计与绘画的关系[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