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高等特殊教育发展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013-08-15 00:50庄树范张代治
长春大学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长春残疾人专业

庄树范,张代治

(长春大学 特殊教育研究中心,长春 130022)

1987年,长春大学创建了专门招收视障人和听障人接受高等教育的特殊教育学院,开创了我国高等特殊教育的先河。

26年来,长春大学充分发挥高等教育的基本职能,对高等特殊教育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实践,创建了残健融合、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突出特色、实用开放的科学研究模式;开创了内容丰富、注重实效的社会服务模式;弘扬了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文化传承;开展了内容广泛、成效明显的国际交流合作;促进了层次完整、协调发展的特教体系建设。

26年来,长春大学培养了2000多名高素质的残障大学生,取得了一大批高等特殊教育及康复设备与技术科学研究成果,大学的社会服务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体现青年学生时代风貌的“团风”精神彰显了大学的文化内涵。

长春大学高等特殊教育的发展,不但创新了高等特殊教育的发展模式,同时也为推动我国基础特殊教育、高等特殊教育的快速发展、完善我国特殊教育体系、促进社会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 创建了残健融合、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1.1 创建了残疾人高等教育本科人才培养体系

(1)注重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综合考虑视障、听障学生的生理、心理状况和职业局限,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素质较高,能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能够继续学习,具备较强的就业能力和一定的创业能力,具有自爱、自尊、自立、自强人才培养过程重突三个“注重”:注重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注重完善人格的养成;注重综合素质培养,提高融入社会能力。

(2)适合残疾人生理心理特点的本科专业。设立了招收视障学生的针灸推拿学专业、音乐表演专业;设立了招收听障学生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绘画专业、动画专业。

(3)具有鲜明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在课程体系建设上突出综合性、特色性和实践性。在教学方式上坚持把高等特殊教育融入于普通高等教育环境中。

(4)具有明显针对性的教学方法。

1.2 开展了视力残疾大学生全纳教育的改革与实践

(1)确立了全纳教育能力素质目标。在平等开放的教育环境下,让视障学生接受与健全学生相同的教育,在较好掌握专业理论和技能的同时,养成健康心理,形成团队意识,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成为专业能力较强、综合素质较高、具有完善人格的社会成员。

(2)构建了全纳教育三种培养模式。完全融合模式:即将残疾大学生的本科教育以一个专业的形式设置在普通教学院部中。我们将视障音乐表演专业完整的教学过程全部放在音乐学院,实现了资源共享,残健互助,共同进步。

随班就读模式:视障学生可以以转专业、随班就读的方式进入其他学院的有关专业学习,正常参加各项考核,实现了完全意义上的融合。

自主辅修模式:特殊教育学院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学好本专业的同时,可以辅修的形式到其他学院选学第二专业。目前对视障学生开放的有英语、特殊教育、汉语言文学等专业。

(3)确定了全纳教育课程设置原则。尊重特点、突出特色;因材施教、注重应用;合而不同、机动灵活。

(4)创新了全纳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全纳教育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合作互动。

符合视力残疾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方法:补偿教学法,问题研讨法,分层教学法,示范-模仿法。

(5)构建了全纳教育管理服务体系。学校统筹管理;项目负责人协调落实;相关学院配合实施。

(6)完善了全纳教育支持服务系统。一整套先进的教育技术资源是有效实施全纳教育的可靠保证。

学校建成了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的全纳教育支持系统。包括全程语音导航的教学网站,配置读屏软件的计算机房,盲文图书室,盲文教材翻译室、语音读物制作室、盲文打印室、视障学生电子阅览室等,配备了大量设备及软件。自编的语音教材和盲文教材填补了国内空白。

1.3 建立了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聋人美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1)加强专业素养教育。强化学生专业素养、实践能力培养。

(2)改革传统教学模式。设立学生工作室,为学生学习、创作提供便利条件。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行“作业变作品、作品变商品”改革。

(4)满足学生个性需求。开设了“工商管理”辅修专业。

(5)建设创业就业基地。利用社会资源建设学生创业、就业基地。

(6)强化学生科技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课外科技活动。

1.4 创建了国家级特色专业——视障人针灸推拿学

(1)优化人才培养目标。突出专业技能训练,注重完善人格培养,为培养“卓越医师”奠定良好的基础。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访学进修、参加实习实训、全面提高教师教学科研水平和专业实践能力。

(3)更新内容改革方法。压缩理论课时,增加实践环节课时,加大手法练习课时,注重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充分发挥情景教学和案例教学在讲解病例和模拟病人诊断、治疗中的作用。

(4)加大教材建设力度。出版了一系列视障人针灸推拿学专业高等教育本科教材,如推拿手法与功法、推拿解剖学、儿科推拿学等。

(5)改革传统考核方式。实现考核模式的多元化,注重过程考核与能力测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6)注重社会实践活动。以学生会、学生推拿养生协会为主体,配备教师做指导,开展义务诊疗服务活动。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树立信心,增强自信,培养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7)强化实习基地建设。与北京按摩医院、济南按摩医院、南昌按摩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将这些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成学生实习基地,教师学习、实践、科研基地,切实发挥实习基地的作用。

1.5 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至2012年末,共培养了2431名残疾人大学毕业生。目前在校残疾人大学生总数为804人,其中听力障碍学生503人,视力障碍学生301人。

(1)学生在校期间表现优异。学生参加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出访18个国家并演出。学生的美术作品曾在美国、日本巡展,部分学生还应邀在联合国总部大厅现场作画。学生连续荣获第五、六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连续荣获第四、五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吉林省金奖。连续荣获第一、二、三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视障学生周国华在伦敦残奥会上两次打破世界纪录,获得一金一银,为国争光。

学生所获荣誉还有:中国大学生“五四奖学金”、“全国优秀学生干部”、“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中央电视台“非常6+1”节目“非常明星”。

(2)学生毕业后业绩突出。据2012年的统计,在已获得准确信息的974人中,有23人在国内外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占2.3%;有256人在各级特殊教育院校任教,占26.3%;有260人在包括北京按摩医院在内的医疗机构工作,占26.7%;有305人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占31.3%;有71人在各级残联工作,占7.3%。

毕业生努力工作,勤奋进取,自强不息,甘于奉献,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多人获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全国自强模范”“全国优秀教师”、“人民文学奖”等奖励或荣誉。

2 形成了学科交叉、合作开放的科学研究模式

2.1 构建了合作开放特色鲜明的研究平台

学校依托两个科研平台——吉林省特殊教育研究中心、吉林省残疾人康复设备及技术科技创新中心,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丰硕。

特殊教育研究中心是面向全国的开放性科研平台,下设全纳教育研究室、听障人美术教育研究室、视障人针灸推拿教育研究室。

残疾人康复设备及技术科技创新中心下设听障视障设备及技术研究室,智障康复设备及技术研究室,肢障及老年辅助设备研究室。

两中心均为开放式的科研平台,除本校教师外,还吸纳了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共同参与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

2.2 创新了学科交叉优势互补的运行机制

两中心广泛交叉、密切合作,实现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融合。

特殊教育研究中心吸纳了教育学、艺术学、医学、文学等相关学科人员开展科研活动,残疾人康复设备及技术科技创新中心则吸收了机械、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数学、医学等相关学科人员开展科研活动,两中心的科研活动把全校70%的学科联系了起来。

两中心在运作上体现出“三无”、“三有”的特点。

三无:无编制、无职级、无行政事业经费;

三有:有场地、有人员、有科研项目和成果。

人员自由进出,管理人员全部兼职,启动后学校不再投入,依靠项目滚动发展。

2.3 取得了科学研究技术研发的丰硕成果

特殊教育研究中心“十一五”期间承担国家级课题5项,省级课题24项;发表论文和作品77篇,其中核心级期刊论文和作品26篇;出版学术著作9部;获得省部级各类奖项共10项;科研经费累计322.2万。

残疾人康复设备及技术研发中心近三年承担科研项目35项,其中2个项目被列入科技部“十二五”科技助残项目计划;发表学术论文64篇;获专利11项,其中发明专利4项;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有4项研究成果正在推广应用中。

3 开创了内容丰富、注重实效的社会服务模式

(1)决策咨询服务。《视力残疾大学生全纳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报告被中国残疾人联合会采纳。

《吉林省二十一世纪残疾人发展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被吉林省残疾人联合会采纳。

《长春大学建立中国手语研究与培训基地报告》被中国残疾人就业指导中心采纳。

《长春大学关于视障针灸推拿专业毕业生从事医疗按摩职业资格问题的报告》被中残联采纳,并由中国残联、教育部、卫生部等五部委向全国人大提交了议案,并体现在全国人大十一届二次会议上通过的新修订的《残疾人保障法》中第38条:“国家采取措施,保障盲人保健和医疗按摩人员从业的合法权益”。

(2)继续教育服务。2006年获批开办艺术设计、动画两专业的自学考试资格。至今已有501名社会听力障碍青年参加学习并获得学历。

(3)技能培训服务。受国家教委和中残联委托,于1990年举办了美国卡特基金盲人钢琴调律师资班;2011年举办了“内地与澳门特殊艺术师资”和“内地与澳门特殊艺术人才”2个培训班;2010年承办吉林省援助西藏盲人按摩培训班;2012年承办吉林省特殊教育学校转岗教师与新教师培训班;2012年承办长春市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和手语培训班。

(4)学生科技服务。学生700多人次参与“中国残疾人服务网”的测试工作;16名学生参与了中国盲人出版社盲人乐谱的翻译制作工作。

(5)对外接待服务。陆续接待了包括泰国公主诗琳通、韩国前总理姜英勋、美国国际基督教交流会主任格莱·格特等300多位国际政要及海外人士来访,扩大了中国残疾人事业的国际影响,成为我国政府展示人权状况的重要窗口。

(6)在线交流服务。建立了“中国特殊教育联盟”QQ群,群上解答、指导解决成员单位提出的问题。

4 弘扬了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文化传承

(1)团风精神的核心内涵。“关爱他人,无私奉献,弘扬正气,传承文明”是团风精神的核心内涵。

1989年4月,特殊教育学院家庭经济十分困难的残疾大学生金燮,收到一张署名“团风”的10元钱汇款单。5月、6月,第二张、第三张汇款单再次不期而至。此后,全校经济困难学生陆续收到以“团风”、“学团风”名义的资助汇款,“团风”的事迹遍及了整个校园。

1992年2月,时任团省委书记的王儒林同志在全省“学‘团风’精神,做合格共青团员”动员大会上指出,“团风”以其时代进步的先进导向和不断发展的感召力,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典型群体,一种人人称颂的高尚精神,一面呼唤团员责任的鲜明旗帜。团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刘延东批示:“团风”精神反映了共青团员的模范作用和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树立了共青团的良好形象。

(2)时代风貌的集中体现。在“团风”精神感召下,一批批莘莘学子茁壮成长,特教学院师生中涌现出一大批先进模范人物。

特殊教育学院学生楚洪波,2000年获得中国大学生五四奖学金,作为吉林省唯一一名大学生代表参加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表彰大会,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特教学院学办主任刘海涵,全身心投入工作,无私关爱学生,被残疾学生称为“妈妈”,获吉林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获得“全国特教园丁奖”。

特教学院教师黄澜,创新绘画技法,耐心教育学生,获得“全国特教园丁奖”。

(3)学生成才的有力保障。多年来,学校紧紧抓住“团风”这一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根据时代的变化和要求,不断赋予“团风”精神新的内涵,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学“团风”活动,把学“团风”活动与加强学校思想道德建设,努力形成良好育人氛围紧密结合起来,在实际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成为学生成才的有力保障。“关爱他人,无私奉献,弘扬正气,传承文明”是团风精神的核心内涵。

“团风”精神已内化为长春大学校园文化的核心元素,激励和鞭策着一代代长大学子茁壮成长。于冰、洪泽、王结、周云蓬、王爱国、朱清毅、王琦、张卓、何川、崔健、崔吉平、包和国、李万成、杨翠、倪震,这些特教学院的优秀学子,就是长大学子的突出代表,他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强不息、勇于登攀的感人事迹,每一个名字都是残疾人心中的一座山峰。

5 开展了内容广泛、成效明显的国际交流合作

5.1 内容丰富的合作项目

(1)教师学术交流。主办或参加了国际高等特殊教育论坛。

(2)学生科技竞赛。常年举办中日聋人大学生纸质小汽车比赛。

(3)青年学术论坛。常年参加俄、中、美、日等国“走向未来,莫斯科——青年科学家学术论坛”。

(4)中外学生互访。组织学生赴俄罗斯、日本等国高校访问、学习,接收美国、日本等国学生进修学习。

(5)国际组织合作。与国际聋人教育网络组织(PEN项目组织)、国际视障人教育协会、香港盲人辅导会等单位进行了长期合作。

5.2 声誉卓著的合作单位

俄罗斯莫斯科鲍曼国立技术大学;美国罗切斯特理工大学;日本筑波技术大学;日本静冈福祉大学;韩国那撒勒大学;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国际聋人教育网络组织(PEN项目组织);国际视障人教育协会;香港盲人辅导会等。

5.3 注重实效的合作成果

主办国际学术会议2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18人次。接待国外学生进修、访问5人次,学生出访5人次。学生172人次参加中日纸质小汽车比赛。学生3人次参加四国青年科学家学术论坛。

获得PEN项目组织援建国际聋人远程教育网络系统1套,计算机设计室1个,设备购置资金合计40万元。获得香港盲人辅导会援建资源中心1个,设备购置资金69万元。

6 促进了层次完整、协调发展的特教体系建设

6.1 带动基础特殊教育快速发展

带动高中阶段特殊教育发展。由于有长春大学接考毕业生,教育部1992年成立了全国第一所聋人高中——南京聋人高中,1993年成立了全国第一所盲人高中——青岛盲人高中。

促进基础特殊教育总量发展。长春大学有400余位高等特殊教育毕业生从事基础或职业特殊教育。1988至1995年间,全国特殊教育学校总量增长了1.74倍,特教班增长了8.86倍;1996至2005年间,全国残疾人职业培训机构总量增长了6.3倍。

明星毕业生榜样作用突出。出现了一大批以于冰、洪泽、王结等为代表的明星毕业生,在残疾人中产生重大影响,对残疾学生求学、上进激励作用明显。

6.2 引领高等特殊教育发展方向

人才培养体系。目前全国共有18所高校开办了高等特殊教育。许多高校在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均参照了长春大学的成功经验。

融合教育模式。在长春大学学习后,许多高校表示要修改原办学思路。

科学研究模式。长春大学的做法获得了业内同行的认可,并表示要认真学习。

学科专业建设。在所有本科专业中,由长春大学率先开办的占总数的71%;在所有专科专业大类中,由长春大学率先开办的占到57%。

6.3 促进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建设

由于在基础特殊教育、职业特殊教育、特殊高中教育、高等特殊教育的发展方面所起到的促进和引领作用,长春大学对于完善我国特殊教育体系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特殊教育已作为一种独立的教育类型。

长春大学高等特殊教育的发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需要,其建设与发展也得到了国家及各级政府的重视。办好长春大学高等特殊教育列为《中国残疾人事业“八五”计划纲要》《中国残疾人事业“九五”计划纲要》《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的一项重要任务。

[1] 宗占国,庄树范.创建残疾人高等教育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特殊教育,2004(8):68-72.

[2] 张增林.残疾人高等教育的实践与研究[M].北京:中国盲文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长春残疾人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初夏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印语长春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我骄傲
方便残疾人用的橱柜Chopchop
走进长春净月潭
为残疾人筑一个“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