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自民党地方选举支持度下降原因浅析

2013-08-15 00:49
关键词:绿党自民党核电

赵 凡

德国自民党为当前德国众多党派中存在的一支长期执政党,在德国政坛一直有不俗的表现。但是在2012年进行的德国地方选举中,自民党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滑铁卢”。笔者从这一现象着手,从自民党的发展历史以及主要政策开始,从长期原因和短期原因两个主要方面来阐释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一、德国自民党简介及其政策解读

自民党Free Democratic Party(FDP)是德国政治上历史比较悠久的政党之一,成立于1948年,是由多个成立于1945年的自由党所合并而成,这些自由党是由1933年被纳粹取缔的德国人民党(DVP)与德国民主党(DDP)之残存份子所组成。自民党加入内阁,成为联合内阁成员的时间相当长,也分别与左右两大政党基民盟∕基社盟与社民党(CDU/CSU、SPD)有过合作的经验。曾在1949-1956,1961-1966,1982-1998与2009至今和CDU/CSU共组联合内阁,与SPD的合作则是在1969-82的内阁之中。虽然该党的联邦议会席次始终无法超越前两大党,但由于意识形态的部分兼容,使得自民党刚好介于左右两大党之间,成为两大党欲组织联合内阁时,亟欲拉拢的对象,自民党也就扮演了当左右两大党无法单独过半,第一大党在成立联合内阁时超越国会门坎的关键少数。因此,自民党能在1969-1998年间扮演长达30年的联合内阁成员。

德国自民党的政策路线可分为经济、社会与欧洲政策等领域。在经济方面,自民党是采取右派的自由市场主义,反对政府做过度干预市场的行为,因此极力主张全面减税和简化庞杂的税法,希望藉此来刺激市场,并带动经济的成长。除此之外,自民党也致力于削减各种补助财政平衡的预算,以减少政府赤字的增加。由于是经济上的自由主义,因此也不因为全球化下所带来的冲击,要求政府对此做出响应或限制,相反的,自民党认为全球化对德国利多于弊,主张德国应进行各项改革,如改善投资环境,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等,以利德国在全球化的世界中依然保有竞争力。在社会政策上,自民党有别于传统的右派政党在经济上采取开放,社会上采取保守的立场,自民党在社会领域上主张捍卫与扩大个人自由,并力求减少国家对于公民自由与私人生活的干预。因此,该党支持扩大个人自由的相关社会改革法案,也提倡教会应排除在国家体制之外,避免教会藉由政府企图影响人民的思想与作为。在欧洲政策上,自民党除了支持土耳其加入欧盟外,更致力于推动欧洲的一体化政策,并希望欧盟最终能达到政治上的一体化,有着共同对内与对外安全防务政策的欧洲。

由此可见,自民党的意识形态是融合经济的自由主义以及社会的自由主义,虽然将自民党归类为中间偏右的政党,但它有别于传统右派政党在社会议题上的保守立场。因而,自民党能够同时符合左右两大政党的部分政党理念,也就是左派对于个人与社会采取较为开放、自由的意识形态,而右派则对经济与市场主张政府不应干预介入的自由经济理念。

二、德国自民党支持度下降的表现

近年来,随着绿党的崛起,自民党成为执政内阁的空间遭到严重打压,政治地位和民众支持度急剧下降。例如,在1998年的联邦议会选举中,绿党获得47位议员席次。SPD选择与自己政党同属左派的绿党共组联合内阁,绿党第一次取得执政权,也正次宣告FDP不再是SPD组阁的同盟对象。在地方选举中,自民党的支持度也大为下降。在2011年,有Baden-Württemberg巴登-符腾堡、Berlin柏林等7个邦举行地方议会的改选,而FDP则在6个邦中出现席次减少的现象。在2012年,则有North Rhine-Westphalia北莱因-西发里亚、Saarland萨尔、Schleswig-Holstein什列斯威-霍尔斯坦,共3个邦举行改选,FDP在萨尔与什列斯威-霍尔斯坦也出现席次明显的下降。根据资料显示,FDP的民调由2009年年初时的18%,一路下滑到2012年年底时只剩4%,在全国性的政党中敬陪末座。

三、德国自民党支持度下降原因分析

(一)长期因素

1.政党解组。普遍的政党解组是自民党失去支持者的原因之一。由于政党解组在毎个政党的表现程度及影响程度不尽相同,故可以说明自民党相较于它的对手,受到的打击是较大的,使得自民党的弱势变得明显。主要表现为党员人数、投票率和民调等的变化。在党员人数的增减上,绿党的波动较不明显,可以说是受政党解组影响最小。其竞争对手自民党则受影响程度大,由十七万人减至六万四千多人。投票率的普遍下降对自民党的支持度也造成很大影响。

2.意识形态。“自民党高举自由主义理念,以生活条件优越者代言人的姿态出现…不去操心遭遇社会不公的人的命运,社会基础相对薄弱。”上述文字代表了自民党给予德国民众的印象。此外,其捍卫公民自由权的区块亦被绿党抢走,目标群体限制使得社会福利和法制国家等议题都已“市场饱和”。亦有人认为自民党所以无法有新突破,是由于它并没有清晰可见并且具体的意识形态。但随着欧洲经济的整体衰退,德国人民生活也会遭受影响,自民党没有及时回应这种变化甚至漠视社会弱者的呼声,在具体政策上模糊其词。所以,其支持度下降在所难免。

3.绿党崛起的影响。德国绿党成立于1970年代末期,是以环保为主要诉求的政党。事实上,在组阁机会的考虑之下,绿党并非左倾的激进政党,且在意识形态的光谱上不断向中间靠拢。绿党曾经在1998年与社民党组成联合政府,便足以证明它不再是创立初期的偏激小党,而是朝向务实政策发展,以一贯的环保、平等等原则,吸引更多选民的支持。绿党不同于传统政党的意识形态分野,它所提倡的环保、平权等原则已逐渐发展成普世价值,尤其在日本福岛核灾发生之后,废核的理念更广为多数民众所接受。因此,绿党在意识形态方面具有一种左右逢源的特性,使得绿党成为拥有多元票源的政党,影响着其它小党,尤其是自民党的生存。绿党选民广泛分布在关心生态以及社会福利议题的中产阶级中,而在这些选民中,存在着大量绿党与自民党支持者的重叠。在这样诉求对象的重叠下,使得绿党的崛起与自民党的衰退有很大程度的关联。

(二)短期因素

除了上述长期因素外,德国政坛存在着以下几点短期的议题性因素,造成自民党得票率近期的低迷。

1.核电问题。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灾难发生后,核电的议题对德国政坛带来不小的影响。原先对于核电倾向于支持的基社联盟以及自民党在其后的地方选举接连受到打击,同时带动了一向反对核电的绿党成长。讨论“311”日本福岛核灾的冲击,仍必须从德国过去的核电政策脉络谈起。2002年,自民党与绿党组成的左倾联合内阁曾经通过立法,预计将德国核电站在2020以前全数关厂。然而,在2010年基民党与自民党的联合内阁又通过法案,将核电厂的营运时间延长十二年。当时的联合内阁也曾指出:“尽管核电是过渡性能源,却是可靠的能源。”可见在过去的德国政坛中,“反核”与“拥核”的区别明显:意识形态左倾的自民党与绿党是反核派;意识形态右倾的基民党及自民党,则是在当时支持核电的“拥核派”。然而,在2011年3月11日之后,日本福岛核灾爆发,核电安全开始遭到普遍质疑。这时,默克尔政府表态对于核电安全的怀疑,政策突然急转弯。执政党前后不一的态度造成民众普遍的猜疑与不信任,核能议题在这个时机点受到重视与强化,一向以反对核能为重要诉求的绿党因此得以获得更多选票。这样的现象陆续反映在2011年3月11日萨森-安哈特邦、3月27日的莱因尔-法尔兹邦以及巴登弗腾堡邦选举中。由这三个邦的选举结果都可以明显看出,绿党的成长以及自民党的衰退。在这个时机点上,日本福岛核灾所掀起的核电议题绝对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2.《议程 2010》方案的负面影响。《议程 2010》的政策方案乃由德国当时的执政党社会民主党所提出,但失去政权的原因之一也和其所提出的战后最大改革方案——《议程2010》的通过和实施有一定的关系。而之后取而代之的基督教民主联盟和社会民主党则继续支持和延续前朝所实施的改革计划,导致因此抗议声浪仍旧不断。引起民众的抗议的具体政策很多,例如劳动力市场政策中将现存的三种不同方式的社会保障制度失业金、失业补助以及社会救助金相结合成两种新的失业补助方案,且补助期限有限,目的在于鼓励失业者重返就业市场,这就减少了社会失业保障金的金额和给付时间。总的来说,其引发争议的原因在于明显可以看到一方面社会福利遭到大幅修改删减,诸如健康保险、失业救济补助等以减轻国家财政负担。另一方面则是以减低企业经营成本为名,但却变相增加了受雇者的负担。因而导致民众支持度下降。

3.自民党内部权力斗争。作为联合执政党的自民党,连月来内部权力之争由暗到明,成为德国社会的关注焦点。由于在能源政策、欧元危机、北非外交等问题上连续处理失误,外长韦斯特韦勒不断遭到党内外批评。新近举行的巴符州以及萨克森-安尔哈特州大选中,自民党遭到有史以来的惨败,党内尤其是年轻一代对韦斯特韦勒的不满逐渐尖锐。无法抵挡压力的韦斯特韦勒在上周末宣布,自己将不再竞选下届主席职位,并且一旦主席确认,他将辞去副总理一职。然而他明确表示不放弃外长职位。

2011年3月,在德国自民党激烈的权利争斗中,时任党主席及外长兼副总理韦斯特韦勒落败,该党5日举行党团会议通过由罗斯勒接任党主席及副总理一职,韦斯特韦勒则保留外长职位。罗斯勒1973年生于越南,后被一对德国夫妇收养而在德国长大,如此一个年轻的外裔主席能否担起大任并累积民心,亦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自民党内部不稳对联合政府的影响极大,联合政府还有两年的执政期,自民党高层换人后,基民盟领袖默克尔必须和对方重新建立信任关系,而作为总理伙伴的外长却没有政策决定权,这种局势必将对两党合作产生障碍,也对民众对联合政府的信心产生不良影响。至于自民党的未来究竟将如何,还需持续关注其2013年大选的具体表现。

[1]伍慧萍.德国政党体制的变迁[J].德国研究,2008,(1).

[2]冷慧.从“两个半政党制”到“流动的五党制”——德国政党体制的类型转变[J].德国研究,2010(2).

[3]李乐曾.德国政党力量的消长与政党格局的重组[J].德国研究,1996(2).

[4]MARC DEBUS and JOCHEN MU LLER.“Government Formation after the 2009 Federal Election:The Remake of the Christian Liberal Coalition under New Patterns of Party Competition”.German Politics,2011(1).

猜你喜欢
绿党自民党核电
第四代核电 高温气冷堆
百年初心精神 点亮核电未来
2020年核电活动安排
核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