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完善和优化审计管理机制思考

2013-08-15 00:50:03孙宇宁
大庆社会科学 2013年4期
关键词:管理机制审计工作机关

孙宇宁

(肇州县审计局,黑龙江,大庆 166400)

审计管理,是指审计机构为了有效地实现既定的审计目标而进行的计划、决策、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活动。审计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审计计划管理、审计质量管理、审计风险管理。基层审计机关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不断探索创新,与时俱进地深化审计内容,提升审计层次,完善和推动审计管理机制科学发展,切实履行审计机关的法定职责,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审计在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中的“免疫系统”功能。[1]

一、健全审计管理机制

(一)强化审计计划管理,增强审计计划的科学性和宏观性

首先,提前制定年度审计计划。重点是加强立项前的调查研究,坚持在摸清情况、充分占有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确定项目,从侧重于微观审计项目,向宏观审计项目方向转变。每年的第四季度,各业务部门和计划管理部门就要着手这方面的工作,坚决杜绝临时“拍脑门上项目”的现象。要实行项目建议书或立项研究报告制度,做好项目的可行性论证。其次,科学编制中期审计项目计划。以2~5年为期,编制中期滚动项目计划,有利于搞好各年度计划的衔接,保持审计监督对重点问题的持续关注,促进一定时期审计工作总目标的实现。另外,逐步将审计成本管理纳入审计计划编制之中。在制定审计项目计划时,要对审计项目的工作量、预计时间、所需费用等进行科学测算,对审计成本做出相应规定。

(二)以审计质量为中心,建立和实施科学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

首先,要以审计责任追究为核心,建立和完善以审计复核、审计考核和审计责任追究为主体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对审计方案、审计证据、审计底稿、审计报告等实施全过程质量控制。其次,树立宏观意识,提高审计成果质量。要增强审计监督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服务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审计结果的使用价值,并通过一定的形式,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为法制建设提供实证,为理论研究提供基础。

(三)审计风险管理是审计转型的目标和落脚点

基层审计机关虽少有审计复议发生,但在参与风险管理和评估时,应该扩大风险评估范围,不仅考虑被审计单位的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还要考虑被审计单位的行业风险、舞弊风险;不仅考虑微观层面的风险,还要考虑宏观层面的风险。审计必须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对被审计单位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保持高度的预见性和敏感性,对重点经济领域、重要工程事项及高风险行业给予充分关注和密切跟踪,实施风险导向审计。在编制审计方案时进行分层次讨论,同时充分征求专业部门的意见,以准确把握各类审计项目的风险控制点;在审计准备阶段,对审计资料和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进行深入分析,识别风险因素,明确审计重点范围;在开展审计项目时,进行穿行测试及符合性测试,根据测试结果进行风险评估,找出风险相对较大的关键业务和关键的风险点,以风险识别为基础,细化审计程序,力求做到风险在哪里,审计重点就在哪里。在控制审计风险上,可以采取自我保护法、风险回避法、风险转移法、风险承受法。[2]

二、优化审计管理机制

(一)审计资源的整合

审计业务的实施主要靠审计人员,审计人员素质的高低对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影响。审计机构应根据审计职业发展的需要,预测、研究审计人员素质结构、知识结构、技能结构的发展趋势,制定审计人员招聘、选用和竞争制度,配备一支政治、业务素质较高的审计专业干部队伍。同时对审计资源进行科学整合,使审计机关的人力、技术、信息等资源在系统内得到合理配置,进一步夯实审计工作的基础,最大限度地发挥审计机关的整体效能。对县级审计机关来说,人员编制少,任务量大,而且审计人员多为会计专业毕业,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人才短缺,所以合理地整合审计资源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审计机关根据实际审计项目,临时组成审计小组,将具有财务、计算机、工程预决算、法律和其他相关领域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员组织起来对审计项目进行审计,既解决了人手不足和专业技术机构缺口的问题,又防止同一被审计单位长期由相同人员审计,避免容易出现熟人好办事、熟人易违纪的问题发生,更有利于审计人员轮岗锻炼和相互监督。

(二)审计方法的多样化

高素质的审计人员应当运用先进、科学的审计方法。方法落后也会严重制约审计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在审计工作任务日趋繁重,审计资源严重不足的情况下,高效的审计方法开发工作尤其重要。在继续坚持行之有效的传统方法的同时,积极推广内控测评、统计抽样、风险评估等先进审计方法,逐步从单一、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为主向绩效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环境资源审计等相结合的审计方式转变;从单纯监督型审计向监督与服务型相结合转变;从习惯性事后审计逐步向事前介入、事中跟踪审计转变。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投资项目、重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事项、重大突发公共事项等,实施审计监督关口要前移,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督。运用多样化的科学审计方法,对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保证审计质量有着重大意义,可以使有限的审计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三)审计手段的开发

从目前看,县级会计核算中心和独立核算的行政事业单位及企业中,约有80%的单位实现了会计电算化,而这些单位中的大多数是属于需要审计监督的重点单位和部门,审计人员将不可避免地、越来越多遇到电算化审计问题。为了对被审计单位的电算系统进行审计,同时也为了借助计算机辅助审计,审计人员必须掌握新的技术手段。这不仅涉及提高审计效率的问题,而且涉及能否正常履行审计职能的问题。由于县级审计机关受办公经费有限、科技水平不高、专门人才缺乏等因素制约,在充分发挥“金审工程”一期建设成果,大力推广和应用AO与OA系统的同时,应按照审计署确定的计算机“五能”人才的培训,采取审计人员送出去学、请进来教、自己主动悟的办法,上下联动,科室联动,强化计算机技术力量与审计力量的整合,实行计算机技术人员与审计人员的紧密协作。把计算机审计工作向纵深推进的同时,实现以实时审计为特征的县级财政、地税、社保等部门的计算机审计,逐步实现县级审计机关审计办公现代化、审计信息无纸化、审计业务电算化、审计成果速转化的目标。

[1]审计署,人事部,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办公室.审计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7.

[2]王羚.应尽快完善审计管理机制[J].中国审计,2005,(23).

猜你喜欢
管理机制审计工作机关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消费电子(2022年6期)2022-08-25 09:48:22
试论工程造价管理机制的完善与创新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工电道岔结合部联合管理机制的探讨
强化使命担当 建设“两个机关”
人大建设(2019年6期)2019-10-08 08:55:46
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
如何构建医院有效的绩效管理机制
人大机关走出去的第一书记
人大建设(2017年4期)2017-07-21 11:03:19
打开机关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