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洲职业工学院 王文红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内容与有效途径探究
沙洲职业工学院 王文红
创业教育是一种新的素质教育理念,反映了高等教育改革趋势。高职院校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创业教育的重点放在树立创业意识、培养创业精神、形成创业知识结构、提升创业能力等方面,以提高大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时可在营造校园创业文化、优化课程设置、创新教育模式、重视创业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积极探索,培育具有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创业素质
1998年,首届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在《2l世纪世界高等教育的展望及其行动框架》中明确提出“高等学校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使高校毕业生不仅成为求职者,而且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创业教育是一种新的素质教育理念,反映了高等教育改革趋势。在高校开展创业教育不仅是知识经济时代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有效满足现代社会需求多样化的要求,同时还有助于推进高等教育的改革和解决社会就业问题。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类型,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在创业教育领域担负着重要职责。高职教育面向区域经济、面向行业企业,作为与地方经济结合最为紧密、最为密切的教育主体,考虑地域文化,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进一步明确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基本内容和实施方案,探索出有自己特色的创业教育模式,培育出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学生创业人才,是高职院校在21世纪所面临的新课题、新任务。
《现代汉语词典》对创业的解释是“创办事业”,由此可以把创业分3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岗位、工作领域创业,即在现有的工作岗位或领域上开拓进取,做出业绩;第二层次是自主创业,即运用个人的才智、资金等通过创办企业做出业绩;第三层次是振兴传统工业,发展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高职院校主要的创业人才规格目标定位在第一、第二层次上。
“创业教育”理念在1989年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实际教育国际研讨会"上首次被提出来,会议着重指出:“把事业心和开拓技能教育提高到目前学术性和职业性教育护照所享有的同等地位"。其中“事业心和开拓技能教育(Enterprise Education)"一词后被译成“创业教育"。1991年东京创业教育国际会议给创业教育的定义是:创业教育,从广义上来说是培养具有开创性个性的人,它对于拿薪水的人同样重要,因为用人机构和个人越来越重视受雇者的首创精神、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及技术、社交、管理技能。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应该以提高大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为目标,为各行业、各领域培养具有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围绕培养大学生创业基本素质,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树立创业意识、培养创业精神、形成创业知识结构、提升创业能力。
创业意识是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对创业者起动力作用的个性意识倾向。它包括创业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等心理成分。创业需要是创业活动的最初诱因,当创业需要上升为创业动机时,创业活动就开始了。创业动机既给人创业的动机,又可对创业的方向加以调整。创业者在创业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树立创业信念,形成创业的世界观,使其思想和境界不断升华,达到新境界。
创业精神是创业素质的核心,在创业型人才培养中起关键作用。创业精神支配着人们对创业实践活动的态度和行为,规定着态度和行为的方向与强度,具有较强的能动性。创业精神是创业心理的外在表现,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主要有:
(1)独立性
独立性是创业者最基本的个性品质。主要体现在:一是自主抉择,即在选择人生道路,选择创业目标时,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二是自主行为,即在行动上很少受他人影响和支配,能按自己主张将决策贯彻到底;三是行为独创,即能够开拓创新,不因循守旧,步人后尘。
(2)自信性
自信可以激发人的意志发挥巨大的力量,为创业带来无限的动力。自信可以使创业者在作出判断时果断坚决,而非优柔寡断。自信是一个大学生创业的基础,一位高职学生在毕业时选择创业的道路,实际上就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自信——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创业能够成功。
(3)合作性
在创业道路上,必须摒弃“同行是冤家”的狭隘观念,学会合作与交往。有效的交流和真挚的合作,可以排除障碍,化解矛盾,降低工作难度,增加信任度,有助于创业的发展。高职学生不缺乏他们心中的创业英雄,也非常清楚几乎所有的创业者在创业初期都有过发挥团队合作精神,艰苦奋斗的经历。
(4)敢为性
立志创业,就必须敢闯敢干,有胆有识,才能变理想为现实。有胆识的人对事业总是表现出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只要瞄准目标,判断有据,方法得当,就应敢于实践,敢冒风险;当机会出现时,往往能激起心理冲动,而非凭感觉的任意盲动。创业成功者一般都具有一种良好的个性品质,即事先对成功的可能性和失败的风险性进行分析比较,然后选择那些成功的可能性大而失败的可能性小的目标。
(5)克制性
冲动是魔鬼。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者要善于克制,防止冲动。克制可使人积极有效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使自己的活动始终在正确的轨道上进行,不会因一时的冲动而引起缺乏理智的行为。
(6)坚忍性
创业需要百折不挠、坚持不懈的毅力和意志。创业过程是一个长期坚持努力奋斗的过程,速成的事极少。一旦创业目标确定,创业者就要带领自己的团队朝着既定目标坚持下去,纵有千辛万苦、千难万险,也不轻易初衷,半途而废。
(7)适应性
面对市场的变化多端,激烈竞争,创业者能否因客观变化而“动”,灵活地适应变化,成为创业成功的关键所在。因而,创业者必须以极强的信息意识和对市场走向的敏锐洞察力,瞅准行情,瞄准目标,抓住机遇,不失时机地、灵活地进行调整。在外部环境和创业条件变化时,创业者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勇敢面对,应势而变,因势利导,力争将不利变有利,将被动变主动,将压力变动力。
在人类社会步入知识经济时代,创业者良好的高等教育背景和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在创业中愈加重要。在创业过程中,项目引进、市场开拓、技术的创新、产品的维护都是大学生创业者必须迈过的一个又一个的门槛。没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积累,和较为完善的知识结构,创业者将无法施展和发挥其经营管理能力。人才市场专家指出,大学生具有科学合理的创业知识结构,有助于在创业准备阶段少走弯路,成就创业。科学合理的创业知识结构应该是:
(1)以过硬的专业知识作背景
专业知识就是对某一领域内发展规律的概括和总结。拥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在创业过程中将受益无穷,专业领域知识越全面越深入,创业活动就越能有效地开展。
(2)以足够的企业经营管理知识作支撑
企业经营管理知识主要包括企业注册、管理、市场营销与资金融通等多方面的知识,在缺乏相应知识储备的情况下,仓促创业不仅难以融到必需的资金,而且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也将处于劣势。
(3)以充裕的跨领域知识作储备
创业大学生要多跨领域学习,如社会学、经济学、营销学等,同时多参加实践型活动,增强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这些了解社会的相关知识有助于高校毕业生具备更宏观的视野和远见,使大学生创业者更好地掌握社会发展趋势和市场经济发展规律。
(4)以充分的法律知识作依据
创业大学生需具备法律的基础理论,熟知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并能运用法律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创业的过程中能依法办事、依法行政。
(5)全面了解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
为支持大学生创业,国家各级政府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涉及融资、开业、税收、创业培训、创业指导等诸多方面。创业大学生要主动了解这些投资创业优惠政策,争取政府给予的服务和资助,才能走好创业的第一步。
创业能力是创业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创业成功的基本保证。创业能力是在知识不断积累,社会实践活动不断丰富、深入的基础上获得的,它是一种高层次的综合能力,一般我们把它分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三个方面。专业能力是创业的前提,主要体现为职业岗位必备的从业能力,社会知识及法律法规的运用能力,接受理解新技术的能力等。方法能力是创业的基础,它是指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所需要的工作方法,主要体现为信息的接受和处理能力,捕捉市场机遇的能力,分析与决策的能力,联想迁移和理财能力,控制和调节能力等。社会能力是创业的核心能力,是指创业过程中所需要的行为能力,主要体现为人际交往能力,谈判能力,企业形象策划能力,合作能力,自我约束能力,适应变化和承受挫折的能力等。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具有强大的引导功能,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高职院校可将创业教育寓于校园文化建设之中,从校舍建筑和环境布置、校风学风建设到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营造校园创业文化氛围。如利用学校广播、校报、橱窗、电子大屏幕、校园网等宣传媒体进行创业宣传,为创新创业营造舆论;通过企业家的讲座倡导企业家创业精神;邀请本校优秀毕业生回母校,和学生面对面,用成功人士的的敬业创业精神来激励学生;举行以创业为主题的论坛和沙龙,开展科技创新大赛,进行素质拓展训练等。这样,学生在这样有创造性、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中很容易受到积极的影响。高职学生很容易存在懒惰、自卑等消极思想,若是生硬地灌输创业理念或是强迫他们进行创新尝试,只会引起学生反感。而良好的创业文化氛围润物无声地渗入学生心灵,则会使他们自觉自愿地确立积极的创业意识和兴趣,乐于尝试,创业教育也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有效地开展创业教育,就要必须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建立一个具有创业教育特色的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目前,高职院校尚未实现专项创业教育的今天,在优化课程设置的角度,可着重以下几点:
(1)以“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为平台,实施相关的创业教育,学生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分阶段制定培养自身创业素质和能力的目标,大一,应重点提高自身的创业心理素质与能力,可通过参加学生社团、竞选学生干部、参与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拓宽自己的视野,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树立自信心。大二大三应重点学好专业课程和技能,同时积极寻找创业项目和机会,通过参加创业大赛、模拟创业等,重在锻炼实际操作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
(2)将创业教育贯穿到其它课程教学中,在课程中有机融入创业教育的内容是创业教育不可或缺的环节。如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进行事业心、进取心、敬业精神、开拓精神、协作精神、吃苦耐劳精神等教育。在各专业课教学中更加自觉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善于发现创业机会、敢于进行创业实践的能力。
(3)可增设“创业基础”必选课,列入教学计划,让所有学生接受创业“普惠式”教育获取创业基本知识。2012年8月1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教高厅[2012]4号文件《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其中从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课程要求与教学方法、课程内容与教学要点等较好地规范了“创业基础”课程的基本要求,高职院校完全也可以参照执行。同时增加创业相关课程作为全校性选修课,另外,开设创业相关的专题讲座、分期举办创业培训班、定期组织创业计划竞赛、聘请有丰富经验的企业家和专家学者与学生进行交流等等,满足有创业意向的学生的专业化要求。
在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上,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必须改变教师满堂灌、学生排排坐这种接受式教学和重理论、轻实践(动手)的学习样式,要增加高职学生参与教学的程度,多安排开放式讨论、案例分析、现场调查、情境设置、活动设计等体验型教学形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探索,摈弃片面的求同和服从,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创造性思维。因此在教学中要体现“主动、生动、活动”三动原则,主动就是要让学生学得主动而不是被动;生动就是课堂教学要能激发学生的创业创新激情,生动有趣;活动就是注重动手动脑、实验操作,让学生活动起来,在做中学。
创业实践很重要,是增加创业教育实效的基本途径,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多种方式鼓励和帮助学生进行创业实践活动。
(1)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创业活动提供实践与锻炼的机会。对一年级的学生,学校要组织学生到工厂企业参观,举办创业者系列讲座等,启蒙学生的创业意识;对二、三年级学生,学校要组织学生参加创业技能培训、创业大赛、创办虚拟公司等活动,尝试创业实践,增加其对创业相关知识的掌握。同时还要利用实习实训的机会,注重创业实践教育;对有能力的学生,学校要借助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的机会,给其直接参与真实创业实践的机会等。
(2)把创业实践学分纳入课程学分,使创业实践制度化。如高职学生第三年的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环节,均以完成毕业设计作为最终的考核标准,如果换一种方式,假设有几个学生能自行组织团队,设计创业方案,然后寻找创业资金,最后开展创业活动,那么这样类型的“顶岗实习和毕业论文”也被学校认可,学生的创业实践的积极性明显会得到提高。
(3)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与企业、地方政府、社会和商业团体等合作创建“以创业性和创新性为基本特点,以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为主要目的”的真正意义上的大学生创业实训室、创业中心乃至创业实践基地,为学生创业实践提供一切必要的软、硬件支持,提供大学生创业咨询和指导、创业专业化的培训、创业项目的开发与孵化等等,同时强化创业场地配套、办事代理、跟踪服务、后勤保障服务等功能,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实践和支撑平台。
学生的创业能力培养离不开教师。从理论上讲,每一个教师都可以成为创业教育者,每一门课程都可以成为创业教育课程。第一,教师的事业心、进取心、敬业精神、开拓精神、协作精神等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是无声的教育;教师本身具有的科技创新能力、教学创新能力、教学研究能力其实也是一种创业,也对学生产生着影响。第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形式的改革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是一种创新教育。第三,教师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当前在工艺、技术、设备上还没有解决的难题介绍给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新欲。另外,高职院校实施创业教育,对教师队伍建设的专业化提出更高的要求。高校可以从其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高校对内可以通过在职教师开展创业知识培训,选有潜力的教师开展创业实践,鼓励教师参加创业竞赛、参与创业实践基地建设,从而形成自己的具有实际经验的专职教师;二是高校对外可以请地方知名企业家、成功创业者(尤其是学校毕业的成功创业者)、技术专家等做“创业导师”。组建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专兼结合、校企结合”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1]钱红.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研究[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9.
[2]孙志方.高职学生创业教育内容及其实施方案的研究[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47-50
[3]徐小洲,李志永.创业教育(普通高校版)[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
沙洲职业工学院2011年教学改革课题“开展创业教育 构建高职院校创业型人才培养新模式”(项目编号:20112000002)。
王文红(1968—),女,工程硕士,沙洲职业工学院副教授,机电控制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机电控制技术教学和教学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