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良军(宿迁市宿豫区档案局,江苏宿迁,223800)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武汉、上海、九江等地的宿迁籍中共党员蔡少衡、管伯良、蔡志尧、杨金声、陆品山等人,受组织派遣随攻占宿迁的北伐军先后于1927年6月到达家乡,从事建党活动。
1927年8月间,直鲁联军孙传芳等部反攻,再次占领宿迁,北伐军南撤。时任宿迁县农民协会组织部长的蔡贡庭随同国民党宿迁县党部退回南京,后去上海,此间张原石、王芝瑞介绍蔡贡庭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中共江苏省委特派员张原石指示蔡贡庭回徐州、睢宁等地传达中共中央“八七”会议精神。蔡贡庭到睢宁县立中师学校找到地下党员李广深、张介廉,将“八七”会议精神向他们作了传达,并要求李广深到徐州组织力量,准备暴动。此时,直鲁军阀仍占宿迁,北伐军退至泗阳。蔡贡庭到泗阳,适遇蔡少衡告诉他:“四一二”、“七一五”政变后,宿迁籍在武汉军政学校和江苏农民训练班的学员先后都回来了,他和管伯良、杨金声等人均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蔡贡庭把“八七”会议精神向他们作了传达。
1927年11月,北伐军陈焯部再次攻占宿迁,国民党宿迁县党部从南京迁回,蔡贡庭仍出任县农民协会组织部长兼工会主席。他利用职务之便,吸收地下党员蔡少衡、管伯良参加农民协会工作,分别任大兴区、洋河区农民协会领导人。他们以此为掩护,开展党的活动。
蔡少衡到大兴后,听说老同学马仑从徐州第七师范学校毕业后任教于洋河小学,于是多次登门拜访,两人一见如故,志趣相投。不久,马仑入了党,弃教回乡领导农民运动。随后,蔡少衡在大兴马庄又发展马良之、张用琪等入党。马仑、马良之、张用琪先后发展马怀启、朱凤章、马成忠、陆裕祥、陈子扬等15人入党,建立宿迁县第一个党支部———马庄支部,马良之任支部书记。此时,蔡少衡到苏圩发展苏乙山等10多人入党,建立苏圩支部。管伯良在管堤、洋河发展一批党员,建立洋河支部。陆品山在陆后园发展一批党员,建立陆后园支部,等等。1927年底,仅县东就发展农民协会会员300多人,共产党员20多人。
1928年1月,省委派巡视员张原石从上海回宿迁,在宿城张相文家召集党员开会,由蔡贡庭、蔡少衡汇报宿迁党组织活动情况。张原石传达了江苏省委关于“农民协会组织起来,要抗捐抗税,要搞暴动”的指示,具体研究暴动计划,草拟宣言,决定利用宿城正月十五庙会的机会举行暴动,并指示迅速筹建中共宿迁县委。
1928年2月,蔡少衡、蔡贡庭、马仑三人在宿迁黉学(今宿迁中学附属钟吾初中所在地)开会,研究成立中共宿迁县委,初步决定由马仑任县委书记。大家认为马仑年轻,有文化,有口才,虽出身于有钱有势的土财主家庭,家中有7支枪,但他敢于同封建家庭决裂,革命意志坚定,领导农民运动坚决,受到当地穷苦大众衷心拥护,他当选有利于工作开展。1928年3月,经江苏省委巡视员张原石报省委批准,中共宿迁县委员会在大兴集北二里马庄成立,马仑任书记,委员有马良之、蔡少衡、管伯良、张用琪及新从上海回来的胡俊三。宿迁县委直属江苏省委领导。
宿迁县委活动地点主要在县东大兴集一带。那里距离县城较远,又有大运河相隔,敌人统治力量相对薄弱,尤其是那里有一批敢于同恶势力进行斗争的热血青年,他们率先打起革命红旗,勇于带领劳苦大众战斗。
中共宿迁县委成立后,劳苦大众有了主心骨,大兴集一带党组织发展很快,农民运动风起云涌。长期受压抑的劳苦农民,积在心头的怒火像火山一样爆发了。他们在县委的领导下,与反动官僚、地主豪绅展开了抗捐抗税、抗租抗债、惩治恶霸地主等一系列针锋相对的斗争。
中共宿迁县委成立一年多时间,是宿迁地下党的蓬勃发展时期。先后建立了大兴、洋河、埠子、耿车、落区、进化区委,下辖30多个支部,另设2个特别支部。计发展党员912人,农民协会会员近5万人。党组织活动范围逐步从运河东扩展到运河西,纵横百里的城镇、乡村、军营、学校到处都有地下党的组织,甚至连国民党县党部、区队部都有我党的活动,红色风暴逐渐席卷宿迁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