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雪梅
(中共大连市委党校 经济学教研部,辽宁 大连 116013)
石化产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能源和基础原材料产业,其经济总量大、产业关联度高、产品应用范围广,对促进相关产业升级和拉动经济增长具有举足重轻的作用,所以国内外许多城市如休斯敦、新加坡、上海、天津、南京等都将石化产业作为支柱性产业来发展。但另一方面也必须看到,石化产业资源消耗大、废弃物排放量高,与其它产业相比,石化产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更直接、影响范围更广泛,因此它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十分重大。近年来全球及国内频繁发生的由石油和化学工业引发的安全与环境事故,令人们对该行业的安全生产和环保问题高度关注。石油和化学工业是大连市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全市现有规模以上石化工业企业400多家。未来随着我市全域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和居民消费升级,必然会带动能源、重化工产品需求的快速增长,这将进一步加剧石化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如何通过发展绿色石化园区来减缓资源环境压力、实现石化产业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是关乎百姓安全健康的重大民生问题,也是我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大连”过程中面临的一项重要命题。
由于石化产业具有关联度强、上下游产品联系紧密的特点,所以打造产业集群、走集聚化道路是加速该产业发展的最有效途径。从全球范围看,“园区化、规模化、集群化”正在成为世界石化产业发展的大趋势。顺应这一潮流,近年来,经过科学规划和产业布局调整,我市石化产业已基本形成了大孤山石化工业区、松木岛化工园区和规划建设中的长兴岛临港工业区石化产业园区等石化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改变了原来石化产业零散布局的状况。为深入了解我市石化产业园区的发展现状,我们对位于金州新区的大孤山半岛石化产业园进行了全面调研,从目前情况看,该园区的“炼化一体化、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已初具规模。园内有12户石化生产企业落户,包括西太平洋石油、逸盛大化、福佳大化和齐化化工等,生产的主要产品有石油制成品、对二甲苯(PX)、对苯二甲酸(PTA)和环氧树脂、化学制剂等。经过多年的产业调整,大孤山半岛石化产业园已经形成了以西太平洋石化、福佳大化、逸盛大化为龙头的石化产业集群,基本建立了从炼油—石脑油—PX—PTA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现有3050万吨炼油、70万吨PX、120万吨PTA的产能。近年来园区重点石化企业包括西太平洋石油公司、逸盛大化公司、福佳大化公司等的产值规模和实现利税的增长幅度,都大大领先于其它行业企业,为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但我们在调研中也发现,大孤山半岛石化产业园在产品结构、技术水平、循环经济发展、安全和环境管理等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致使其“绿色化”程度不足,突出表现在:
1.石化产业产品结构不尽合理。精细化工占整个石化产业产值的比重(即精细化率)是衡量化学产业先进度的一个重要指标。而目前我市高消耗、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基础化工产品多,高技术、高附加值的石化深加工产品、精细化工产品及高档产品比例偏低;石化产业大宗产品多、专用产品少。石化产业的主体仍是炼油,中石油大连分公司、西太平洋石油公司这两大炼厂都缺少“化尾”,近年来园区新上马的PX、PTA项目虽然规模很大,但缺乏下游产业比如纺织业、塑料业等的项目和布局。“油头重、化尾轻”、“上游产业优势明显、中下游发展薄弱”的问题尚未从根本上得以解决。而这样的结构正是造成当前我市石化产业能耗高、污染重的主要原因。
2.园区循环经济发展不力。石化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如果能加强协作,形成原料互供、资源共享的产业共生组合,并且能够共用码头、共建管道,实行一体化生产,那么不仅有助于减少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还能让PX等中间产品的存量减至最低,最大限度地降低安全隐患和环境风险。但目前大孤山石化产业园内的企业却基本处于单打独斗的状态,上下游一体化生产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远未形成。
3.支撑石化产业绿色、循环发展的技术比较缺乏。目前我市石化工业系统使用的技术大多数仍处于追随和仿制阶段,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特别是支撑石化产业绿色、循环发展的技术比较缺乏。以逸盛大化公司为例,该公司投资3.5亿元建立了6万平方米的污水处理单元,由于现有技术还无法对污水中的钠、镁等化学因子进行有效处理,每天产生的污水经预处理后只能全部排放到园区管网,而无法实现水的自我循环利用。尽管该公司的吨产品耗水量已经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但如果拥有这项污水处理技术,无疑将更进一步节约耗水量。这无论对耗水大户的石化企业还是对大连这座严重缺水的城市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4.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和环境风险。主要体现在:一是石化园区未实行专业的封闭式管理。大孤山石化园区内的化工企业是与其他船舶、机械企业穿插摆放的,使化工区的封闭管理难以实施;二是园区企业安全管理和执行不到位。目前园区石化企业的硬件设备已与世界接轨,但在安全管理与执行等软件环境方面仍有较大差距。企业对员工的安全管理和教育不够,安全理念尚未深入每个员工的内心并化为其自觉行动。近几年石化行业发生的多起安全事故主要是由违规操作造成的,比如“7·16”输油管爆炸起火事故等。而石化企业的安全事故往往会直接或间接地引发环境污染事故,所以高安全隐患基本等同于高环境风险。三是环境监测能力和水平不高。当前化工企业废气排放没有标准,无法有效监管,化工有机废气恶臭监测仍然是空白。另外,环保部门对企业试生产、开停工、设备检修、事故状态等非正常情况下超标排放废物的监测能力不足,个别企业偷排污染物的情况时有发生,周边居民反映环境问题的投诉不断增加。
大孤山石化产业园是大连石化产业最早形成“园区化”发展的较为成熟的产业区,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因此研究该园区在绿色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对未来我市将长兴岛石油化工园区、松木岛化工园区等打造成为绿色化工园区①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1.实施“绿色化工”评价前置制度,严格把好项目入园关
项目是园区发展的基础,建设绿色化工园区,首先要把好入园项目这一关。从全球范围看,打造“绿色化工”正在成为石化产业区的发展要求和趋势。所谓“绿色化工”是指在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中,采用能够减少或去除危险物质使用和产生的设计及工艺,同时推行生产过程的优化集成和废弃物再利用与资源化,从而降低成本与消耗,减少产品全生命周期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其核心理念是将石化工业的污染治理从过去的“末端治理”转向“源头预防”和“全过程控制”。建议我市相关部门牵头制定 《石化园区入园项目“绿色化工”评价制度》,要求所有招引项目都必须符合“绿色化工”标准,并且将“绿色化工”评价工作放在现行的环境影响评价、安全评价和能源消耗评价之前,在项目申请报告提交后,就由园区管委会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先期进行。结合当前大连市情,“绿色化工”评价指标可优先选择同行业工艺技术先进性指标、规模化指标及是否有利于形成产业链等。即在选择入园企业和项目时,重点把好三道关:一看工艺技术是否先进;二看规模(包括投资总额、投资强度等)是否达标;三看能否形成产业链。只有工艺技术先进、规模达标,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物耗能耗和废弃物排放。而产业链则有利于生产过程的优化集成,减少产品(原料)的包装和运输,并最终减少能耗物耗及废物排放。所以,对引进项目不能降格以求。要切实汲取大孤山石化园区的教训,选择项目时必须注重产业的关联性,只将石化产业及与之联系紧密的项目安排入园,对不属于石化产业的项目则应另行安排至其它园区。这样才能保证石化园区用地不被其它无关项目占用,从源头上避免化工区难以封闭管理的安全风险。
2.拓展石化产业链,全面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要充分利用石化产业关联度强、上下游产品联系紧密的特点,尽可能拉长产业链,同时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园区内的石化企业按照产品链及产业网络共生关系进行有机结合,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具体而言,一是延伸石化产业链条,发展壮大下游产业集群。目前我市已经形成炼油—石脑油—PX—PTA产业链,而PTA最终可用于生产聚酯纤维、聚酯瓶、包装膜、工程塑料等石化下游产品的生产。“十二五”期间,逸盛大化公司二期扩张后的PTA产能将达到300多万吨,再加上长兴岛恒力石化的500万吨PTA产能,大连将成为全国最大的PTA生产基地,具有发展下游产业的雄厚基础。因此应尽快将产业链向下延伸,发展芳烃—纤维聚酯及非纤聚酯—涤纶产业链,布局和培育纺织业产业集群,促使化工产品向高端化、专业化发展。二是按照“减量化、可循环、再利用”的3R原则,着力构建“园区企业间循环圈”。即通过产业链的纵向延伸和横向耦合,充分整合园区内的石化产业,按照上下游关联的特点,形成芳烃、生物化工、副产品利用等几大具有循环经济特点的产业链,使上家的产品、副产品或废弃物成为下家的原料或副产品,实现园区内部各企业之间的资源优化配置和废弃物有效利用,最终达到污染低排放甚至零排放的目的。三是完善配套保障措施。园区管理部门要在企业之间进行协调、组织、结算和监督,对废物循环利用项目给予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从而为企业间循环生产的有序进行保驾护航。同时,园区应对石化企业所需的公用工程实施统一规划、集中建设、集中供应、统一管理,形成“水、电、热、气、废”一体化的公用工程体系,使各企业共享能源供应、集中供热、废水处理、垃圾收集和固废处理等基础设施,通过能源的梯级利用和热电联产等途径,优化园区总能源利用,最大限度地使用可再生能源;通过水资源的梯级利用、中水回用等手段,实现园区内用水的闭路循环。
3.培育高新技术石化企业,提升高新技术研发和应用水平
培育更多的高新技术石化企业和促进更多的高新技术得以研发推广,是发展绿色石化园区的重要前提。为此,建议在石化园区成立石油化工科技创业中心,对石油化工高新技术成果、企业进行孵化,积极推动产、学、研、资联合,为石化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金融机构及投资公司建立多方合作关系“牵线搭桥”,助力企业解决研发人才、研发设备、市场开拓、资金等方面的问题。同时,为入驻孵化企业提供研发、专业技术中试平台、生产经营场地和办公共享设施,以及提供政策、企业管理、法律、财务、融资、市场推广和培训等方面服务。通过成立化工科技创业中心和制定相应奖励政策,引导和帮助企业加大引进技术的消化力度、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进而促进石化产品向精细化、高端化升级。除此之外,石化园区的管理部门还应积极与市环境科学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开展环保科技横向合作,为园区循环经济发展和企业污染治理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使园区真正实现高产出、低消耗、低排放的绿色发展模式。
4.大力推行“责任关怀”理念和制度
“责任关怀”是在国际化工界推行的一种企业理念,它要求化工企业在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重视相关方的人身安全、健康及环境保护,并自发地在健康、安全、环保方面采取行动计划,使化工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其主要原则包括社区认知和应急响应准则、储运和配送安全准则、污染防治准则、生产过程安全准则、雇员健康和安全准则和产品安全监管准则等。责任关怀的理念和做法自1992年由巴斯夫公司首创以来,已在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施,几乎所有跻身世界500强的化工企业都践行了这一理念,不仅令这些企业提高了自身的竞争力,还使其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建议我市尽快从化工企业和化工园区两个层面推行“责任关怀”理念和制度。其一,在企业层面,以大型化工企业为重点,开展“责任关怀”承诺活动,引导企业将责任关怀理念逐步列入企业规划和目标中,进而不断提高企业在生产工艺、技术和产品生产过程中对环境、健康和安全的认知度和保护意识,并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时,积极采取对员工和公众健康、安全及环境负面影响最小的方式,让责任关怀成为企业全体人员共同的行动理念和自律行为。其二,在园区层面,将国际通行的责任关怀准则与园区发展实际进行有机结合,制定推行“责任关怀”工作的实施计划,加强责任关怀理念的宣传,积极引导行业范围内的企业自觉承诺实施“责任关怀”;出台各项激励措施,推动园区化工企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提升企业工艺安全与环境保护的整体绩效。与此同时,要督促企业加强对内部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和管理,定期对重点监控企业进行安全检查和安全隐患排查,严格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加大对事故企业和人员的处罚力度。另外,园区还应积极加强化工行业与社区公众、政府机构之间的有效沟通,提高社区民众等利益相关方对化工企业的信任度。
5.提高园区环境监测水平,加强环境监控和应急管理
建议环保部门在石化园区开拓新的环境监测项目、扩大环境监控范围,通过引进污染源特殊污染因子自动监测设备、建立恶臭监测项目等,填补化工有机废气恶臭监测空白。在此基础上,石化园区应建立环境监控中心,对园区废水废气、大气特殊污染因子及治理设施等进行监控,特别要加强对企业试生产、开停工、设备检修等非正常情况下超标排放废物的监察监控力度。与此同时,在石化园区与主城区之间建立大气自动监测预警站,并与园区所属区及市两级环保部门联网,实时监测大气环境质量和特征污染物浓度,形成化工园区空气质量日报,及时呈报相关部门。另外,应尽快制定 《大连市化工园区环境应急管理指南》、《大连市化工园区环境应急演练规范性指南》,并要求每个化工园区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环境应急预案。化工园区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应急预案演练活动,同时园区要督促、指导化工企业开展经常性的环境应急演练活动,以提高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
注释:
①着眼于大连的长远发展,市委市政府已决定适时将大孤山石化产业园区进行整体搬迁,其重大石化产业项目将有序向长兴岛石化园区搬迁,中小型石化企业向松木岛和庄河化工园区搬迁,非化工企业向其他园区转移。
[1]周爱林.化工园区发展“绿色化工”的思考[J].化学工业,2011(10).
[2]李莉,范圣楠,等.化工企业的责任关怀[J].环境经济,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