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了2013年战略性新兴产业(能源)第一批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发改投资〔2013〕1029号),追日电气的兆瓦级光伏逆变器研发平台项目被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能源)项目”,并获得中央预算内项目专项资金支持。
该项目计划总投资8500余万元,将新建试制车间、产品研发及检验楼、配电房各1栋,新增研发、检测等仪器设备30套。兆瓦级光伏逆变器研发平台通过集控软件,满足在远程PC机上控制各类测试设备,实现大功率逆变器的型式试验、出厂试验、研发试验,测量精度达到鉴定级。项目建后,形成年产400台套兆瓦级大功率逆变器的生产、装配、测试能力。该平台具有综合集中控制和分散控制的优点,可以实现频繁的长时间测试,同时具有完善的安全保护功能,及处理各种非正常状态和事件的能力。追日电气曾于2012年初在业内率先推出了兆瓦级光伏并网逆变器,在转换效率、启动功率、电流畸变率等重要指标方面创造了多项业内第一。该产品于2012年11月通过科技成果鉴定,被专家认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10年发表的一份报告中认为,在中国未来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的过程中,至少需要60项关键技术,而其中有42项并没有掌握,这些技术或者专利,都掌握在外国手中。这就意味着,中国如果要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就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来购买这些技术或者专利。
大功率光伏并网逆变技术是光伏发电系统的核心技术。兆瓦级光伏逆变器研发平台项目建成后,对于加大我国新能源技术研发和创新力度,打破国外垄断的局面,替代进口,提升我国新能源科技利用技术与装备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周韦)
近日,全球领先的电力和自动化技术集团ABB宣布将为国家电网旗下的220kV智能变电站示范工程提供高压隔离断路器(DCB)等电力产品。该示范工程旨在通过部署和集成智能解决方案,提高电力网络的效率和可靠性。
这是ABB创新的高压隔离式断路器首次在国内应用。在传统的敞开式变电站中,断路器和隔离开关是相互独立的设备,需要各自的安装空间。ABB隔离式断路器将隔离功能与断路器集成为一体,从而无需单独安装两套设备。这能减少相当可观的占地面积,降低电力损耗,提高电网的安全性,并且改善系统的可靠性。另外,这种新型的高压隔离式断路器有利于优化变电站运行和维护,并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ABB集团高压业务单元负责人吕伟地 (Giandomenico Rivetti) 说,“该示范工程将有助于中国建设更坚强、更智能电网目标的实现,从而让电网更高效与可靠。多年来,我们与国家电网公司在很多全球创新中始终保持着紧密的合作,我们很高兴能够继续这样的传统。”
该示范工程中的隔离式断路器将状态监测和其他控制功能进行集成,为二次控制层提供了额外的“智能”,从而完善了一次设备层的智能化。
近日,我国第二大水电站——溪洛渡水电站首台机组(13F)正式并网发电,天威保变为该机组自主研制的配套USSP-860MVA/500kV主变压器运行状态良好,标志着世界首台容量最大、电压等级最高的三相组合式发电机主变压器正式投入运行。
据了解,溪洛渡水电站位于四川雷波县和云南永善县境内金沙江干流上,是实施“西电东送”战略的骨干电源,设置左、右两岸地下厂房,各安装9台水轮发电机组,设计装机容量1260万kW,装机规模在国内仅次于三峡水电站。溪洛渡水电站建成后,年发电量可达640亿kW·h,相当于每年减少燃煤4100万t,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5亿t,减少二氧化氮排放量近48万t,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近85万t。
2009年9月,在溪洛渡水电站550kV变压器招标中,天威保变中标右岸电站全部10台860MVA/500kV组合式主变压器。在研制过程中,天威保变采用世界领先的变压器验证分析软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电磁场、波过程、短路机械力、温升、油流分布等验证分析,解决了超大容量变压器产品结构件局部过热的难题,使产品具有损耗小、噪声低等显著优势,能保证产品长期安全稳定运行。
2012年5月,天威保变为洛渡水电站右岸电站承制的首批3台USSP-860MVA/500kV主变压器成功发运。产品采用三相组合、分体运输、现场组装、合三为一的方式,不仅为产品运输找到成功的解决方案,而且减少了工程土方量、降低了工程造价。截至目前,天威保变已按合同要求制造完成6台溪洛渡水电站配套USSP-860MVA/500kV主变压器。
据悉,2013年7月份以来,天威保变自主研制的变压器在我国“疆电外送”战略重点工程-新疆与西北主网联网750kV第二通道工程、河北南网首座500kV智能化变电站、河北省电力公司迎峰度夏重点工程-元氏500kV变电站等多个重点输变电工程中顺利投入运行,为向家坝-上海±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承制的换流变压器实现安全稳定运行3周年,为我国第三大水电站向家坝水电站右岸电站自主研制4台SSP-890MVA/500kV水冷式主变压器通过机组首次满负荷运行考验,一流的产品质量受到广大用户的高度评价。
近日,由国网山东电力负责的“灾害磁暴对大电网安全运行的影响及防御技术研究”科技项目通过验收。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该研究成果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将灾害磁暴纳入电力系统安全稳定防御系统的防御范围,实现灾害磁暴下预想故障集的动态调整和风险评估,建立自适应灾害磁暴的电网防御一体化方案等方面属于国际首创。
“灾害磁暴对大电网安全运行的影响及防御技术研究”于2011年1月正式启动,2012年年底结题并通过自验收。该项目总结了灾害磁暴对国内外电网影响的案例,分析了我国电网磁暴灾害研究的必要性,研究了灾害磁暴对电网安全运行的影响机理,电网磁暴灾害的特征和分析计算方法,提出了灾害磁暴下适合我国中低纬度地面电场的计算方法,并结合地面网络系统,对主变中存在的GIC进行了评估,根据GIC水平对励磁电流的影响,提出了变压器故障概率的简化计算方法;基于空间天气信息机地磁实测信息的灾害磁暴引发电网设备故障概率的评估方法,建立预演灾害磁暴引发电力系统故障的仿真平台;开展了山东胶东地区大地电磁测深和变压器中性点电流测试工作,对山东电网500kV变压器的GIC水平进行了评估,为山东电网群发性故障提供了预警基础。
该项目研究深入认识了灾害磁暴对电网安全运行的影响机理,电网磁暴灾害的特征和分析计算方法,揭示了电网GIC损伤电力设备的本质,提出了灾害磁暴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监测、预警及防御的一体化方案、磁暴引发电网群发性故障的自动生成技术和风险评估技术、建立了磁暴引发电力系统故障的离线仿真平台、提出融合外部环境信息和电力系统信息的一体化平台方案。包括信息的融合和集成方法、系统功能逻辑关系、预想故障自动生成和候选措施智能识别等关键技术。为建立基于灾害磁暴的电力系统防御系统奠定了理论和技术基础,为电网应对空间自然灾害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指导。
近日,由国家电网公司发展部组织、中国电科院牵头编制的Q/GDW 1738-2012《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通过审查,作为国家电网公司配电网规划纲领性标准正式发布。
国家电网近年来高度重视配电网建设,不断加大配电网投资力度,配电网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为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强化技术标准的指导作用,提高配电网发展质量,国家电网发展策划部组织编制《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对配电网规划设计提出规范性要求。《导则》的发布,将对指导配电网规划,规范建设标准,满足配电网精益化管理需求,提高配电网投资效益具有积极意义。
《导则》采用差异化思路统筹城乡配电网规划建设标准,按行政级别、供电可靠性需求和负荷重要程度,辅以负荷密度将供电区域划分为A+、A、B、C、D、E六类,明确了各类供电区域的配电网发展目标、建设标准和重点。充分吸收和利用国外配电网规划的先进理念和方法,引入以可靠性为中心的配电网规划理念;借鉴英国ER P2/5供电安全标准,提出配电网三级供电安全标准。在继承已有标准规范的基础上,《导则》细化了各类分区配电网结构、设备选型、用户和电源接入、技术经济分析等技术要求;贯彻资产全寿命周期理念,并首次明确配电网规划计算、空间负荷预测等内容。此外,结合配电网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导则》提出了配电网智能化、分布式电源接入的要求,以适应新能源接入和多元化用电需求。
近日,欧盟美国首家跨大西洋电动汽车与智能电网互操作中心(Interoperability Centre)落成,中心位于美国芝加哥附近的阿尔贡国家实验室。欧委会为此强调,作为世界两家最大市场的欧盟和美国,在电动汽车与智能电网两大战略新兴技术领域的技术标准趋同和互操作认证,有利于加速清洁技术的产业化,推进可再生能源接入新一代智能型电力系统的进程,从而进一步刺激世界低碳经济的增长和扩大就业。
欧盟联合研究中心和美国能源部分别代表双方于2011年底签署合作协议,18个月后的今天位于美国的互操作中心已建成,欧委会负责研发与创新事务的委员奎恩女士称其为亚洲速度。欧洲姊妹版的互操作中心已分别在欧盟联合研究中心位于荷兰佩腾和意大利伊斯普拉的研发基地开工建设,计划于2014年建成投入运营。
欧盟美国双方已决定,通过双方联合互操作中心之间的相互强化技术标准验证与清除技术差异的紧密联系,加强双方在双向互动智能型电网和电动汽车两大行业的关键技术联合开发、提高能效、经济效率、分布式电网、降低损耗的电网可持续,以及高效与安全可靠的能源供应等重点优先领域的合作与交流。
近日,中航工业集团400MW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项目首批20MW示范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石家庄举行,这是中国目前规模最大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单体工程,建成后年发电量超4亿度。
据介绍,2013年4月,国家能源局批复同意该集团建设400MW分布式发电项目。这是开展太阳能电站项目以来,国家能源局首次批准由企业集团独立承担的示范项目。目前,中航工业集团进入分布式发电领域时机成熟,集团自身厂房单体面积大、建筑结构稳固、产权关系明晰、用电负荷平稳、企业健康稳定等诸多优势为项目的规模化实施创造了独有条件。
项目开发方中航惠利节能环保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梁田称,该项目总投资约38亿元,将按照“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电网调节”的方式,建设在中航集团分布在北京、上海、河北、辽宁等11个省20个城市的厂房和其他建筑物屋顶,以实现闲置屋顶资源的有效利用。项目建设周期为3年,分4个批次推进,在20年内享受电量补贴。首批20MW项目将在石飞、沈飞、惠腾、安吉宏业等公司的大面积厂房屋顶上实施。2013年将力争完成安装60MW规模,到2015年全部完成。
据悉,按照3类日照城市(日均有效日照3.5小时)计算,该400MW项目建设成后年发电量约4.4亿度,25年总发电量约110亿度,相当于节约标准煤约440万t,减排二氧化碳约1093万t,减排二氧化硫33万t,氮氧化物16.5万t,经济和社会效益非常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