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秀芳
(广西合浦县公馆镇中心卫生院 广西 合浦 536100)
老年糖尿病包括60岁以后发病或60岁以前发病延续至60岁以后的老年人患者[1]。糖尿病在发达国家中发病率也逐年上升,60岁以上人口糖尿病发病率已超过11%[2]。大量的临床发现,糖尿病的发病与患者的情绪变化及其强烈程度有明显的关系[3],由于糖尿病病程长,治疗效果慢,且容易复发,患者易出现各种复杂的心理反应、变化,焦虑症是老年糖尿病患者最容易出现的反应,直接影响糖尿病的治疗和康复。而全面有效的控制糖尿病,单靠药物治疗难以达到,还应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治疗与护理。
内科2010年1月~2012年6月住院老年患者65例,男30例,女35例,年龄≥61岁。均为2型糖尿病。符合焦虑症诊断。
焦虑心理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心理变化,其诱发过程、反应强度以及持久性取决于多种因素:有的因为对糖尿病病因、症状、体征、转归了解不够,认识不清而导致过分焦虑;有的担心治疗效果不理想,长期服药有副作用,常引起较持久的焦虑。
2.1 焦虑症心理护理:刚入院时患者由于对环境的陌生难免产生紧张心理,护士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以热情、耐心和充满爱心的工作态度取得患者信任,护理治疗上细心,生活上关心他们,消除其不良心理。进入治疗阶段时,患者往往对自己的病情及症状,检查结果
不满意时,情绪时常不稳定,作为护士要根据所掌握的专业知识解释
细致入微客观做好心理疏导。糖尿病为终身慢性病,特别是慢性并发症造成器质性损害,如心、脑、肾、眼的病变,不仅给患者带来躯体上的痛苦,同时给患者造成严重的精神负担,患者反复多次住院,以及出院后需要控制饮食、掌握胰岛素注射方法、尿糖测定等,增添了诸多麻烦和困难,从而产生焦虑情绪,表现为烦躁不安,睡眠及饮食均欠佳。讲述糖尿病病理、治疗及预防并发症的护理措施,药物治疗的目的、意义及必要性。调动其主观能动性,通过同病室有效的病友来开导、启迪患者,从而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情,积极配合治疗。耐心向患者讲解糖尿病发病机制和疾病的预后,使患者了解疾病的发展和转归,从而及早预防躯体变化及心理因素造成的不适,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严重焦虑者在做好心理疏导,对症宣教的基础上,适当应用抗焦虑药,使患者肌肉松弛,减轻紧张[4]。
2.2 饮食治疗与心理护理:饮食治疗的宗旨是控制血糖,减轻体重,改善脂类代谢,通过合适的营养达到最佳健康状态,对于老年、肥胖、病情较轻者,可作为主要的治疗方法。护士应了解其进餐情况,对每一个患者做到心中有数。耐心讲解饮食治疗的重要性,让患者知道饮食过多可使血糖升高,过少则易出现低血糖。并让患者明白进食的时间与服药要求,与胰岛素注射的时间应适应,否则进餐提前或推后可引起低血糖反应或血糖增高,从而使其自觉遵守饮食计划。
2.3 制定锻炼计划:鼓励老年患者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避免肥胖及精神过度紧张,讲明锻炼能促进糖、脂肪、蛋白质的代谢,因运动可以减轻体重或保持体重,增加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达到低血糖的目的,使其积极主动参与。每天清晨指导半小时的太极拳,老年操等,每天午睡后做老年操20min,对行动不便或较重心脏病患者于床上指导适量的活动,每天2次,每次15min。
糖尿病是终身疾病,是危害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其并发症可涉及到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肾脏及皮肤等。其诱因除与肥胖、感染、缺少体力活动有关外,常与心理状态不佳等因素有关,缺乏良好的心理状态,对控制饮食及体育锻炼缺乏耐心,常影响治疗效果。因焦虑因素促发加重糖尿病,而糖尿病又加重焦虑障碍,造成恶性循环,所以在护理中护士要掌握病人的心理状况,对老年糖尿病焦虑症采取针对性的指导,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正确对待疾病,保持乐观情绪,避免不良的精神刺激,同时通过与家属的沟通,能得到家属的重视和帮助,使老年糖尿病焦虑症病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使他们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治疗效果。由此说明心理护理在老年糖尿病焦虑的控制、降低复发率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1] 蒋国彦.老年人糖尿病的防治[J].中级医刊,1997,32(4):20
[2] 王克安,李天麟,向丁红,等.中国糖尿病流行特点-糖尿病和糖耐量减低患病率调查[J].中国流行病学杂志,1998,19:284
[3] 赵耕源.临床病人心理问题[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1:56
[4] 赵志刚.糖尿病防治若干研究进展.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J].2004,18(3):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