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欣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71)
近些年来,随着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医疗水平已得到普遍的提高,但在临床实践中,误诊仍时有发生。误诊的出现,轻则贻误患者的最佳治疗时机,重则危及患者生命,不仅影响患者对医生的信任,甚至会造成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现将临床常见误诊原因做一初步探讨。
自然界致病因素多种多样,疾病的临床表现也千变万化,加上个体差异,还有多种疾病同时存在时症状的交错和叠加等等,以上各种因素的存在都增加了医生在当前诊疗条件下做出正确诊断的难度,进而导致了误诊的出现。
医生是诊疗活动的主体,医生的主观意识和行为是造成误诊的主要原因。
2.1 首诊医生业务素质不高:患者身体出现不适时,一般会到就近的社区医院,乡镇医院或者诊所就诊,这些基层医疗机构聘用的医务人员往往学历较低或者缺乏临床经验,其诊疗过程中出现的病史采集不详细,体格检查不全面,临床资料分析不当等等各种情况都可导致误诊的出现。如一个青光眼的患者,因为头痛、恶心、呕吐到社区医院就诊,年轻的内科医生由于缺乏经验,体格检查不全面而将其误诊为“胃肠型感冒”。
2.2 过分依赖设备检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仪器设备不断出现,成为疾病诊断的有效辅助手段。久而久之医生们养成了这样一个习惯:面对病人,做完简单的问诊和体格检查后,开出一堆检查单,让病人在各种机器前面过一遍,但再先进的仪器设备因为机械性能、操作技术等的影响都会出现误差,导致误诊。如B超误诊胆囊结石就很常见。
2.3 诊断思维的影响:一个诊断的正确与否,关键在于是否拥有正确的临床思维,临床发生误诊,大部分的情况不是因为医生责任心不够强和医疗技术水平不够高,而是因为思维方式不正确。造成误诊的思维方式主要由以下几种:
2.3.1 经验型思维:经验型思维即思维惯性,[1]大多是有些资历较深的大夫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形成的思维方式,由于其思维僵化在以往的临床经验中,造成对某些疾病的认识错误。如一老年女性因不规则阴道出血就诊,入院后B超检查显示子宫肌瘤,诊刮示子宫内膜未见异常,行全子宫切除术,术中剖视见一内膜息肉样组织,由于肉眼未见明显异常,接诊医生认为出血系“子宫息肉”所致,但随后常规病理检查显示“子宫内膜癌”。
2.3.2 理论型思维:是经验与理论思维分离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指临床经验缺乏,死记硬背疾病的临床表现,用于临床医疗实践的思维方式。[2]这种思维方式多见于踏上工作岗位不久的年轻大夫,诊断疾病时经常生搬硬套书本上自己记的比较熟的那些有限的知识。如“胃穿孔”有时被误诊为“急性阑尾炎”。胃穿孔后溢出的胃内容物可沿升结肠旁沟流至右下腹部,容易误认为是急性阑尾炎的转移性右下腹痛,某些年轻医生没有详细询问胃病史和仔细检查上腹部体征,将书本上“转移性右下腹痛是急性阑尾炎的典型症状”的知识对号入座式的套用在了病人身上,导致了误诊。
2.3.3 片面性思维:临床分科越来越细,个别医生将思维局限在自己所攻专业上,对疾病的分析不全面。如,一青年男性因低热到社区诊所就诊,血常规检查显示全血细胞减少,遂转至基层医院血液科就诊,医生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经治疗未见好转,后又转院检查发现“腰椎结核”,经抗结核治疗后痊愈。
2.3.4 静止型思维:疾病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对疾病的诊断也要不断变化,很多疾病在早期都有相同的临床表现,发展到某一阶段以后才能表现出自己的特点,所以临床医生必须随着疾病的不断发展变化随时重审、改正自己的诊断,最终做出最合理的诊断。但有的医生思维僵化,停留于自己原有的诊断不肯迈步向前,势必导致误诊。如一位有冠心病史的老年女性因下胸部剧痛入院就诊,医生当即根据病史和心电图表现诊断为“急性前壁心梗”,之后患者体温逐渐增高,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数目增多,该医生仍坚持原先的诊断,治疗两天后疼痛未减轻,请外科医生会诊,疑为“急性胆囊炎”,其心前区疼痛可能是由于炎症刺激神经末梢导致的牵涉痛,后经胆囊切除术证实并治愈。
护理工作是临床诊疗过程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护士虽然不直接参与疾病的诊断,但护士与病人接触的机会和时间都比医生要多,更容易发现患者病情的变化,她们所掌握的信息是医生做出合理诊断的重要依据,因此,在分析误诊原因时,也不能忽视了护士这方面。误诊中和护士有关的方面主要有以下两个:
3.1 基本操作不过关,基本理论不扎实:近些年来随着社区医院和诊所的不断增加,对护士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在这种计划经济体制下,很多学校都增设了护理专业,由于各个学校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的差异,培养出的护理专业毕业生的业务水平也参差不齐,其中不乏理论知识不扎实,基本操作不过关的护士影响临床诊疗工作。如,在采集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的操作中,有误取静脉血的现象发生。另外,不少医院有些操作比如血压、体温、脉搏等生命征的检查都是交由实习护士来做,由于实习护士操作不规范导致临床数据不准确的现象也时有发生。由于这些常规检查项目是医生分析疾病及诊断疾病不可或缺的依据,故护士的基本操作不过关是造成临床误诊的原因之一。还有,基本理论扎实的护士熟知所在科室常见疾病的本质及发展变化,在追踪观察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新的症状体征与原诊断不符,会立即告知医生,但理论基础差的、缺乏临床经验的护士往往会视而不见,这也可能是出现误诊的原因。
3.2 工作不细致,缺乏责任心:护士的工作量大,任务重,个别护士在追求工作数量的同时忽略了临床护理的质量,粗心大意,没有发现患者症状体征的变化并及时告知医生,从而造成医生的误诊。因为缺乏责任心,怕脏,个别护士在采集患者的痰液、尿液、粪便等排泄物送检时不认真核对,从而张冠李戴,导致医生误诊。更出现过个别护士缺乏职业道德,对常规观察项目不亲自测量,弄虚作假,最终导致严重误诊的先例。
4.1 夸大病情:某些病人求医心切,为了引起医生对自己的重视,诉说病史时故意夸大病情,将医生的判断引到错误的方向。
4.2 病史涉及隐私,患者及家属故意隐瞒:如一女中学生因右下腹痛伴呕吐12h被送入院,接诊医生询问性生活史和停经史时,病人及家属极力否认,医生从而排除其患宫外孕的可能,因查体时患者具有“右下腹麦氏点压痛,轻度反跳痛”的体征而将其与急性阑尾炎联系在一起,从而造成右侧输卵管妊娠破裂误诊为急性阑尾炎。另外,临床上许多淋病误诊误治的原因也多是患者对病史难以启齿造成的。
4.3 患者不合作:有的患者拒绝就诊,被家人强行送来医院,拒绝回答医生的问题,查体也不配合;有的患者不顾医生引导性的问话,自说自话,答非所问;还有的患者对医生不信任,拒绝进行比较昂贵的检查,以上原因都可导致误诊。
4.4 迷信专家:很多人看病习惯托熟人、找专家,专家对超出自己专业范围的疾病不熟悉,加上专家门诊接诊量太大,只能在短时间内匆忙做出诊断,这就可能造成误诊。
许多基层医院的设备档次比较低,或者用的是上级医院淘汰的旧设备,灵敏度和分辨率较低,也是造成误诊的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误诊是由医生、护士、病人、疾病本身、医疗条件等多种因素造成的,它是医学发展过程中古今中外都无法避免的正常现象。误诊的原因以医生为主,医生可以通过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培养正确的诊断思维,加强责任心等方面避免误诊,患者也应当全力配合医生的诊疗活动来减少误诊的发生。
[1] 陈学清,张万岱,系统的临床诊断思维[J].医学与哲学,1994,5:1
[2] 兰建萍,谢扶风.思维方式与临床误诊.暨南大学学报(医学版),1999,8: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