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 扬
(华东琅琊山抽水蓄能有限责任公司,安徽 滁州 239000)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是指安全风险程度较高,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及安全管理方面的缺失。有效开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是安全管理从事后处理到事前预控的转变,体现了安全管理理念的升华。要保证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质量,就必须建立起常态化运转的工作机制,从排查、评估、治理、验收等环节入手,实现和日常工作的有机结合。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自推广以来,在保证现场安全生产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在基层实际开展过程中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导致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完成质量不高。
(1) 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机制还不够完善,存在安监部门“单打独斗”、基层人员“为排查而排查”,把隐患排查当作突击性 “活动”的现象。
(2) 隐患排查工作的自觉性、深入性和全面性不足,排查出的隐患类型单一,不够全面。
(3) 隐患档案资料管理规范性差,未实现“一患一档”,隐患信息不完整,支撑性资料不够齐全。
为解决上述问题,实现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常态化和日常化,关键在于结合日常工作将隐患闭环管理的6个环节予以落实和体现。
(1) 从排查的角度,与日常的设备检修维护、运行监盘巡视、安全检查、设备缺陷、技术监督、安全性评价的结果相结合,将日常工作发现的问题纳入隐患源头进行分析,将主要问题纳入隐患体系进行管理。
(2) 从评估的角度,将预评估和班组的安全日活动相结合,将评估和相关的专业会议相结合,将定期评估和安全分析会相结合,将各类评估工作和原有的例会、会议相结合,既保证了工作效率又具有针对性。
(3) 从治理的角度,将排查出的隐患纳入现有的检修、技改、科技等项目管理流程,保证隐患治理能真正落到实处。
(4) 从考核的角度,将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各个环节的管理要求纳入现有的绩效考核体系,提出具体的考核指标,促进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落实。
为了保证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能落到实处,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发挥保证体系的主体作用,落实岗位职责,由保证体系完成隐患排查、评估和治理的具体工作。
(2) 体现监督体系的监督职能,用通报、考核等手段来促进保证体系的工作。
(3) 强化一线员工主动排查的工作意识,树立起无论发现任何问题均能和隐患排查治理相联系的工作意识。
(4) 强化教育培训,提高广大一线员工的隐患排查意识和技能,加深他们对隐患知识的掌握。学习国家电网公司的管理制度,了解排查隐患的流程;学习国家电网公司的隐患范例,掌握隐患的定级标准和规范性填写要求。
落实各级人员的岗位职责和保证体系的主体责任,是确保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高效运转的前提。抽水蓄能电厂人员结构和机构的设置和供电企业有明显的不同,需要针对电厂特点构建符合实际的工作体系。
2.1.1 成立以专业组为核心的评估网络
为满足隐患评估的专业性要求,同时符合机构设置的特点,某蓄能电厂成立了5个专业小组,分别负责机电设备、水工、信息、交通、安全5个专业领域内部的隐患评估和管理工作,这5个专业组分别挂靠在电厂的相关职能部门。专业组负责本专业领域内部的隐患排查治理归口管理工作;负责定期评估各部门提交的本专业事故隐患;负责对本专业隐患组织制定、审查、审批治理方案;负责全过程跟踪、协调、督察本专业隐患治理;负责对隐患治理结果进行验收和注销;负责定期向公司安委会报送隐患治理情况,定期通报本专业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情况。
2.1.2 成立以联络员为核心的流转网络
隐患排查的工作流程长,环节多、层次复杂。为便于工作高效流转,该蓄能电厂在每个部门都设置了1位联络员,作为隐患流转的纽带,负责部门内部各个环节的流转,构建成连接部门和专业组的工作网络,做到人员到岗、职责到位。联络员的主要职责是对上报的隐患组织部门内部进行预评估,将经预评估通过的隐患上报到相关的专业组,同时将本部门的隐患按照部门编号原则进行编号,形成一览表定期报送给公司安全监察部。
2.1.3 成立以安监人员为核心的监督网络
明确安监部的工作职责,安监部作为隐患排查治理的监督部门,总体负责公司内部所有隐患的录入、汇总和监督工作。通过日常的监督检查发现隐患填写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各部门报送的隐患进行分析,掌握隐患排查工作的质量;通过通报考核制度的建立,督促和评估工作开展的情况;通过安监部监督职能的确定,有效促进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进展,避免出现安监部门单打独斗的局面。
结合抽水蓄能电厂安全生产工作特点,细化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流程,完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表单。通过建立“一图两网三文四表”,实现隐患排查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2.2.1 “一图”
“一图”,即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流程图。通过图表的方式明确隐患排查治理的工作流程,各个节点的工作责任人和工作要求,并在流程图中明确痕迹化管理的要求,明确隐患排查治理全过程所涉及到的文件、资料、报告、会议等的填写和归档要求,以便于执行。
2.2.2 “两网”
“两网”,即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网和监督网。结合蓄能电厂设备和组织机构特点,成立以专业组为核心的评估网,以联络员为核心的流转网。通过评估网和流转网的构建,确立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网的建立。同时,蓄能电厂成立以安监人员为核心的监督网,监督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有效执行。
2.2.3 “三文”
“三文”,即隐患排查治理实施细则、考核评价制度和定期通报制度。
(1) 实施细则进一步细化了国家电网公司的隐患管理制度,使得电站内部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 考核评价制度针对实施细则中的各项具体要求,分别制定具体的考核指标,针对不好量化的工作,制定了评价机制,体现了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奖惩分明的原则,确保了工作开展的质量。
(3) 通过定期通报制度的建立,定期向公司安委会汇报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情况,考核评价结果,使得公司领导能及时了解本单位隐患排查工作的进展情况,促进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2.2.4 “四表”
“四表”,即隐患排查治理登记表、档案表、应急处置表、验收表。
(1) 隐患排查治理登记表用于一线员工填报隐患,并留下隐患评估的痕迹。
(2) 对于评估通过的隐患,录入安监系统并生成隐患档案表。
(3) 对于工作现场的每一个隐患,均需要编制预控措施和应急预案,并将通过审核的相应内容以隐患应急处置表的形式张贴在现场隐患对象本体外,以满足突发情况下的应对要求。
(4) 隐患排查治理验收表用于现场验收,需满足闭环管理的要求。
各专业组将日常发现的各类问题和异常均作为隐患源头开展分析和评估,负责制定具体的排查内容和方式,并对所管辖的对象分别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和落实办法。除了例行的春检、秋检、防汛检查、安全性评价、日常现场监督检查外,各专业组还结合蓄能电厂的特点针对薄弱环节开展隐患排查。蓄能电厂人员普遍较少且新进厂人员多,“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工作模式对现场人员的安全责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特别需要强化人员安全意识的培养,着力做好安全意识淡薄的隐患排查。
隐患评估工作在公司内部分为预评估和评估2级,其中预评估交给分场完成,由相关设备主人(专工)落实预评估工作。对于经过预评估确定为隐患的问题,经部门负责人签字后将《隐患发现表》提交到专业组进行评估工作,专业组评估通过并经分管领导签字后生效,再由安监部录入安全监督信息网络。对于经评估确定为隐患的问题,公司利用月度的安全分析会开展定期评估,由各部门就隐患治理计划落实情况、进展情况、隐患预控手段等进行汇报,从而全面了解隐患的近况。
为确保隐患的闭环治理,实现治理过程的“五同时”,隐患治理项目必须纳入综合计划进行管理。为此,该蓄能电厂建立隐患-项目的专项通道,对隐患治理项目优先进行治理,确保隐患能及时得到整改。对于经公司审批通过的隐患治理方案,根据不同的性质,明确不同的处理途径。对于不需要支出费用即可处理的方案,立即纳入日常的维护项目进行整改。对于需要支出费用的项目,根据项目实施的难易程度区别对待,其中本年度可以开始整改的项目,则根据项目性质列入年度的检修、技改、信息等项目立即实施,并在年中进行项目调整时予以上报;对于本年度无法立即开始整改的项目,则需要将项目列入公司的检修库、技改库并纳入公司3年滚动计划进行管理。
某蓄能电厂以风险管控为重点,以日常工作为基础,以流程管理为主线,以职能管理为抓手,实现了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和日常实际工作的结合,激发了一线员工参与隐患排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进了常态化工作机制的建立。
3.1.1 设备寿命周期法
设备寿命即设备实体存在的时间,是指设备制造完成后,经使用维修直至报废为止的时间。任何设备均有设计使用寿命,如设备达到设计寿命就应更换。在设备即将达到使用寿命前应加强检查,如果此类设备在检修时没有发现异常情况,经评估后可以延长设备部件的使用时间。这虽节约了生产费用,但设备可能存在潜在隐患,应将此设备列为隐患排查的重点对象,并作为日常维护检查的重点。3.1.2 缺陷统计分析法
分析设备缺陷,发现存在的隐患。设备健康台账记录了曾经造成设备故障的原因。对以往的缺陷记录进行统计分析,可查找出设备存在的隐患。对于仅发生过1次的缺陷,应根据能否按时消缺判断是否为隐患。发生过多次的缺陷,肯定是事故隐患,对此要分析临时采取的整改措施能否确保设备安全,是否需采取更加可靠的整改措施。对发生过的设备缺陷,要举一反三,在同类型设备中采取整改措施。要注意观察往年某一时段发生过的缺陷,今年的同一时段是否还会发生。
3.1.3 大小修排查法
结合机组检修计划制定专业的排查项目,主要是对重大设备进行隐患排查。如对发电机磁极部件的检查,因为这类隐患一旦发生就会造成机组的停运,这类排查要专业组织,专人负责,分工明确,检查项目清晰详细,避免流于形式。
3.1.4 事故通报排查法
依据上级的反措等技术文件,针对转发的事故通报,结合厂内设备开展专项隐患排查,以发现设备存在的问题。
3.1.5 日常运维排查法
结合运行巡视、设备专业巡视、设备维护、技术监督等手段发现设备的变化趋势,分析判断出设备存在的问题和隐患。
在明确了设备隐患排查途径之后,为使分场及其基层班组能便捷、高效地排查隐患,应组织编写《设备隐患排查大纲》。大纲由各设备主人编写,专业组审核。要将电站机电设备分解为若干重要的专业模块,分别列明排查内容、排查标准、排查周期、排查责任人、排查方式,并根据排查结果列明可能导致的后果,综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排查大纲,便于一线员工在日常工作中根据大纲内容,统一隐患排查的标准,提升隐患排查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大纲编制首先要按照设备作业指导书以及国家、行业的相关技术标准、反事故措施和规程规范的要求,形成基础的排查内容。在此基础上,再根据设备的健康状况进行优化完善,并补充有针对性的排查内容,形成动态更新的排查大纲。
(1) 结合设备缺陷情况,根据缺陷发生的频次和后果,动态调整排查对象和排查周期。
(2) 结合事故通报以及类似设备在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增加排查内容和标准。
扎实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对于保证电力企业安全生产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做好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重点在于建立长效工作机制。要将排查、评估、治理、验收等环节和日常工作有机结合,才能实现常态化运转,从而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和员工的安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