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丽
(阳谷县供电公司,山西 阳谷 252300)
电视电话会议系统是利用电视技术及设备通过传输通道在两地或多个地点之间召开会议的一种通信平台。随着电力建设步伐的加快,作为现代化通信手段之一的电视电话会议系统在提高生产、工作效率方面显示出较大的优势。它可以提高电力系统各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和技术交流、节省差旅费用、随时召集和举行会议培训、准确传达会议精神、缩短上层领导的决策周期等,因此在电力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随着电力系统加强集约化管理和努力构建现代型、集约型企业工作的不断深入,针对电网管理、电力建设的电视电话会议日益增加。由于会议的重要性高、范围广,因而对电视电话会议系统的可靠性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开展有特色的管理工作,保障电视电话会议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充分发挥该系统为电力系统服务的优势,是当前电视电话会议系统管理人员工作的重中之重。
电视电话会议系统规范化管理应以网络结构坚固化、系统平台一体化、业务应用智能化、技术装备标准化、通信管理集约化为总体建设目标。要坚持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建立一套完整成熟的电视电话会议系统管理机制,并加强对电视电话会议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提高电视电话会议的质量和服务水平,从而更好地为电力生产提供快速、便捷、高效、经济、安全的通信服务。
制度化是做好系统管理工作的基础。根据电视电话会议系统的使用情况,制定电视电话会议系统管理办法、会议室管理制度、电视电话会议系统设备管理规定等制度,规范系统管理人员应该做什么、如何去做,从而使系统管理实现制度化、规范化。
(1) 规范设备接线标识。各类设备的连接线应做有详细的标识,使线缆走向、连接清晰,有条不紊,方便日常维护管理。
(2) 绘制系统结构图、设备接线图。设备之间的连接应有图、有记载,以便查阅与维护。
(3) 建立系统设备台账。
(4) 建立工具仪表台账。
(5) 编写电视电话会议系统实际操作步骤书,用标准的流程约束、规范设备专责人的实际操作步骤,确保操作无差错。
(6) 规范试值机标准卡、试值机报告样式。制作试值机标准卡,以规范会前联调时应检查、测试的内容,有效杜绝现场作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确保作业过程的安全和质量。
(1) 全程网络结构示意图。
(2) 机房布线系统图,包括传输电缆、外围设备与主机的连接、电力及照明等各种布线系统图。
(3) 机房设备平面布置图和配线图。
(4) 设备说明书、电路图。
(5) 设备履历表。
(6) 验收记录和定期测试记录。
(7) 设备运行日志。
(8) 电视电话会议记录。
(9) 设备障碍及处理记录。
(10) 电视电话会议系统人员联络表。
(1) 电视电话会议系统的备品备件应由专人保管,并定期检查。
(2) 对故障设备应做明显的标志并及时修复。
电视电话会议系统专责人是设备的具体操作者,负责设备的运行维护,在会议前对系统进行调试,在会议的过程中监视设备的运行状况。专责人应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能严格遵守会议及通信保密的有关规定。
电视电话会议系统作业流程实时性强、自动化程度低,主要依赖人工操作和随机应变。因此,系统专责人必须经过专业的技术培训,掌握电力通信基本原理、电视电话会议系统框架结构、标准协议、设备性能、运行维护知识,熟练掌握设备的操作,具有分析处理设备障碍的能力,在会议召开期间全程监视设备的运行情况,出现异常能及时应对快速处理,确保设备正常运行,会议顺利召开。
每月第1周的周二(节假日顺延到第2个工作日)09:00进行会议系统例行调试,检测会议终端的音视频信号的质量,确定设备及线路的工作是否处于正常状态,并对出现问题的设备及线路进行及时检查维修。
在接到召开电视电话会议的通知后,系统专责人按照通知要求的联调时间,对系统进行会前调试。会前调试与上级会场之间的联络要使用规范用语,要检查、掌握会场机线设备的运行情况、音视频传输效果、会场设置等,并为调整检修留有充足的时间。试机时,发现机线设备故障、音视频传输效果不好或会场设置存在问题时,上级会议控制人员与下级会议控制人员应积极配合,尽快解决问题,确保设备运行正常,图像清晰、声音流畅。
(1) 保证质量。通过调试,确保图像清晰、声音正常。
(2) 全面调试。落实 “一主两备三重”的保障措施,对主用系统、备用系统、应急系统和联络指挥系统进行全面调试检查。
(3) 熟练操作。检查操作人员对操作的程序、步骤等是否熟练掌握。
(4) 规范作业。使用规范术语,按照规范步骤,检查规范项目,完成规范报告。
联合调试主要包括以下必查内容:
(1) 电视电话会议系统图像及声音质量;
(2) 专线式电话会议系统声音质量及切换操作;
(3) 技术保障人员联络指挥系统声音质量;
(4) 应急系统图像及声音质量。
联合调试工作完成后,系统专责人应及时向上级运行单位提交调试报告。
(1) 会场应明确现场指挥、技术保障、会场专责人、传输、交换、电源等相关岗位的具体安排,并将人员名单、联系方式汇总,建立电视电话会议系统通信联系表。
(2) 会场值机人员应坚守岗位,注意力高度集中,密切关注会议议程的进展情况,服从上一级会场的统一指挥,及时按导播方案和操作指令进行操作,随时监视、监听会场图像声音状况,发现异常时按应急预案及时操作处理。
(3) 事先做好会场其他相关岗位(会场以外各类保障人员值班岗位)的人员落实、工作交底、联系方式与各项准备工作。
根据系统运行情况,深入分析可能影响安全的危险点,如传输通道中断、网络设备故障、本地装置故障、电源故障等,有针对性地采取安全措施、制订应急预案,最大限度地避免发生问题。
(1) 封网。封网措施由通信调度下令启动,在规定范围和规定时间内执行。在会议期间,停止一切通信工程施工和计划检修;紧急抢修按规程规定和管理权限报批,同时必须立即报告会议保障工作总指挥;严格执行通信机房的出入管理,设备1 m线内除系统责任人外严禁外人进入。
(2) 双路由。在主、从MCU之间安排2条相互独立的传输路由,并由两侧加装自动切换装置。
(3) 会议电视终端备份。省级以上要求配备一主一备2套终端,以保证系统的可靠性。
(4) 声音一主两备安全措施。一主两备是在现有的网络条件下,通过电话会议与电视会议2网并联运行,保证声音始终不中断。一主就是以会议电视伴音为主;两备是同时启用2套音频系统作为备用,其中一套的传输通道为电力专用通信网,另一套的传输通道为交互式电话会议系统。
(5) 供电电源的可靠性措施。高度可靠的供电电源是保证电视电话会议安全的重要基础。为了保证安全,主会场的所有设备(除照明、空调以外)全部采用大楼综合UPS供电,而照明空调等要求稍低一些的负荷则采用双路交流电源供电。
(6) 照明分散控制。照明系统对于电视电话会议的安全和图像质量都是至关重要的。照明系统的可靠性不仅取决于供电电源和照明器材本身的质量,而且照明控制系统的设计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会场细化分组接线,一路开关只控制部分灯光,避免因某个开关跳闸造成会场全黑情况的发生。
(7) 防雷接地。电视会议机房及设备必须保证可靠接地,接地电阻应符合国家有关建筑物防雷接地的有关规定,防止雷击和过电压击毁设备。单独设置接地体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 Ω;采用联合接地时,不宜大于0.5 Ω。接地系统应采用单点接地的方式,信号地、机壳地、电源告警地、防静电地等均应分别用导线经接地排一点接至接地体。
(8) 相关设备之间的联线应做好屏蔽,防止信号串扰,特别是对视频信号的串扰。
(9) 电源线和网络传输线应布线至终端设备放置处,而且应使用导管或墙内布线的方式,以保护线缆及人身安全。
5.3.1 电视电话会议系统检查要求
(1) 检查电视电话会议设备及相关设备的运行情况。
(2) 检查电视电话会议系统2 M中继和四线专线的工作情况,核准电话汇接设备的时钟。
(3) 对电视电话会议系统主设备MCU核心板卡及通道无损切换装置进行切换检查,确保备用板卡和备用通道正常。检查会议电视终端设备和机柜的接地情况。检查会议电视相关设备的接线情况。
(4) 检查会议室调音台及视、音频矩阵,监视墙的接线是否规范。
5.3.2 开展电视电话会议系统项目的检查
(1) 检查调音台是否有氧化点,接触是否良好。
(2) 检查功放旋钮是否有氧化点,接触是否良好。
(3) 检查麦克风是否良好,是否有备件。
(4) 检查备品备件是否完好。
(5) 检查技术资料是否齐全:查看机房内设备的供电及布线图、系统结构图、各种配线资料、电视电话会议系统使用情况记录。
(6) 检查会场灯光照明是否完好。
(7) 对电视电话会议系统机房进行防雨、防漏、防潮、防火、防尘检查。
(8) 检查电视电话会议系统机房电缆通道的防火措施,彻底消除火灾隐患。
(9) 检查电视电话会议系统机房的防尘情况,确保机房清洁、温度适宜。
(10) 检查机房电源线、电缆的布置排放和使用情况,电源线穿孔要有防火管,墙壁上穿电缆的孔洞要封堵,防止老鼠等小动物进入机房对设备造成损害。
(11) 检查供电系统的工作情况,电压指示是否正确、接线是否良好、有无松动发热点。
目前,国家电网电视电话会议系统通过不断改进已比较完善,形成了一个自上而下、覆盖整个系统的专用视频会议网络。通过该系统能够使不同区域的与会人员及时地参与到会议收听、收看、表决、交流等全过程中,以实现真正互动、协作、民主参与,为电力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工作提供各种形式的信息服务,并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系统设备是完成电视会议的基础,只有对系统进行规范化管理,做好设备的日常定期维护检测,强化安全管理,才能保证电视电话会议系统运行正常和会议质量优良,充分发挥电视电话会议系统为电力生产服务的独特优势,以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的需要。
1 曹惠彬.国家电网公司电视电话会议系统技术管理研究[J].电力系统通信,2007(2).
2 杨金夕.防雷:接地及安全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