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内涵和培养途径

2013-08-15 00:47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教育部建筑工程院校

江 萍 王 中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建筑技术学院 湖北 孝感:432000)

0 引言

建筑工程专业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是学生就业及发展的可靠保障,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却令人担忧。由杨应崧、范唯[1]主编的《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实务与点评》中对31个省份、直辖市分析了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实施细则中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了评估,得出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有待于提高,并且国家颁布了很多重要文件,提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定位,但是每次都不尽相同,本文对国家相关部门颁布的文件进行分析,用以明确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培养的合理定位。

1 国家对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人才培养定位的要求

2000年1月17日教育部颁布了《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2],在意见的附件中明确指出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汉语大词典》[3]145中对“专门”的解释为专从事某事或研究某门学问,由此可以看出2000年时国家对高职人才的培养定位是能够从事某一行业的技术人才,对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而言就是能够胜任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施工与管理的能力。

但是2002年9月24日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4]文件中明确指明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人才,明确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是一线工作的劳动者,并且能够胜任某一行业的职业能力,这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培养定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要求学生能够成为一线劳动者,并且在一线上能够协作或者独立完成某项任务。

2004年4月2日教育部颁布了《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 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04]1号)[5],这个文件可以说是高职教育的一次重大改革,文件中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高等职业院校要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就业为导向确定办学目标,找准学校在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中的位置,加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从职业素养到素质教育,再到学生的职业技能都做了详细的说明,对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而言,恰好说明了该时人才的培养定位,建筑是一个千秋大业,作为建筑工程技术人员,不但要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2004年9月14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事部、劳动保障部、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七部门联合颁布了《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4]12号)[6]文件,文件中更为突出的指明了高职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汉语大词典》[3]196中对“技能”的解释为掌握并能运用,对高职学生提出了要具有理论知识的基础,并且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从理论到实践,通过顶岗实习来锻炼学生的实际能力,于是众多院校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模式改为2+1或2.5+0.5的模式,其目的就是通过学校的理论学习参与到工程实践中去,并未提出对学生素质的要求,因此该文件有欠缺之处,但是在文件中补充了素质教育的部分,也仅仅是寥寥数字,究竟学生的素质教育该达到何种程度并未明确。

2006年是中国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转折点。这一年教育部与财政部推出了《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7],使得高职教育迎来了创新发展的新篇章,也在同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8],该文件不论是从高职教育改革还是从人才培养定位都做了明确的规定,文件指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职业院校要深刻认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要求,适当控制高等职业院校招生增长幅度,相对稳定招生规模,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也是在2006年,全国高职院校1867所中有997所高职院校开设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并且大胆的尝试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以利于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教育部也投入了大量的财力支持高职教育改革,其中高职院校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力度尤为突出,对于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

2011年8月31日教育部出台了《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9],文件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准确把握定位和发展方向,自觉承担起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时代责任,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在促进就业、改善民生方面以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对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来说已经明确到了把握市场定位、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服务当地的经济发展。体现了高职教育服务当地,辐射全省乃至全国的重要任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培养定位得到了充分的明确:培养服务地方,具有良好的职业带的和职业素养,培养能够从事建筑工程行业组织与管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2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的实现

2.1 加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内涵建设

内涵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中之重,这是因为内涵建设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提供了理论基础[10]。首先我们必须明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基本特征,确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内涵建设的着力点。

据2012年末统计,目前开设建筑工程技术的高职院校(含本科中的高职教育)已经达到1376所,所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内涵建设必须具有本地的独立特色,例如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施现代师徒制的教学模式,分为三步走,专项基础能力(项目形式师徒制)、综合实务能力(跟岗形式师徒制)、定岗实践能力(顶岗形式师徒制),通过师徒制的教学模式真正的将校内课堂与校外实训相结合,对于培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具有鲜明的特色,学生从传统的教学中解放出来。

目前很多学校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但是只是停留于形式,真正实施的很少。湖北省具有高职院校54所,笔者调研过湖北省46所开设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高职院校,均在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但是授课过程依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的占83.5%。确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着力点,必须依靠校企合作,并且形成长效机制的合作模式,可以利用订单培养、企业技术人员兼任专业教师等模式。学校专职教师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达到校企双赢的良好局面。

2.2 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为培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实现保驾护航

教师团队建设一直是困扰建筑工程技术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难题,主要体现在:很多学者都提到高职院校教师的实践经验欠缺,但是欠缺到什么程度呢?似乎没有人给个定量的分析,但是很多人做了一些调查,例如北京联合大学徐英俊曾经对北京12所高职院校进行调研,其结果分析中指出很多院校将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列为“双师型”教师[11],但是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条件严格的说了是要就毕业年限,虽然在上面也提高了工作经历的要求,但是对于参加过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人士都知道,大部分时候工作经验是不真实的,所以就算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也不能说其具有实践经验。

目前70%上的高职教师都是从高校毕业之后直接走上教学岗位,目前欠发达地区的高职院校主要招聘的还是本科生,本科教育我们通常习惯称之为学科教育,对学生的培养主要是注重理论培养,就算是本科的实训也主要以课程设计为主,没有具体的针对性,这些毕业生走上教师岗位之后缺乏创新意识,没有实践经验,完全停留在理论教学上,这一点和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教高厅[2002]5号)[12]完全不符合。发达地区或者省会城市的高职院校主要招聘硕士研究生。我国的研究生教育从2003年开始进行扩招,培养水平越来越让人担心,土建类相关专业的学生进入研究生学习主要从事建筑设计、建筑管理理念的研究,然而高职教育主要培养的是一线的技术管理人员,这和研究生所从事的学习领域完全不相符。实践证明,很多研究生去高职院校教学很难适应高职教育的特点,虽然其接受能力很强,但是也必须经历至少三至四年的培养才能达到教学的要求。特别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师成为高职院校紧缺型教师。所以要开展教师队伍建设,形成了“循环交流、多径注入、多方评价、绩效激励”教师队伍建设模式。

2.3 校企深度合作,培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实现提供后盾力量

目前校企合作难以实施,据了解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在这项工作中做的比较踏实,现在很多高校挂牌声称校企合作,但是并未开展实质性的工作,要想校企合作持续发展,仅靠学校的力量是不足的,还要考政府、学校、行业、协会、企业等多方面的配合,为校企合作搭建双赢的舞台,保证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形成长期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

3 结束语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一个朝阳专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需要大量的人才,因此,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人才培养定位的科学性和可持续发展,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打好攻坚战,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舞台,保证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1]杨应崧,范 唯.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实务与点评[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Z],2000年1月17日.

[3]汉语大词典编写组.汉语大词典[M].北京: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145.

[4]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Z],2002年9月24号.

[5]教育部.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 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04]1号)[Z],2004年4月2日.

[6]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事部、劳动保障部、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4]12号)[Z],2004年9月14日.

[7]教育部,财政部.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Z],2006年11月3日.

[8]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Z],2006年11月16日.

[9]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Z],2011年8月31日.

[10]苑 敏,苏英志,李燕燕.建筑工程技术中心内涵文化建设的思考[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7(3):19-30.

[11]徐英俊.北京市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现状抽样调查及对策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09,20(4):61-63.

[12]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教高厅[2002]5号)[Z],2002年3月6日.

猜你喜欢
教育部建筑工程院校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模式创新探索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造价预结算在建筑工程中的审核方式及应用实践
建筑工程预结算审核中常见问题分析与处理
隔震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教育部辟谣小学学制变5年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教育部召开座谈会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