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舜
(丽水学院,浙江 丽水 323000)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文字、声音、图像、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对多媒体的各个要素按教学要求进行有机组合,并通过屏幕或投影仪投影显示出来,按需要加上声音的配合,利用使用者与计算机之间的人机交互操作,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1]。多媒体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增强教学内容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增加教学的信息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与传统的板书教学相比,多媒体教学具有以下优点:教学信息多维,利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教学资源易于传播和再利用,利于交流学习,减轻教师的负担;教学信息双向互动,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教学信息量大,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尽管多媒体教学的优点突出,但其在运用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必须引起重视。为了深入了解地方本科院校多媒体教学现状,笔者对丽水学院多媒体教学进行了广泛听课和深入调研,与各分院教学主管领导、教学管理人员、系主任及教师一起,认真探讨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丽水学院是一所地方性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2004年5月正式升格为本科学院。学校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为契机,加大经费投入,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增加和改善多媒体教学设施及设备,建设多媒体教室和实验室,为教师进行电子备课和多媒体教学创造条件。目前学校共拥有多媒体教室91个,座位数9500个,使用面积达10582m2。2010学年多媒体教室的周使用率为67.8%,必修课应用多媒体授课的课时占总课时的44.3%,多媒体设备使用率为100.0%。学校非常重视多媒体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制定《丽水学院关于加强多媒体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丽水学院多媒体课件制作规范(试行)》等规章制度,来加强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过程;分层次、有步骤地组织教师参加多媒体教学培训班,使教师掌握多媒体教学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加强对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扶持力度,鼓励教师自行研制开发多媒体课件,教务处每年组织立项并给予一定的资助;组织开展多媒体教学示范课、观摩交流和评比竞赛等活动,对表现优秀的教师进行表彰;建立多媒体教学资源库,如多媒体教学素材库、教学课件及资料库等;引入“龙教”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架设多媒体学习资源校内专用FTP服务器,促进师生共享优质的多媒体课件、视频、电子书等学习资源。经过几年的努力,丽水学院多媒体教学取得一定成果,教师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与学生多媒体作品在省级竞赛中多次获奖。但是,在多媒体教学快速扩张的同时,也暴露出不少问题。
少数教师进行多媒体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方便授课、减轻教学负担,而不是服务学生和提高教学质量。他们不管什么教学内容,都使用多媒体,教学中完全放弃板书,忽视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技术的结合。整堂课只是点击鼠标,读课件内容,课件完全代替教师的讲解与示范,忽视交流、启发与互动,甚至不给学生思考的余地,根本不考虑教学效果。
有的教师备课很认真,多媒体课件制作精良,信息量很大,但教学过程如放电影,教师的主要工作是机械地播放课件,而不是引导学生去思考和理解;学生只是在看幻灯片的变换,没有交流,没有互动,没有思考,也没有消化,根本不知道自己学了多少。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教学效果难以保证。
部分教师坐着授课,专注于电脑。隔着电脑桌,加上室内光线昏暗,学生几乎看不到教师,师生间没有任何交流。教学过程不如传统教学生动,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有的课件把整本教材搬上了屏幕,成了“电子书”。课件除了整版的文字,没有其他媒体素材,既无法体现多媒体的优势,也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课件下载于互联网,未经科学编排就直接用于教学,出现错别字、逻辑混乱、与教材不匹配,甚至科学性错误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有的课件只注重表现形式,刻意追求界面的华丽和媒体形式的多样化,而忽略内容本身,学生被课件的表象所吸引,课后除了能回忆起“精彩”的课件形式外,对教学内容却一无所知。
有的教师尤其是年龄较大的教师,没有熟练掌握课件制作、互联网及多媒体操作等技术,开展多媒体教学不能得心应手,教学过程不流畅,一旦出现技术问题,就只能中断教学,从而影响了正常的教学。
有的教师忽视学生的接受能力,盲目堆砌材料,任意合并教学单元,过分加大课堂容量。教学时,不得不加快讲解速度,学生由于无法做笔记,只能课后拷贝教师的课件自学,这样显然不能保障教学效果。
多媒体教学的使用过于随意,教学管理部门对于课程是否适用多媒体授课,授课教师是否具备使用多媒体的基本技能、教学水平以及课件的质量是否良好等情况基本不进行检查。在日常教学监控中,缺少针对多媒体教学的专项检查和质量评价,对于多媒体教学中暴露出的问题,没有进行有效管理。
(1)重评比,轻推广。学校每年开展多媒体课件、现代教育技术等技能比赛,评选出一批优秀课件,促进了教师对课件制作的重视程度。但是,这些优秀课件却没有公开展示和推广,就连基本的示范作用都没有发挥。(2)重数量,轻质量。各种评审都把是否采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所占比例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对于多媒体教学产生的实际效果却关注不多。(3)重硬件,轻软件。学校对多媒体硬件的建设及投入有具体的计划和措施,但对教师多媒体教学能力的培养、多媒体素材资源库建设等却没有明确的要求。
经过5年的使用,学校有些多媒体设备老化现象已比较严重,具体表现为:投影仪亮度偏低、清晰度不够;计算机系统有病毒,USB接口不正常;扩音设备噪音大等。
充分发挥政策导向性作用,引导教师专注于教学。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与学习,端正教师的教学态度。加强教学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
3.2.1 转变观念 帮助教师正确认识多媒体教学的特点,扬长避短,在信息呈现、传播与利用,师生交流互动,教学效率等方面充分发挥多媒体的特点。同时也要注意与传统教学的有机结合,科学设计教学过程,合理安排教学容量与教学速度,给学生以启发、思考和消化的空间。
3.2.2 加强培训 利用校园网、集中培训等多种形式开展培训活动,培训内容不仅包括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课件制作,还应包括教育传播理论、教学法、教育心理学等内容。教师只有掌握知识传播的方式、方法及其过程,深刻了解各种媒体元素的优缺点,才能按照正确的方式方法,把内容合理地表达出来和传播出去[2]。
3.2.3 集体备课和试讲 教研组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和试讲,指导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表现形式、过程设计、课堂掌控等环节进行科学安排,切实保证教学质量。
3.2.4 建立师生交流平台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校园网络的建立,为师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交流空间[3]。要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创建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利用网络发布课程主页,提供课件下载、在线交流等形式,畅通师生沟通渠道,能有效提高多媒体教学质量。
3.2.5 加强资源库建设 以专业群或者课程群分类,建设多媒体教学资源库。资源库的内容既可以来源于校外,也可以是校内的优秀课件。资源库的建设有利于教师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适当的表现方式以及适宜的教学策略。同时,还有利于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作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
多媒体教学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根据专业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尽量使两者完美结合[4]。例如数学的公式推导,尤其是关键步骤,用传统的板书推导比多媒体展示的效果要好。在制作课件时,应根据教学内容来选择相应的媒体种类,以学生最易接受的方式来表现,突出教学内容。
合理布置座位、照明、屏幕位置和控制台等设施。通过配备遥控设备,解决计算机操作影响师生互动交流的问题。加强设备的巡检和维护,保障设备的正常使用。建立健全应急处置预案,成立多媒体教学技术支持小组,及时处置教学过程中发生的技术问题。加强对全校多媒体教室的定期检查,合理安排陈旧设备的更新与维护,确保设备发挥应有的作用。
健全多媒体教学的准入和淘汰机制,完善多媒体教学规范,建立以学生为主,领导、专家、同行共同参与的多媒体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通过严格的管理与科学的评价确保每一堂课多媒体教学的质量。
多媒体教学是高校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也是现代化教学的基本形式。广大教师应加强对多媒体教学的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正确认识多媒体教学的优缺点,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为教学服务,不断提高多媒体教学质量。
[1]朱承学.高校多媒体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42-143.
[2]江铁成.当前多媒体教学资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9(21):173-174.
[3]郭金峰,杨永战.多媒体教学改革泛议[J].中国成人教育,2010(12):198-139.
[4]李漩.多媒体技术教学发展方向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9(17):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