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言,冯淬灵,王成祥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100700)
伴随社会发展、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oninfectious chronic disease,NCD)如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等,已经成为危害公共安全的卫生问题,给社会、家庭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为NCD的一种,全球发病率较高,常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病情呈进行性发展,本病除肺部的表现如喘憋、咳嗽、咯痰等,还常伴有肺外表现,如营养不良、焦虑抑郁等,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一项对我国7个地区总计20 245名成年人调查[1]显示,40岁以上的人群中COPD患病率为8.2%。COPD全球策略提出稳定期干预是预防和治疗COPD的重要步骤[2]。对于COPD患者在稳定期进行管理,指导患者用药、康复训练及避免诱发本病发作的因素,加强二级、三级预防,对减少疾病的发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COPD呈进行性发展,常由慢性支气管炎反复发作发展而来,初期喘憋、胸闷等症状不明显。本病初发时常见于40~65岁人群,由于肺功能损害程度尚浅,对患者的活动能力、生活质量等影响较小,患者自觉症状不重,导致对本病的认识不清,对相关注意事项如吸烟、职业污染、自我保护、锻炼或是按时、按规定用药等重视程度不足。通过与患者深入交流发现,很多患者由于工作或家务繁忙而无暇关注自身健康,如部分患者还在承担着工作,压力过大或是工作繁忙,认为单纯咳嗽、咯痰,不是什么大病,致使患者对自身疾病的忽略,病史较长,至症状不能忍受时已经发展到COPD重度甚至极重度阶段,这也是造成COPD病死率高的主要原因[3]。另有部分患者虽然已经退休,但因操持家务,如做饭、接孩子等不能及时到门诊就诊,症状加重则随便在家里找一些药物口服,甚至不能说出药物的名称,造成对COPD的忽略,长期如此不规范用药则易导致肺功能损伤的加重。所以加强本病相关知识的宣传,使公众充分认识到本病的严重程度及所造成的危害,可以提高患者对本病的重视程度。
加强对患者的教育,是在稳定期干预的重要措施之一。使患者了解本病的病因、影响因素、如何用药以及稳定期康复措施等,对减少COPD的急性发作具有很大的帮助。此外,部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伴有肺外表现,常见的如焦虑抑郁、营养不良等,而适当的对患者进行教育与关注,可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4]。郑志等[5]对324例COPD患者调查发现,患者对吸入剂的使用及肺康复措施等了解不多,以及存在不规范使用抗生素的情况。可见仍有必要继续加强对患者进行本病相关知识的教育。但是何种教育途径是最容易使患者接受、能达到最大的效果呢?比如,在住院治疗期间由医师对患者进行教育,或是通过医师培训护士,由护士对患者进行宣教,出院后以电话回访的方式进行指导[6],研究结果提示,对患者进行教育、监督管理可减少症状的复发,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这些教育方式、管理方法仍存在不足之处,如有些教育途径仅局限于医院内、短期的教育;教育内容不够全面;对患者的监督管理力度不够等,这也可能是导致患者对COPD知识了解不深入的原因之一。虽然专业医护人员深知COPD患者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力不从心,缺乏精力及时间做这项工作。
在COPD稳定期,与患者接触最多的主要是社区医师,社区医师距离患者比较近、对患者平时习惯了解较多。同时,社区医师可以对接触COPD危险因素的患者,进行早期筛查、初步做出诊断。故由社区医师承担对患者的教育工作是比较理想的教育方式,这种教育途径既可以保证教育的持续性,又能使患者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接受COPD相关知识,医生可以及时对患者用药、康复等做出相应指导。由于社区存在人员不足的问题,加大社区医务人员数量也是加强COPD稳定期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慢病管理的良好平台,社区医师对COPD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关系着本病在基层的宣传力度及患者对本病的认知程度。研究[7]显示,基层医师由于对本病专业知识了解不够深入,且存在人力不足等原因,导致COPD社区管理不能全面开展,但大部分医师了解COPD稳定期管理的重要性,并且表示愿意参与COPD的社区管理。可见提高社区医师对COPD的认识和管理水平,开展对患者的教育工作具有重要影响。由专科医生对基层医师的培训是必要的措施。
随访是对COPD稳定期患者进行监督、管理的重要措施。通过查阅文献发现,目前随访多是由就诊医院医师或是护士通过电话随访的方式进行,收集到的相关信息采用手写的方式进行记录。这样就造成了2个弊端:首先是随访不够及时,对患者监督管理力度不够,其次就是先以手工记录,再通过电脑进行汇总,这样一方面导致工作量较大,另一方面致使患者就诊于不同医院时资料不能全面提供。针对上述不足之处,第一,如果由社区医师对患者进行随访,可以通过定期电话或入户的形式进行,对患者症状的变化及用药方案做出及时的指导。第二,在社区卫生站建立电子管理系统,将随访内容直接填写至电子管理系统,并与当地医院病例系统进行连接,较手工填写随访内容工作量减少,又可以使患者的病例资料完善、方便就诊。
综上所述,通过深入社区,与患者及社区医生深入交流,总结目前COPD稳定期管理的存在问题,发现部分患者对本病的认知及重视程度不够,而从医务工作者及医疗机构角度分析,需加强对社区医生就COPD的培训,同时完善随访机制,建立电子管理档案,以加强对COPD患者稳定期的管理,减少本病的急性发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1]Zhong N,Wang C,Yao W,et al.Prevalence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in China:a large,population-based survey[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7,176(8):753-760.
[2]Rabe KF,HurdS,Anzueto A,et al.Global strategy for the diagnosis,management,and preven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Gold executive summary[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7,176(6):532-555.
[3]陈斯宁.“治未病”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防治中的意义[J].吉林中医药,2008,28(7):473-474.
[4]刘玉庆,高思华.从治未病角度谈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防治[J].吉林中医药,2010,30(4):280-282.
[5]郑志,杜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对该疾病基本治疗的认知程度调查研究[J].贵州医药,2012,36(10):929-932.
[6]陈婷.健康教育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305-306.
[7]冯淬灵,徐丽英,于会勇,等.北京城区社区医生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认知及管理状况调查[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4(3):213-216.